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谈谈到诬告话题,有必要先做个界定。这里所讨论的讨论的"诬告",是指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告发、陷害他人的不良行为陷害他人的不良行为。其他情形,诸如反映问题确实存在但有出入确实存在但有出入、对反映问题的程度和性质在认识上有分歧等认识上有分歧等,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范围之内。诬告之举诬告之举,古已有之,只不过在不同时期过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领域,表现形式、手段伎俩手段伎俩、卑劣程度和所造成的影响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2.
澄清正名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与此同时,被诬告干部澄清正名制度的完善也逐渐被提上日程。围绕被诬告干部澄清正名制度所展开的理论探讨,应从认识论域、价值论域与实践论域三个维度展开,以“理论逻辑—实践意义—未来走向”的分析脉络层层递进、深入探查。从认识论域出发,被诬告干部澄清正名制度包含政理、法理与情理三大理论逻辑;从价值论域出发,被诬告干部澄清正名制度蕴含着个人、组织和制度三个层面的实践意义;从实践论域出发,被诬告干部澄清正名制度应把牢建章立制、内容调适和强化执行三大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诬告学开蒙     
张雨生 《唯实》2000,(7):71-72
诬告有学问,有技术,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为什么有人一“诬”就成,为什么有人屡“诬”不成?答日:学问有深浅,技术有高低。 一位同乡告诉我,他们单位原来的副处长,诬告处长,把人家整了下去,他提了处长。过两年,又诬告副部长,再把人家弄下去,他提了副部长。当他重演故技,诬告部长之时,没想到失了手,被人抓住了证据。纪委回过头去调查,才把原先的事情揭露出来。 可是,曾被他诬告的处长和副部长,却不相信当年的诬告信是他写的。他们都觉得,这个人对领导很尊重,执行指示很坚决,个人感情也融洽。他们被罢官后,这个人还打抱不…  相似文献   

4.
正诬告与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简直是一个恶性循环。政治生态越差的地方,诬告之风越盛;诬告大行其道,又会让政治生态更加恶化。一座地处中国西部的县城,数年前曾被一起告状事件搅得天翻地覆。彼时,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收到大量举报材料,问题的矛头直指该县县委书记。在网络上,同一时间也出现  相似文献   

5.
从欧阳修遭诬谈起孙豹隐当今,遭人诬告是一件颇伤脑筋的事情。你要干几件事,总会不多不少地撞几个人。他们便可能联手,不遗余力地向你发起攻击。而诬告则是其“杀手锏”。诬告,当然不是现代的发明。远的且不论,就说北宋那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吧,其一生横遭诬...  相似文献   

6.
正云一龙在8月9日的《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发表文章说,当前,各级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常常会发现,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成效,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大量出现的同时,诬告问题也时有发生。诬告行为严重扰乱反腐败工作。信访举报中常见的诬告行为有:贴牌式信访举报。此类信访举报在实践中最为常见,主要是举报人在反映个人利益诉求或其他信访问题时,为了得到纪检监察机关的重  相似文献   

7.
正"红船精神"贯穿党的97年奋斗历程,既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也是激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精神。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求大同的初心,犹如一条红线,贯穿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贯穿党的过去、今天与未来。我们要结合新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红船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的精  相似文献   

8.
邹万银 《实践》2006,(9):43-44
草原文化是人类社会重要文化形态。从它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看,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重要阶段;从它的分布区域看,它遍布于欧亚大陆。笔者这里所说的是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草原文化。是以中国北方草原为载体,由世代生息在这里的先民,特别是阿尔泰语系民族创造的文化。我国草原地区通常包括沙丘和森林地带,在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历史、理论、实践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生成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它大致经历了革命为现代化创造前提、"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和发展、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骤,贯穿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始终;从理论逻辑看,它蕴含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要素;从实践逻辑看,它体现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立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向和坚持中国发展与人类发展相互统一的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10.
诬告之弊     
正大量诬告、造谣牵扯了反腐败力量,影响了对反腐败案件的查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诬告陷害案一旦处理不好,还会让外界对反腐败产生误解,出现一些谬论。如今,诬告被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先看数据。中央纪委曾公布,2012年29551名党员干部被错告诬告。现在呢?2015年,广东为10766名党员干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价值的新的文明发展观,它指向的是对人类未来文明形态的构想。它既超越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和现代世界体系中的"西方中心论",也超越了人类历史上已有的各种共同体思想,高度契合了马克思所设想的远大理想,其核心要义和价值所指是人类社会的整体性与命运的休戚与共,被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成为全球性共识,既有理想感召,也有现实基础,也因此而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相似文献   

