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唤真诚的批评乔璞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无论是民主评议党员.还是评议干部,几乎成了“你好我好他好”和“表扬与自我表扬”的演讲会,而对同志或自己的缺点却避而不谈,互相粉饰标榜,笔者深为这一不良现象担忧。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和改善党...  相似文献   

2.
有理是指批评要以实事为依据。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领导人对下属进行批评时,下属不但不服气,反而会有“顶撞”现象呢?一方面,可能是被批评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就是要分析领导批评的是否有理。  相似文献   

3.
评论,顾名思义就是对某事或现象进行的议论,表扬先进、批评落后、鞭挞丑恶。传统的评论内容主要是通过正反论证、对比论证、逻辑推理等方式讲道理、摆事  相似文献   

4.
某基层单位管理比较松散,上级领导机关检查后对此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按理作为单位主管应当虚心接受,并将上级的批评如实下传,引导职工进一步查找问题,总结教训、完善措施,及时改进。可这个单位的主管却相反,把上级的批评千方百计向职工隐瞒不报,生怕说了倒自己的面子。笔者认为,这种“贪污上级批评”的做法害处多多。 谁都知道,上级提出的批评很宝贵,对单位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一些单位为何还要“贪污上级批  相似文献   

5.
我记得提倡克服“四风”.好像是从“主席台不摆鲜花”、“不照本宣科”开始的,上下都叫好,很快就实现了。但还有一种会的“风”,却不大容易克服,所以《人民日报》曾经用了一个整版来讨论怎么办.其通栏黑体大标题是“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应该怎么开”。标题之下,发表了分别来自甘肃、江西、湖北三省的“党员来信”.都是反映“民主生活会”已经变了味——“原本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旨的民主生活会,现在成了互相表扬、皆大欢喜的会。”“民主生活会上不少人当面不敢提意见,背后却是意见一箩筐。”最特别的是在这种会上的所谓“自我批评”中,如果要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对理论学习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6.
糟糕的表扬     
随着《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学生的惩罚甚至是言语上的批评,在不知小觉中都成了老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很多老师谈之色变。在这种背景下,所谓的“赏识教育”大行其道,似乎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成了当今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的不二法门。殊不知,表扬和奖励也好,  相似文献   

7.
表扬,是一种手段,一种常用于学习、工作中的管理方法。其实又是一门艺术。会不会表扬?怎样表扬?如何更大地发挥表扬的作用?本身就是学问。人有了长处和取得了成绩,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这种认可不是简单的物质奖励就可包容和代替的。重要的是来自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考察干部中,当问及考察对象的优点时,答者滔滔不绝,都是溢美之词,而当问及被考察对象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答者顿时语塞,或说没发现,或说不清楚,或说没缺点。”其实,不仅仅是干部考察中有这种现象,在党内民主生活中也常有这种现象。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候,赞扬的话说得多,而批评的话说得少或几乎没有,即使是批评,也是轻描淡写,隔靴搔痒,根本不着要害,有的甚至把批评变作了表扬。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党和人民出力流汗,可以说是成…  相似文献   

9.
梁衡 《当代贵州》2013,(7):65-65
每年一次的"两会"将要召开。今年"两会"与往届不同,正赶上换届,又是在十八大之后中央公布《八条规定》、抓改进作风之际。如何改进会风,上下关注。发言时请不要表扬领导往年开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些来自基层的代表发言时总要借机表扬一下领导,且这种表扬,已成定式。如果是最基层的人发言,就不忘把上面的各级领导都一一表扬到。说  相似文献   

10.
夏学民 《求实》2012,(Z1):205-206
表扬与批评的方法是基层经常性思想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部队中要鼓励先进、宣扬正气、催人奋进,就离不开表扬;要鞭策后进,纠正错误,"治病救人",就离不开批评。一、表扬与批评的含义与目的表扬,是对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肯定、支持和宣扬。  相似文献   

