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1年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称号的八师一四三团四连吴菲、董金美一家三代人,25年如一日精心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上海老支青李崇章的感人事迹,在该团不胫而走。吴菲、董金美夫妻,都是连队的职工。现家中有六口人,即母亲、两个儿子和患有精神疾病的上海老支青——现年73岁的老人李崇章。其实李崇章跟吴菲、董金美家庭既无血缘关系,又非亲非故,只是同情他而成为家庭的一名成员。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45岁的他是六师一○二团梧桐镇众多个体工商户中的普通一员。目前经营着三家运动品牌店,他本着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热心服务着每一位顾客。他就是缑金贵。1997年,在内蒙古做小百货生意的缑金贵夫妇来新疆一○二团投奔哥哥,他喂过猪,打过短工,1999年夫妻俩种植的50亩甜菜亏损了6万余元。一家六口人要吃饭、要生  相似文献   

3.
正"老家的山坡上满是风化石的薄土,严重缺水,粮食不够吃。只好早早就外出当石匠,那时候一个月可以换来400元工钱……"说起以前的生活,今年38岁的蒋刚感觉已经遥远了。一家人生活的转机出现在2018年5月,蒋刚携一家7口从开阳县高寨乡高寨村王选组,搬迁入住城关镇东湖社区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不久,他决定在家门口开一家便利店。  相似文献   

4.
<正>农七师一二三团六连职工李和民一家4口,夫妻俩都是连队的一线承包工人,儿子李世豪是团中学初一学生,父亲李宝珍今年已84岁了,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一家人三代同堂,生活非常幸福。他们家庭曾多年被团授予  相似文献   

5.
<正>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四口之家。丈夫李新海是天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动力车间主任,妻子何新霞是同一公司备料班班长,女儿在昌吉上大学,78岁的老母亲与他们共同生活在一起。他们一家连续两年荣获农四师七十一团"和谐小康家庭"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即使在海外生活多年,不少中国人仍然有"四肢发达,大脑简单"的偏见,总觉得让孩子好好读书,体育运动是浪费时间。最近我们一家三口作出"集体决定":停掉12岁女儿的校外俄罗斯数学课,以确保游泳队的训练。此事就让许多中国朋友感到  相似文献   

7.
<正>4年前,26岁的戚某坤从山东东平县来到珠海一家电子厂打工,靠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维持一家3口的生计,2013年11月29日,戚某坤因工负伤,由于没买社保,电子厂试图推卸责任。亲属3次以堵路方式维权,收效甚微,后求助海川"亲青家园",海川社工一方面协助戚某坤收集证据,认定工伤,另一方面敦促厂方为戚某坤补买社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41岁的王谊在农三师小海子水管处医院工作。她一家3口,靠夫妻两人微薄的工资赡养年迈的公公婆婆,还要负担前来投亲的大伯哥一家3口,多年来,她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这个8口人  相似文献   

9.
初见李俊时,一脸憨厚的笑容会带给你踏实的感觉.今年49岁的他,自1990年携一家4口来农十师一八八团九连后,便扎根在了这里.凭着他执着的韧劲,在平凡的岗位上获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多年来,他曾获得过自治区"劳动模范"、十师"优秀共产党员"、十师弘扬"兵团精神"先进个人、团级"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正6月24日,记者走进威宁自治县工业园区就业扶贫车间,20多名工人正在通过编织、剪线、烧线等工序进行手工制鞋。来自秀水镇新坪村39岁的蒋文敏一家8口人,2016年搬迁到县城兴隆佳园安置点,住着三室一厨一卫100平方米的住房。今年5月,她通过"友工"微信小程序推荐到扶贫车间工作,成了车间的做工"能手"。"以前,这里做一天,那里做两  相似文献   

11.
正俗话说: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在六师一○六团五连,提起女职工朱园园、朱伟一家,那是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6口人,上有婆婆、还有一个小叔子、下有一双儿女,家庭和睦,母慈子孝,受到全连人的一致好评。朱园园2000年秋天从河南来到六师一○六团二连打工,2001年,经人介绍相识了五连的朱伟,当时好友劝她:"朱伟家的情况你知道吗?他家有个患有双目失明的妈,有患有哮喘的父亲,还有一个弟在上学,前面也有  相似文献   

