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写好一部人物传很难,写好一部伟大历史人物的传就更难。我对写人物传没有研究,只是平时喜欢读一些人物传。近几年来,人物传记出版很多,读过一些后总觉得有些人物传记写得不尽人意。例如有些人物传记惯于“拔高”传主,神化传主,甚至把传主描绘成几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有的传记像是传主从生到死的流水帐,语言呆板,令人厌读。近日,读到由刘家泉撰写、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宋庆龄传》,却使我另有一番较深的感触。宋庆龄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鞠躬尽瘁,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被国际上公认为“二十世记最伟大的女性”,人们赞誉她是“国之瑰宝”,“民族的骄傲”。《宋庆龄传》的作者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文学笔触,把上述的评价具体化、形象化、活化,再现了传主  相似文献   

2.
崔斌 《理论学刊》2006,(3):112-113
王国维的美育思想,立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社会与人的存在现实,标举出美育培养“完全之人物”这一时代的宏大使命。这既与中国古老的实用理性相合,又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学术关怀的价值取向。在这一价值导向之下,王国维探讨了“去毒”与“嗜好”两个问题,揭示出美育之得以发生的生理学与心理学机制,结合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科学性,建立起一种体系严谨的美育理论。一、“去毒”:美育的生理学基础王国维认为,人生的基础是人有欲望,欲望如能满足,则人生为幸福人生。但是,“今日”之中国国民,精神上极为空虚,这种空虚没有好的东西比如文学艺术去填…  相似文献   

3.
《四川党史月刊》1988年第9期载文指出:除了已有很多好文章讲到的:要写出传主同党的关系;要写出传主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要写出传主活动的时代特点和特定历史环境;要恰如其份地评价传主的一生等等而外,另有两点不可忽视。一是要把传主当成普通的“凡人”去认识。我们所写的传主,在党的历史上都是有较大影响的人物,或高级领导人,或军事名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党史专家李海文编撰的《周恩来的足迹》于2023年9月以日文在日本公开出版。致力于中日友好的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名誉教授村田忠禧翻译了此书。他对日文版图书出版的愿望是:“我的目标是让更多的日本人民了解周恩来和中国共产党。”并希望以“为什么研究周恩来”为题,写些文章。我为什么研究周恩来,因为:一、周恩来堪称是二十世纪中国舞台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壮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昌盛、对提升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与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5.
在为编写《任质斌传》而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1986年6月由陈立人、冯抗胜(林晚)合著的《百战将星何基沣》一书,是由任质斌提议并委托立传,并为此书作序的。任质斌在序言的开篇写道:“我从未同何基沣同志见过面。但是通过其他同志的介绍和一些不太直接的接触,我知道他是一个正直的、不断追求真理的人,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的人。”对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却积极提议并委托他人为其写传,而且亲自为其写序言,对其大力褒扬,并对传主了解得如此深刻,这使不少读者感到难以理解。其实,早在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他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军事思想以及所蕴含的哲学思维,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探索,这个“寻道”过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完美结合的典范。一、毛泽东立志为救国救民、“改造中国与世界”而“寻道”毛泽东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农民家庭,他的祖上20代、近500年都是生活在“十户人家九户穷”的韶山冲。他从小受到祖辈“农耕”思想的影响,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对土地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是他的哲学思维之“根”。  相似文献   

7.
《天津支部生活》2021,(5):F0002-F0002
日前,97岁高龄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被授予“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殊荣。“感动中国”组委会在给予叶嘉莹的颁奖辞中写道:“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在颁奖盛典的现场连线中,叶嘉莹分享了自己的心愿:“我教了一辈子书,除了作为一名教师,一无所长。我现在正在计划完成的,就是把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文、词、曲等文学创作的吟诵的声音传下去,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要开始做这种录音了。我希望最后我能够完成这个,把我们民族美好的文化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8.
谭明 《世纪桥》2003,(1):64-64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不仅是中国代史上杰了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也是一位热忱的爱国主义者。林平汉著严复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文物版社出版)一书,反省了往昔的思想文化研究,重新审视丰富多彩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对严复思想文化进行深入探索和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是一位使中国走向富 强的伟人,缅怀其丰功伟绩,瞻 顾人生艰辛,我怀着神秘和崇敬 之情,读了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写 的《邓小平的“文革”岁月》一 书。 在那场腥风血雨中,作为伟  相似文献   

10.
一   岳麓书院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映照湖南人才之盛,成为湖南人的骄傲。这副名联,确实反映了近代湖南人才群起的盛况。   众所周知,在鸦片战争之前漫长的时期,湖南籍名人,寥若晨星,正如晚清维新派人士、经学家皮锡瑞所说的:“湖南人物,罕见史传”。《中国历代名人辞典》所收的鸦片战争前名人 3005人中,湖南籍的仅为 23人,只占全国同期名人的 0 77%。而到了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湖南人才骤然兴盛,政治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早为世界瞩目。就在这本名人辞典中,收入了近、现代人物 677人,湖南籍的就有 42…  相似文献   

