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志发 《奋斗》2008,(1):59-59
皇帝读书,大体两种,一种是自己读,另一种是听别人读。这是由于他们个人性格、文化能力之差异决定的。不论是读来的还是听来的,书中的内容对他们总会发生影响。因为他们是皇帝.所以有些影响会关系到国策的制定与改变。秦始皇是读书的皇帝.而汉高祖是听书的皇帝。他们分别以读和听的读书方式改变了国策。  相似文献   

2.
快乐大叔 《党课》2012,(11):98-100
在明朝的16个皇帝里,崇祯皇帝一直被认为是一位“好皇帝”,被称为有明一朝“最勤勉”的皇帝。当然,比起他那些或整天花天酒地,或几十年不上朝的先皇们来说,崇祯的勤奋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治理国家,勤勉仅仅是一个方面,更不用说这勤勉里还夹杂了不少表演的成分。  相似文献   

3.
“山高皇帝远“,这说法不灵了。说这话的时代,皇帝还坐着龙庭,只是山高水远,管不着那儿。可是如今,虽然早没了皇帝,却无论山有多高,水有多远,“皇帝热“都会涌来,“帝王气“都会弥漫。我看这也是一场沙尘暴,是一种生态失衡。只要打开电视,皇帝就挥之不去,如同一种化妆品的广告语所说,“大宝天天见“。电视若是接上了有线台的天线,能收二三十家卫视节目,任何时刻,用遥控器扫描,都会被皇帝纠缠,不仅是天天见,而且是时时见了。到书店去溜跶,随时能看到,写皇帝的大部头,一套套,一盒盒,摆在那最显眼的地  相似文献   

4.
魏雅华 《唯实》2016,(4):76-77
何谓《罪己诏》在中国古代帝制下,"普天之下,莫为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的权威大得无边无际,大到生杀予夺,大到无以复加,大到如日中天。所以,中国字中的"理"字,是由一个"王"字加上一个"里"字组成。即"王"之"言"即为"理"也。皇帝的一言九鼎可见其重。敢以下犯上者,诛其九族,可见皇帝的威严到了何种惨烈的程度。皇帝是永远不会有错的,判断对错的标准是皇帝一张嘴说了算,错的也是对的。皇帝的意志是天意,"天"还会错吗?可皇上也真会有错,可奇怪的是,中国的  相似文献   

5.
清末的醇亲王府是个兴旺之地,一连出了两个皇帝,光绪帝载湉和宣统帝溥仪。两度潜龙的王府,按规矩,只能两度搬迁,把老宅子空出来。有幸生了皇帝的两任醇亲王,官都做得挺大,后一位还做了摄政王——实际上的皇帝。在人们眼里,两个皇帝加上其父亲的权势,都源于一个老太婆。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在清朝宗室近支里关系最亲的就是醇亲王。因为,她的亲妹妹嫁给了第一代醇  相似文献   

6.
皇帝“亲耕”的藉田为“一亩三分” “一亩三分地”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的耩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耩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  相似文献   

7.
有两则新闻让我思绪万千。一是兴国县高兴乡高兴村一位年逾古稀的优抚对象,将两个月的优抚金捐给了“希望工程”。二是西安最新推出的“请你当皇帝”的旅游项目,“首任皇帝竞价”,西安某公司总经理以68888元公款力挫群雄,当了“开国皇帝”。  相似文献   

8.
正在众多开国帝王当中,宋太祖赵匡胤的才干与人品都堪称上等。作为宋代皇帝中唯一的天才军事家,赵匡胤的韬略自不必说。然而,有一件事,赵匡胤却是做得够"损"的,"损"得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宋代以前,皇帝和宰相等百官虽为君臣,双方之间的礼节还是比较随便的。宰相见皇帝议事,皇帝是要赐茶看座的,即所谓"坐而论道"。赵匡  相似文献   

9.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10.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时代,皇帝是全国权力、财富最大也是最合法的拥有者,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在情理之中,"炫富"大可不必,至于"装穷"更是不可理解。然而,在历史上确有一批皇帝在"装穷",也有一批皇帝在"炫富",还有一批皇帝既"装穷"又"炫富"。武平六年(575年),一个特殊的"贫儿村"在北齐最奢华的皇家园林华林园成立了。最为蓬头垢面、衣衫蓝缕的"贫儿"就是北齐后主高纬。他既不是为了献爱心,也不是为体验贫儿生活,而是以这种独特的扮相和方式,追求一种"行乞其间为乐"的快感。  相似文献   

