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年前,邓小平同志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思想僵化和半僵化状态,把解放思想作为“一个重大政治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页)提出来,要求重新确立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  相似文献   

2.
讲政治,不是今天才讲,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字眼。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讲政治,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不是什么新问题。从我们的老祖宗马克思、思格斯、列宁,到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远的不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第一个提出‘新政治”的问题:比如,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重要而著名的讲话中,第一个问题小标题就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又比如,1980年1月16日在…  相似文献   

3.
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以下简称《解放思想》一文)是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讲话。这篇讲话之所以被看作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在于此文在党和国家的历史关头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为实现"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政治局面,发挥了思想引领作用。邓小平当时说,"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而实际上在任何重要的历史关头,解放思想都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张江明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到哲学的高度来把.他多次讲过:“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2页.以下凡是引此书只注页码);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文选》(...  相似文献   

5.
对共产党员加强党性教育,是当前加强党的建设十分重要的一环。列宁曾经指出:“党性既是政治开展的条件,也是政治开展的标志。”(《列宁全集》第24卷第465页)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根本原则,是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关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党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两个考验”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早在1982年就严肃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57、358页)联  相似文献   

6.
去年“七一”前夕,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认识这个问题,是新世纪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增强党员干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大问题。 一、提出这个问题的重要背景 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 (《邓小平文选》,第 3卷, 344页 )西方搞和平演变主要是打两种战争:一是经济战,二是攻心战。其攻心战的核心就…  相似文献   

7.
张全景 《党建研究》2006,(10):58-59
人才是事关一个民族、国家兴衰存亡的重大战略问题。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亡天下。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问题。邓小平曾强调: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384页)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高峰会议上指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这样紧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会冯兴元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试与闯就有一个解放思想问题。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9.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阐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邓小平同志认为,开放政策是中国的希望。“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19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我们要联系湖南实际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推动经济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一、四项基本原则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并不矛盾 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同志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提出的,是反右,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针对改革开放中思想僵化的“左”的思想而提出的,是反“左”,二者并不矛盾。 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的。我们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拨乱反正的过程中,社会上有极少数人散布怀疑和反对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严重危害安全团结的政治局面,妨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针对这种错误思潮,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3月首次提出“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政治概念。他提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50页)1980年12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积极主动、理直气壮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并说:“对于这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绝不允许任何人加以动摇,并且要用适当的法律形式加以确定。”(同上第317页)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问题上,一直是旗帜鲜明,讲得最多,直到南巡谈话中,还告诫人们,“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疑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提出全面改革的思想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机构的改革,把机构改革放到了一个十分显要的位置。可以说,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中,讲得最多的就是机构改革问题,鉴于长期以来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繁缛宠大的机构体系的情况,邓小平同志把精简机构作为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并认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如果不搞这场革命,让党和国家的组织继续目前这样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清,许多人员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知识和效率的状况,这是不可能得到人民赞同的.包括我们自己和我们下面的干部。这确是难以为继的状态,确实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人民不能容忍,我们党也不能容忍。”《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351页)把精简机构的问题提到如此高度,充分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对机构改革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机构臃肿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几十年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就了一个庞大臃肿的机构体系。当着我们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时,这个庞大臃肿的机构体系成了我们的一个沉重负担和掣肘,使得我们的改革和发展举步维艰。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这并不是哪  相似文献   

12.
培养民主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碎“四人帮”后 ,我党重视了民主政治的建设。邓小平同志在 1 978年 1 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 :“当前这个时期 ,特别需要强调民主。”(《邓小平文选》第 2卷第 1 44页 )不久 ,他又专门讲了党和国家的制度改革问题 ,列举并批评了种种不民主的表现。在改革开放的二十余年间 ,党和国家制定了许多贯彻民主原则的规章、制度和法律。党的十四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又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党所倡导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 ,我…  相似文献   

13.
解放思想,作为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直接结果,无论是理论话题还是实践行为,二十年来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回顾。反思这一重要的历史运动过程,揭示解放思想的实质和规律,探索总结解放思想的科学途径,对于指导新时期的思想解放,无疑是有益的。事实上,邓小平同志对解放思想的实质早就作过概括性的说明。他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9页)从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中可以看出,解放思想的…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做好吕梁工作的前提1978年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说:“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反对“西化”“分化”是新世纪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说:“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对9页)“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本身的力量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肯定弱于资本主义,不靠专政就抵制不住资本主义的进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5页)“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邓小平…  相似文献   

16.
一、领导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领导权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性问题。毛泽东同志早说过:“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  相似文献   

17.
1984年7月底,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时追溯了"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时间和动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不是今天形成的,而是几年以前,主要是在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这个构想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出发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67页。以下注释均简称邓选×页)这段讲话,往往被局限地理解,以为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仅仅是作为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的具体途径,仅仅是作为一种策略理论而提出的。小平同志的著作中,第一次正式地出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提法,是在他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的谈话中,而冠  相似文献   

18.
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体会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福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这部文选中邓小平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做了全面、精辟的总结和概...  相似文献   

19.
注重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了“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肃清单纯军事观点”,“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87页)。1939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并且提出,要建设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05,602页)1945年,党的“七大”又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出  相似文献   

20.
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把制度问题提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的高度,极其深刻地阐述了制度建设在党和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提出了一个建党建国以来一直鲜为注意的根本性问题.重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并结合学习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所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