11.
长篇小说《围城》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爱情、事业、婚姻、家庭人生四部曲贯穿始终,描写了抗战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的畸形人生。作品以无与伦比的讽刺艺术魅力和解析旧中国都市知识分子怯懦性格及透辟的现实主义而获得了“现代《儒林外史》”的美称。与主人公方鸿渐相比,赵辛楣在作品中只是一个次要人物。赵辛楣与主人公方鸿渐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变化过程,即由开始的“情敌”发展到后来的莫逆之交。赵辛楣在书中出现的篇幅并不是很多,在方鸿渐留学回来初期和婚姻生活中,都没有正面出现,但是作为故事中的“男二号”,赵辛楣无疑会给…  相似文献   

12.
让-保罗·萨特 (1905—1980)法国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和社会活动家。1964年因《词语》一书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以“拒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为由被拒绝。他是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倡者,也是为中国青年带来存在主义的主要人物。他的名言是:“以行动来承担义务而不是言词。”主要著作有《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恶心》、《自由之路三部曲》等。 弗里德里希·尼采 (1844—1900)德国哲学家。他是现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杰出的散文作者。他的思想从  相似文献   

13.
真实性是党史人物传记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党史人物传》100卷,拟收入传主1500名,其中湖南籍人物有500余名。我为《中共党史人物传》写过几篇传记,也是湖南《中共党史人物传》审稿组成员,对写作党史人物传记有几点感受,录于下。80年代初,《中共党史人物传》写作工作刚刚铺开,湖南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分配我写一篇黄  相似文献   

14.
姜振昌  邢光 《理论学刊》2002,11(5):119-120
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 ,使严复、梁启超、鲁迅等一代先躯者普遍认识到 ,中国现代化的出路在于人之觉醒和人的素质的提高。这种以“立人”和强国之梦为内驱力的追求 ,促使中国文学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并制约和决定了其基本趋向 :改造国民性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深沉的悲剧感和悲凉色彩、语言形式的通俗化。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2,(12):64-64
饶毅在第3期的《民主与科学》上撰文指出:中国近几十年来,虽然总体进步很多,却出现钱学森先生之间:现代中国几十年为什么不能出现杰出的人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化上有重大缺陷。美国文化希望青年有自信、有特长,提倡“创新”;中国文化希望青年要成熟、要聪明,提倡“识相”。关国的盖茨、乔布斯等大都在年轻的时候,得到环境的允许、社会的鼓励,意气风发,左冲右突,打拼出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众多思潮纷呈涌动过程中,各种社会主义主张也传入中国,并形成一股强劲的春风,对近代中国的发展起到深刻的影响.此书叙述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书中介绍了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的背景,介绍了中国社会党对“广义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介绍了欲想“毕其功于一役”的“完全社会主义家”孙中山的思想及实践,介绍了无政府社会主义者刘师复的活动,介绍了“走俄国人的路”,即中国共产党人的探讨.对了解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基本线索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7.
杨度(1874—1931),湖南湘潭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他一生的经历曲折奇特,颇具戏剧色彩。他曾从一个学习新学、探寻立宪救国之路的有志青年,转变为依附袁世凯、策划“洪宪帝制”的“筹安会”首领,又从一个“帝制余孽”演进为拥护孙中山、倡导民主共和的革命者。几年后,他又脱离国民党。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度人生角色的变换,折射出中国近代历史风云的变幻。那么,杨度的思想和政治追求是怎样发生变化,他又是怎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呢?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之友》2013,(4):64-64
《党史第一课》张珊珍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细致描述,勾画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脉络,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和早期的革命经历,袁世凯的政治背景和发迹过程中的种种机遇。书中内容以一个个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让读者在颇有趣味的阅读中,品味历史的真实和丰富。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5,(6):55-55
本书是著名的国际投资银行家和公司战略家、美国公共广播公司节目主持人罗伯特&#183;劳伦斯&#183;库恩的力作。这本传记介绍了江泽民同志的人生历程,尤其是阐述和评价了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国主要领导人的10多年中创立的历史功绩。在着重于国事活动的同时,也广泛涉及传主的家庭生活、业余爱好、人品风格等方方面面,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传主的风采。  相似文献   

20.
“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从1915到1927延续10余年,参加者数百人,发表文章近千篇,专著数十种,是近代中国东西文化问题论战的高潮,关系到中国社会变革的性质和方向。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发表直接参加讨论的文章并不很多,但他提出了不少十分深刻的观点,成为论战中不可忽视的人物。因此,对他在论战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若干探讨,是不无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