11.
梁衡 《新湘评论》2013,(5):56-56
往年开两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些来自基层的代表发言时总要借机表扬一下领导,且这种表扬,已成定式。如果是最基层的人发言,就不忘把上面的各级领导都一一表扬到。说他们如何辛苦,为基层办了多少好事等等。如有中央领导在场,就会说,自从您去视察后形势如何大好,您走后我们坚决贯彻您的指示云云。还有的,不忘在更高一级领导面前表扬自己的顶头上司。如省委领导在场,一定会说我们县委、市委领导如何好,给人的感觉是在替领导拉票、说情、捧场。更尴尬的是,被表扬的领导往往在场,有的坦然受之,不觉脸红,有的虽觉不妥,面对表扬,也未能当场制止。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14,(1):70-72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有力武器。民主生活会,就是充分展示这一武器威力的重要平台。可是,面对朝夕相处的上级和同事,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考量,一些党员干部在“人情关”前,不敢运用这一武器,于是乎,对上级放“礼炮”,对平级放“空炮”,对自己放“哑炮”,如此“放炮”的结果,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走过场,甚至异化为“表扬与自我表扬”。  相似文献   

13.
正幸福是个顽皮的孩子,它经常在你没有任何期待的情况下出现,却又在你刻意追求时消失。幸福是一个猜不透的迷,你让一万个人回答,就会有一万种答案。但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幸福的,那你就是幸福的;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不幸的,那你就是不幸的。一个知足的人,会让自己的生命变得轻盈,他会满足自己所拥有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顿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过程中经常运用的表扬和批评 ,用得得当 ,能起到一种“强化”的作用。表扬是一种积极的“强化”。通过褒奖鼓励和其他方式去加强和巩固合乎需要的行为方式。儿童青少年都爱受表扬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老师一表扬 ,他们的劲头就来了。即使是中专生也是喜欢表扬的 ,不过他有时表扬以后不像小学生那样喜形于色 ,可内心还是高兴的。所以 ,该表扬的时候 ,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表扬。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表扬效果不好的情况 ,因此 ,这里有一个善于表扬的问题。表扬不能过分 ,也不能过频繁 ,恰到好处 ,很平常的事就不表扬 ,否则 ,会使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相当多的单位、相当多的党员中,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得不尽如人意,甚至歪曲变形:批评他人,苦心于委婉措辞,搞语言文字游戏,尽说些不着边际、不痛不痒的话,甚至把批评庸俗化,对别人的优点,转换角度,当做缺点来批评,严肃的批评竟变成丑陋的溜须拍马。自我批评,言不由衷,不接触思想实际,往往是先谈一番成绩之后,逢场作戏般地提出一两条诸如“工作方法欠妥”、“实践经验不足”、“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来搪塞,为自己开脱。早在几年前,群众就把这种滑稽现象戏称为“表扬与自我表扬”。对同志的缺点、错误,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  相似文献   

16.
小卡片     
《党员干部之友》2012,(7):52-53
阅读碎片毛泽东箴言(八)●不要一听到和自己不同的意见就生气,认为是不尊重自己。这是以平等态度待人的条件之一。●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缺点错误,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有则说之,无则不说;讲对了很好,讲出了真理;讲得不对也不要紧,言者无罪。●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人家总是要讲的,你老虎屁股真是摸不得吗?偏要摸!  相似文献   

17.
上级对下级不当的干预,是领导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人们常说,领导决策要“吃透上头的,摸清下头的,形成自己的。”上级领导的不当干预,是要用“上头的”不适当的决策,来代替或影响“自己的”正确决策,给下级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这个难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使下级的工作陷入服从也难,不服从也难的境地,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那么作为下级如何正确对待上级的不正当干预?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调整心态别冲动。上级对下级的不当干预,是上级的工作失误。这时候,要求下级头脑冷静、调整心态、控制…  相似文献   

18.
关于表扬与批评赵顺平表扬是对工作成绩的肯定,对好人好事的宣传,是促进工作的积极方法。批评是对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也是帮助人们改进工作的一种方法。人们大多爱听表扬的话,而不爱听批评的话,听了表扬的话就眉开眼笑,听了批评的话,则气儿不顺,态度...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正确地运用表扬这一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向上精神。如果能掌握好分寸,表扬无疑就是一种“兴奋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小学生爱听夸奖的话,喜欢表扬,这是他们的心理特征。但由于年龄小,幼稚单纯,容易得了表扬而忘记自己的不足,甚至因而自鸣得意,看不起别人;这又是他们心理上的弱点。因此,表扬要恰如其分。比如,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20.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好传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和政治优势之一,但是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敢、不愿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名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际上是搞表扬与自我表扬、吹捧与自我吹捧。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