11.
叶文宪 《学习论坛》2005,21(12):67-70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过406个皇帝,他们可以按纵横两个方面划分为贵族型、贵族化、平民型、酋豪型、守业型、才子型、武夫型、暴虐型、昏庸型、平庸型、过客型、傀儡型、白痴型等13种不同类型的皇帝。皇帝是专制体制的总代表,研究皇帝是为了不要皇帝,为了永远不要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12.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一天,大学士、军机大臣王鼎双手紧握一封写给道光皇帝的遗书,就在皇帝正度假的圆明园上吊自杀。他以生命为代价的举动,仅仅是想对皇帝提一条几乎全国人民都会支持的合理化建议。结果此举变成了徒劳,不仅未能上达天听,也不为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13.
正说到"骂皇帝",许多人都会想到海瑞。海瑞确实骂得痛快淋漓,直接说嘉靖皇帝"薄于父子"、"薄于君臣"、"薄于夫妇",有刺激性的是这一句:"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不过,别以为只有海瑞才敢这么痛骂皇帝,宋人骂起皇帝来,比海瑞凶得多。  相似文献   

14.
对崇祯皇帝自缢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体君 《唯实》2000,(6):69-70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崇祯绝望地自缢于万岁山(今景山)下一棵树上,明王朝宣布灭亡。崇祯的自缢留给史学家们无限的思索,人们以此为鉴悟出了发展着事物的规律,懂得了许多的道理。 一、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一个过程, 矛盾的运动促使事物走向灭亡 朱元璋推翻元朝,1368年创建明王朝,至1644年明王朝的灭亡,历经227年的统治,其间有16位皇帝,他们各自自称“万岁”,美好的祝愿也只能是个祝愿。16位皇帝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治国之道,有圣明的、也有昏庸无道的…  相似文献   

15.
近读《资治通鉴》,关于唐太宗观看起居注一事,思古念今,感慨颇多。起居注是皇帝日常起居的真实记录,大到军国要务,小到吃喝拉撒睡,无不记录在案。其作用之一,记录历史,备后人查阅;作用之二是监督皇帝,使其惮于干坏事。史上有一不成文的规矩,皇帝不得查阅起居注,否则将会干预起居注的真实性,影响其  相似文献   

16.
国庆与家庆     
有的人误以为国庆一词,是近代从西方传来的新概念。其实,只要查查《辞海》、《辞源》之类工具书,我们就会立刻明白:国庆古已有之,资格甚老。《晋书·武帝纪》:“皓遣使之始,未知国庆,但以书答之。”这是史籍上出现国庆二字比较早的文献之一。顾名思义,国庆者,一国之庆也。在以皇权为核心、本质上是家天下的封建社会里,国庆庆什么?无非是─—也只能是庆祝皇帝登极,君临天下;全国既以皇帝这位大家长为至高无上的核心,皇帝的生日,或寿辰,当然也是国庆。在“君权神授”虚幻光环的笼罩下,皇帝被肉麻地称为“万岁爷”,故皇帝的…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计划生育一对夫妻一个孩的当今中国,谁不承认一个家庭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孩子。这宝贝疙瘩被父母捧若掌上明珠,人们把孩子称做“小皇帝”。可就在这些孩子顶着“小皇帝”桂冠的同时,人们是否注意到,当这些“小皇帝”一进入学龄,就背上了沉重的担子,一面在物质生活中顶着“小皇帝”的桂冠,一面又在学习上压着“小奴隶”的重担。因此有人疑惑:当今中国儿童——皇帝乎?奴隶乎?  相似文献   

18.
拿皇帝说事     
快乐大叔 《党课》2008,(6):96-97
对皇权的崇拜古已有之,但把那么多的皇帝拿出来“说事”还是在21世纪的今天:有一种说法肯定没错,皇帝也是人,但皇帝肯定又不是一般的人,所以跟皇上沾边儿的东西自然就会身价倍增。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在道光末年中进士,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被授以“检讨”官职。一天,穆彰阿上朝向咸丰皇帝保奏了曾国藩,请求皇上重用。咸丰皇帝听了,就问曾有什么超人才能。这一问倒把穆彰阿问住了,惶急中,他脱口而出:“曾国藩善于留神,过目不忘。”咸丰皇帝听了决定先试试曾国藩的才华。两天后,咸丰皇帝传旨让曾国藩初一卯时在中和殿候见。  相似文献   

20.
老六月雪 《党课》2010,(14):105-107
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传奇皇帝之一。不仅因为他是出身最卑微的草根皇帝,一生之中充满了传奇,还因为他有许多“独门绝技”,给世人留下许多值得咀嚼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