1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马克思主义深厚的理论基础,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它是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植根人民的早年生活和从政经历的思想升华,凸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之中,贯穿于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实践。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扎实走好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全新的视野深化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风险社会"作为一个张扬的概念成为当今解释人类社会的全新范式,"和谐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全球化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是风险社会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预警和应对风险的前提。在风险社会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注意将保护劳动者权益贯穿其中。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和加强劳动执法,同时提升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冯彬 《廉政瞭望》2020,(13):1-1
诬告,自古以来都在充满利益、生死的政治斗争中频频出现。唐朝时想扳倒武则天的徐敬业失败后,其弟弟徐敬真为保命,几乎将朝中要员统统诬告了一遍,却也没能因此而续住命。在古代人情、世族关系优先的社会中,官场中人可谓深受“诬告”之害,而在古代民间,诬告几乎也成了社会关系中不散的阴魂,那句“比窦娥还冤”的引用率实在太高了。如今看来,戏曲里的县官属于典型的不作为,案发后不到现场查验、不质证证词,就连窦娥被斩时所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都一一应验,这位官老爷依旧岁月静好。  相似文献   

15.
诬告漩涡     
正翻开一部二十四史,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有纷争的地方就有诬告。古往今来,多少泣血长天的冤案,皆由诬告所赐;多少功勋卓越的名臣,被陷害入尘埃,轻则遭遇贬谪,重则惹上杀生之祸。诬告陷害,是在人性幽暗的裂缝里,劣币悄悄驱逐了良  相似文献   

16.
胡寅寅 《世纪桥》2010,(21):33-34
乌托邦精神是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是对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它贯穿于传统哲学的理论当中,千百年来支撑着不同时代的人类事业。然而,行至20世纪,它的权威受到现代哲学的挑战和质疑,现代哲学在否定传统哲学的乌托邦精神时也彻底地摒弃了哲学对意义和价值的关切,由此,绝对的价值律令消失了,人类面对着无意义的、平面化的世界,这一切都令我们在感慨乌托邦精神命运的同时也开始反思乌托邦精神,它究竟是否应当受到彻底的摒弃,它的衰落究竟标志着人类精神的瓦解还是人类精神的转向,这些都成为了本文试图分析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夏芯 《廉政瞭望》2016,(4):74-75
正晚清翰林李榕是一个命运大起大落的人。他33岁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与李鸿章、李元度、李眉生同出名臣曾国藩门下,合称为"曾门四李"。49岁累功升至湖南布政使,达到仕途高峰,然而却在捐输政策上得罪地方豪强遭诬告,两年后被罢免官职。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核心思想既不是"仁",也不是"礼",还不是"中庸",而是"和"。"和"是孔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也是其终生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和"一直是贯穿历朝历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中的一根红线,维护和巩固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统一。当今时代,人类要想更好地向前发展,就必须形成"和"的共识,使地球村永远处于和谐的状态当中。  相似文献   

19.
正十八大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但仅限于用之解释"合作共赢"的内涵,尽管这时它已涉及"实然"和"应然"两大理论问题,即"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是什么和应该怎样。笔者认为,这可以看作"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或理论的第一  相似文献   

20.
正信,《说文解字》中释为:"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意指信是一个会意字,与人说的话有关,真诚的话就是信。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信德多用在祭祀的场合,要求人在神灵、祖先面前说话真实无欺。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信德逐渐褪去对神灵、祖先交往的宗教色彩,价值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贯穿人类生活各领域、调节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规范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