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它的历史是如此扑朔迷离,它的文明与落后是如此对比鲜明地并存着.当我们面对云南沉默的大山,屈原"天问"似的远古历史迷雾仍困惑着今天的我们.  相似文献   

2.
韦志远 《当代广西》2013,(10):52-53
六万山下,南流江畔,如诗似画,江山如此多娇。素有"全国文化之乡"和"蕉乡"之称的浦北县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文明历史、人杰地灵的地方。它孕育了浦北人如六万大山般的志存高远,也蕴藏着厚重的书院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邕江之春     
水,是生命之源,它哺育了生生不息的人类! 水,是绿色之源,它能让一座城市生机盎然! 一条河流与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傍水而生孕育了一座文明城市的历史。邕江,这条从远古荒漠浩浩荡荡奔流而来,又蜿蜒穿城而过直向蔚蓝大海的南方河流,在历史长河不分昼夜的波涌中,忠实记录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与邕城牵手同心,为广大民众谋幸福的伟大足迹,也孕育了这座千年古城人与自然和  相似文献   

4.
正轴心文明时代,人类关心生存的最基本问题——生命与死亡、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今天我们的力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强大,但却正在失去意义的世界。今天,当我们观照互联网发展时,习惯于把它放在千年尺度上。而如果用千年作为尺度,一定要追溯轴心文明的历史,考察它的本质意义。一、轴心文明谈到文明,人们经常会想到金字塔,埃及有句谚语:"人类敬畏时间,时间敬畏金字塔。"金字塔已然成为文明和历史的象征。但可惜的是,埃及文明已经死亡。  相似文献   

5.
江仕敏 《创造》2015,(5):29-32
<正>"神奇的红土高原"、"多样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是云南农耕文化诞生的客观环境。云南是古人类发祥地和水稻起源地之一,拥有悠长久远的农耕文明史,是全国农耕文化资源最富集、多样性特征最鲜明的地区之一。作为云南各族人民传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基础和母体,云南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哺育和养育了云南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与多彩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农耕文化,就没有云南的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6.
于锋 《北京观察》2000,(7):18-20
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和空气、阳光、土壤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水孕育了人类几千年文明历史,从人类身体有血液汩汩流淌的那一天起,它就和我们息息相关,并将和我们一道并肩走向人类文明的巅峰。为了生存,更为了希望,请善待每一滴水!  相似文献   

7.
云南是我国最远古的祖先元谋人的居住地。元谋人遗址留存的炭屑、灰烬、烧烤致黑的动物化石、石刮削器等,说明当时人类业已使用火及粗糙工具,开始认识并利用自然规律,创造了最早的文明。鲁迅在《门外文谈》里谈文学起源时曾作推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  相似文献   

8.
云南居住着335万勤劳、智慧的彝族。云南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迄今可见的考古材料证明,在远古时期,彝族地区就已经出现原始人类用来谋取生活资料的石英岩质的尖状器、砍砸器和刮削器,这也是人类最早用于运动的器械。在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以及其它历史阶段,都发现了彝族人民用于生产、生活及体育活动的多刃石器、辐刀、石斧、石锛、石锤、铜剑、铜矛、铜斧、铜  相似文献   

9.
黄小华 《重庆行政》2010,12(4):80-82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了解的唯一有生命的星体。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则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扬起了文明的风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劳动、生息、繁衍,经历了以采集、狩猎为主的原始文明、以农业为主的农业文明和以工业为主的工业文明。当代,人类文明正发生着重大的转折,一个新的文明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姗姗走来,生态文明已达成世界性共识。  相似文献   

10.
"生命共同体"理论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为基础,在西方生态思想的批判和重构中汲取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浸润滋养,在生态实践的深化拓展中孕育萌发。它是对人类最新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提炼,凸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格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要求更根本的绿色保障,内含更科学的治理思维和方法,蕴藏着更崇高的价值追求。系统剖析"生命共同体"的生成路径对于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坛祭祀     
<正>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对瓦拉纳西的评价:"比历史古老,比传统古老,甚至比传说还要古老。它看起来比所有这一切加起来还要老上两倍多"。当你来过恒河,来过瓦拉纳西你才会真正体会到那份震撼。第一次踏上文明古国的印度,恒河(梵文Ganga)是非去不可的地方。作为远古至今的圣河,被奉为"印度之母",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孕育着印度独特的风土人情,而最具代表的是恒河之畔"印度之光",意为"神光照耀的地方",印度教的圣城——瓦拉纳西(Varanasi)。四千六百公里的空中航程,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来到印度首都新德里,转乘火车赶到瓦拉纳西。从我住的酒店到恒河要穿过瓦拉纳西城  相似文献   

