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交互性"为支配逻辑的新媒体空间中,政党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呈现为支配性、协商性和抵抗性三维图景。从"认知—阐释"、"信仰—价值"和"行动—策略"三层内在结构来看,政党主导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在逻辑是自主自觉的生成逻辑。因此,政党主导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路径,可从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和加强舆论的顶层设计等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的策略与意识形态认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立平 《求索》2006,(10):125-127
相对于我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状况、建设方略以及当今的时代背景而言,我们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意识形态建构策略和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提高意识形态的认同度。把实化意识形态的内容,虚化意识形态的形式作为策略来进行研究和把握。意识形态的策略主要要从七个方面进行:加强对意识形态的统一领导和策略研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读;意识形态建设要关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服从、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注意把握意识形态与个人利益的相关度;策略上实现“实”与“虚”的有机结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坚实的客观基础和物质保障;着力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精于意识形态策略研究和技术运用的队伍;采用多种方式大力推进文化输出,重建中国文化大国的国际形象,扩大国家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人类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各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日益凸显。而自媒体的产生,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壁垒,真正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在话语权上的平等,由此改变了意识形态认同的格局。可以说,自媒体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创造了条件,但也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一系列新问题。研究在自媒体环境中如何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党认同是政治主体对政党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其对政党做出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反映和行为表达.政党领袖是以个人或者小集团形式出现的、并以其理论力量、人格魅力和实际组织经验为广大政党成员以及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公认的政党主要负责人.政党领袖是政党认同形成的魅力性资源,一个成绩卓越、品格高尚、魅力十足的政党领袖对于政党争取民众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党领袖与政党认同之间应该维持一个良性的互动.如果打破这种均衡,在政党认同中"人"的因素过大,而"党"的因素过小,则会造成对政党认同的扭曲,并出现个人崇拜盛行、政党组织发展不稳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在政治理想、政治价值、政治态度、政治行为等方面对社会成员发挥着引导、动员、凝聚的功能,为政治统治提供论证和辩护,是凝聚人心,增强政治认同的重要方式。培养民众对政治体系的自觉认同,增强人们对政治统治合法性的信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目标。在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个体理性反思能力不断增强的情境下,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增强人们的政治认同:坚定立场,增强四个自信;加强理论研究,增强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关注受众的切身感受,增强意识形态的感召力;重视个体的理性反思能力,增强反思性认同。  相似文献   

6.
情感传播是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推动力量、执政党和政府权威形象的建构路径、政治制度和政策效能评价的提升策略.情感传播与政治认同的这种耦合性经由网络空间泛化、分化和极化情感的再造,会对民众的政治认同形成多维挑战,主要表征为政治认知基础变异、政治权威话语场域压缩、政治评价非理性显现.为应对政治认同的情感传播挑战,要着力于推进政治情感向民众的精准投放,建构牵引民众的政治情感话语,防范和消融民众的负面政治情感.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心理变化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前沿》2012,(13):4-7
在我国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必须关注社会心理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心理发生了复杂变化,当前社会心理总体上呈现二元性、多样化的特征。这样的社会心理状态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既有积极有利的方面,也有制约阻扰的方面。针对我国社会心理的实际,我国在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上,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积极回应社会心理的普遍要求,正确处理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的关系,改善主流意识形态的叙述方式。同时要应夯实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践基础,营造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肖红 《长江论坛》2016,(1):20-23
网络媒体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也给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媒体传播视域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应基于需求满足理论和"把关人"理论,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开辟主流意识传播新途径,建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新机制,建立民间舆论引导机制,强化网络传播监管力度,促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9.
由于暴力手段的管理成本十分高昂,政治共同体的维系,有赖于意识形态的说服作用。意识形态的作用主要在其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平衡中才能得以体现。意识形态出现之初,曾被视为包容一切的思想科学,但马克思与恩格斯发现:意识形态只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扭曲反映。可能错误的意识形态对于政治共同体的维系仍是有用的,因为个人理性的局限并不足以发明亘古正确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如要更深切地激发成员的政治认同感,一方面需要表明自己的普世性;另一方面一定要指向未来。  相似文献   