12.
全家11口参加长征,最后只剩下她一个人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根据地。在这支成千上万,望不到头的红军队伍中,有一家三代11口人,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襁褓中的孩子,踏上了西去的漫漫征途,这也许是绝无仅有的。这便是陈真仁一家。 陈真仁的老家在陕西省宁强县烈金坝,是当地叫得响的大户人家。她生于1919年,排行第9,是家中最  相似文献   

13.
扶贫帮困     
师政委与他的三个"穷亲戚"张国成李银林马米耐是兵团一建二分公司的职工,一家4口人,丈夫无业,长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为了给大儿子就医看病,一家人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近日,建工师党委书记、政委岳有堂得知此事后,与特困户回族职工马米耐结了"穷亲"。当岳政委看到她这个连起立坐下都气喘、嘴唇发紫的孩子时,又到厨房等四处看了看,他发现这个家庭生活条件极差,当即从身上拿出300元钱给了这个孩子,临行时,岳政委将自己的联系电话告诉了马米耐一家。两年前,兵团六建驻乌市石化地区的四分公司下岗职工周德明一家和岳政委结下了"穷亲戚"。周德明夫妻俩因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月,长顺县白云山镇的王文华搬入镇上的白云小区安置点,一年来搬入新家的他们过得怎么样,离开土地的他们能适应城镇生活吗?记者决定回访王文华。王文华的家在白云小区的一栋一单元五楼,一年前,王文华一家六口人从几公里外的改尧社区外坝组搬到了这里,三室一厅一厨一卫和一个敞亮的大阳台。"欢迎欢迎,快坐快坐,老伴去逛集市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王文华呵呵地笑着,刚刚结束早上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50岁的杨立润是十师一八三团四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带着妻儿一家四口人从陕西老家来到团场扎根,转眼间已经过去15年了。初来乍到,生产生活中处处需要组织及别人帮助的他,如今成为团场有名的致富能手,荣获过师市"弘扬兵团精神先进个人"、团场"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当年来到兵团扎根后,按照团场土地承包到户原则,杨立润承包的土地面积还不到100亩。了解到杨立润种大田  相似文献   

16.
<正>胡安富、陈文英一家七口,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两位老人。夫妻俩于2003年从云南到新疆拾棉花,虽然拾棉花很辛苦,但也有了五六千元的收入,夫妻俩就决定到新疆来安家,并在三十团煤矿参加了工作。一家七口就住在40多平米的小平房里,但一家人却过得有滋有味。2005年,三十团煤矿体制改革,工人开始分流,胡安富、陈文英夫妇被分配到园六连,他们向亲戚借钱购买了45亩枣园。建园初期条件非常艰苦,为了能早见效益,他们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9,(9)
<正>吴焕先,1907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紫云区四角曹门村(今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1923年考入麻城乙种蚕业学校,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他一家六口惨遭国民党地方民团杀害。1927年11月,吴焕先率紫云区农民武装参加  相似文献   

18.
冯晓蔚 《党史文汇》2006,(11):21-23
"老少人八口,举家事长征".这是人们对老红军侯清芝一家八口参加长征这一壮举的吟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的伟大长征,参加者约有20万人,结束时到达陕北的仅剩3万,而举家八口参加长征,这大概仅有侯清芝一家吧!  相似文献   

19.
新华 《党建文汇》2006,(5):51-51
父母烦恼:孩子生活能力差 今年30岁的张琴,1997年从广州外语学院毕业后,到上海一家外企工作,2001年,她随丈夫到了美国。2004年春,张琴一家三口回到上海。张琴发现国内的小孩子才两三岁就有学习负担.孩子们整天忙着识字、学琴,根本没有多少玩的时间。虽然有大人们宠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不少孩子显得孤独,内向,不懂得珍惜长辈的关爱.  相似文献   

20.
(一)曾镜冰,乳名毓蕃。一九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广东省海南岛琼山县良田园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里。父亲曾兴释,母亲文氏,全家六口人,只靠父母耕耘度日.在曾镜冰六岁那年,穷极思变的父亲萌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