12.
大约产生于远古狩猎和采集时代的图腾神话,是整个神话系列中最早的一类。它包含着原始先民最早的审美观念和其它各种观念意识。同各种原始的造型装饰艺术一样,它是打开人类童年时代审美活动这个迷宫的钥匙之一。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个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直至解放前夕,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始社会的痕迹,所以图腾神话在很多少数民族中都有流传。本文试图从这些图腾神话入手,就人类早期审美活动的特征,作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苏征耀 《世纪行》2007,(4):35-40
水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不可替代性等基本特征,是维系人类生命延续最基础的元素。综观人类发展历史,民族莫不逐水而居、城市莫不循水而建、文明莫不因水而兴,源远流长的水将人类从远古洪荒带入了生机盎然的现代社会。然而,受天灾和人祸的综合影响,我国水资源形势岌岌可危,业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殃及群众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和危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务必痛下决心,采取刚性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山西老墙     
古代的山西是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地区。这里是中国人类的祖先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山西山川形势险固,素有“表里山河”之称,历代王朝都曾在山西附近建立过都城,从而使山西目前还保留下许多旧城古墙,由此也形成了山西地区文化的一特点。修筑这些城墙在当时是十分浩大的工程,它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心血、汗水和生命,正因为如此,研究这些现存下来的老墙,保护这些老墙,对我们了解、认识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都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正河流带给我们薪火相传的文化传承。当我们走近一条河流,便是走进了一部深邃无比的历史。翻开人类文明史,每一个篇章都闪烁着粼粼波光,每一个音符都激荡着人类逐水而居掀起的波浪。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淌出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承载了埃及文明的辉煌岁月,长江和黄河则孕育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面对大江大河,便是与它们在进行一种难以言表的交流,只可意会,不落言诠,听懂了历史的涛声,便尤如打通了解读历  相似文献   

16.
史学视野直接取决于人类交往范围的扩大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也是史学变迁的内在动力和依据。本文试图从“视野”的角度来把握史学史。 历史学的视野直接决定了历史思维,一定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变更直接取决于史学视野的拓宽程度,历史学每一次视野的扩大都导致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在史学发展史上,历史视野已经完成了两次转变,并已开始第三次转变,即面临着从现实史到一切可能史的转变。1 人类早期文明的兴起是星星点点的,并且各自独立。作为人类较早叙述自已历史的史学的兴起以中国和希腊影响最大,也最早。远古的历史意识和历史传说姑且不论,以文字形式流传的中  相似文献   

17.
牛力 《中国减灾》2012,(3X):18-19
<正>观测天气气候的变化,是人类最早从事的科学活动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气象科学开始萌芽。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古老的国家,气象科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有许多关于观天测候的传说。自三皇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车轮飞速转动着,跨越生命悠远的时空隧道,沿着人类农耕文化的发展轨迹,我们浏览了人类的原始期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当历史揭开21世纪序幕的时候,农耕世纪的传统文化即进入到生态农牧业和其展示绿色文明的历史新时期。发展农牧业,并不断提高养殖业和饲草种植  相似文献   

19.
水孕育了人类的文明。从自然的演化到生命的诞生 ,从原始人类的进化到人类文明社会的产生 ,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整个自然进化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大约 3 60万年前 ,人科动物出现了第一个新属———南方古猿。它以不同物种的形式向南非蔓延 ,大约在 2 5 0万年前 ,从这些物种之一中诞生了人属 ,他们的后代直立人不仅生存下来 ,而且走出了非洲 ,向冰川期的欧洲、中国以及印度等地蔓延 ,并成为我们人类共同的祖先。人类文明进化史表明 ,在人类进入农业文明社会以前的 15 0万年的时间都是以同样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正在人类的历史上,几乎再也找不出哪一种手工艺能像制陶术那样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如此古老,标识着文明的滥觞;它是如此普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不约而同地从它开始;它是如此年轻,即便是在数字信息技术横扫一切的今天,它的魅力依然有增无减;它是如此独特,虽然都是泥与火的试炼,却总是以千差万别的面貌呈现出它所植根的那方水土的风情以及生长于其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