10.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是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传播特点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创造了新条件,它丰富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资源、扩大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受众、拓宽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路径、创新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方式。在新媒体条件下,我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必须遵循主导性、开放性和渗透性原则,依托自媒体拓展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体,运用大数据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路径,建设宣传阵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平台,完善管理制度保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刘霞 《前进》2009,(10):39-4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传播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实现传播优化是当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课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传播过程中,要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扩大其传播影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实现其传播主体优化、传播环境优化和传受关系优化。  相似文献   

12.
段志超 《湖湘论坛》2002,15(3):64-66
一、国家主导现代化从某种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战略首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决策,由国家主导并制订具体发展方式。我国的国家—社会结构与西方相较具有鲜明的不同,由此决定了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国家所扮演着与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不同的角色。计划与集中的体制只能通过国家主导的改革开放这种特殊的发展方式才能将之打破,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对现代化前景有显著影响的几个方面来说,国家主导的主要根据在于:首先,国家最能推动和提升民族凝聚力,而民族凝聚力对社会意识具有强大的整合功能,因此,现代化进程中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批判性的理论品格,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强大的理论导向功能、实践指导功能、凝聚功能,能够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关丽兰 《人民论坛》2011,(11):74-75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意识形态领域也面临来自国内外各种思潮的挑战,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面临着复杂和严峻的形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遵循价值认同的规律,引导人民群众对国家意识形态由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最终达到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5.
话语反馈是话语双方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双向互动关系,是一个传递话语意图并实现话语意图的话语中介。高校做好话语反馈工作,能够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微传播视域下利益主体的异质化导致了高校话语反馈工作的失位。具体表现为:话语立场的单向预设扰乱了话语反馈的应然逻辑;话语方式的因循守旧弱化了话语反馈的实然成效;话语目标的急功近利异化了话语反馈的使然功能。高校必须通过设置话语反馈的特定情境,创设氛围;加强话语反馈的方案制定,跟进行程;强化话语反馈的制度建设,巩固成效,实现高校话语反馈工作的归正。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意识形态领域也面临来自国内外各种思潮的挑战,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面临着复杂和严峻的形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遵循价值认同的规律,引导人民群众对国家意识形态由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最终达到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7.
网络民粹主义作为民粹主义在网络领域的现实表现与拓展延伸,已成为一种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政治思潮。在信息技术的赋能下,网络民粹主义内蕴着“二元对立”“垄断人民”的行为本质,表现出主题多元化、思潮兼容化、事实后真相化、群体蔓延化、话题泛批判化等重要特征。网络民粹主义导致互联网上的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逐渐成为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重要变量。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与战略机遇期,全面审视网络民粹主义的行为本质、显著特征与蕴藏风险,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公民的政治认同教育与优化民众意见表达方式妥善治理网络民粹主义,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分析并归纳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特征,是理清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逻辑、掌握其运行的基本规律、研究当前党的意识形态认同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的首要前提。本文采取层层递进的逻辑顺序,逐步梳理意识形态认同、政党意识形态认同、执政党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特征,通过多重比较,总结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认同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归纳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认同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践性相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人的存在既是个体的存在,也是特定群体的存在。每个人具有特定的民族身份,同时也具有公民身份,是国家的公民。在很多情境下,民族身份和公民身份并不是一致的,如果特定民族的成员过于强调自己的民族身份,而刻意弱化其公民身份或国民身份时,民族认同就会超越国家认同,引发国家的内在分裂。当代中国国家认同的建构必须有效处理各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关系,在尊重各民族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人们的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民族团结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生命线。在我国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贯穿国家认同教育,从强化共同历史记忆、培育道德价值观、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家主权教育四个维度出发,帮助全国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是实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