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的发展理念,共享不是独享、均享、坐享,而是全体人民在共建基础上具有公正内涵与合理差异的"正和非零"分享。共享具有包容性、公正性和渐进性三个主要特征。共享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其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主体的包容性、客体的包容性和价值目标的包容性;共享作为一种价值观,其公正性主要体现在制度公正、分配公正和代际公正三个层面;共享包括基础性共享和发展型共享,共享的层次和目标决定了共享实现过程的渐进性。共享具有重大时代价值,从共建共享的角度,共享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共享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保证;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角度,共享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增长”的正义镜像与中国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包容性增长是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棘手问题:资源环境压力和可持续发展、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成果难以共享、社会不公等等。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需要诉诸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是机会平等,根本目的是实现广大民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价值指向是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排斥的消除、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和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增加社会包容度,保障机会平等和权利公平,才能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
何芸 《理论月刊》2012,(5):149-152
包容性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包容性增长强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这一理念对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存在着城乡、行业、地区、阶层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等包容性问题,应该着力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促进收入分配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包容性增长,其基本含义是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包容性增长的基本要素包括: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目标,中国政府正在和即将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一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二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最大限度创造劳动者就业和发展机会;三是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四是加强社会保障网络建设,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提出时间不长,但始终贯穿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和"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理念一脉相承,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所形成的中国新发展体制,为中国带来令人称奇的发展绩效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正视非包容性发展和活力下降的潜在风险。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包容性发展理念,通过深化改革来缩小收入差距,加强社会建设来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保障公民参与发展的权利,让他们共享发展的机会,建立起一个包容性发展体制,就能成功应对挑战,并持续释放中国发展体制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共享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发展理念,推动以增强包容性为特征的共享式发展是实现发展转型、巩固执政合法性的客观要求。共享式发展主张增进主体之间的共识、认同与合作,内含了发展理念与价值观的转变。在现实中,面对公平与效率、公德与私利的矛盾,实现共享需要从具体、历史、辩证的立场予以认识和处理。推动共享式发展要求在"劳动创造价值"理论之上重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正义基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确立有助于共享的制度基础,进而通过培育共享的价值观以巩固社会团结的文化认同基础。  相似文献   

7.
包容性发展是指要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公平合理地共享发展的权利、机会及成果的一种发展模式。从宪法的角度来看,宪法及其相关法律制度的确立是实现包容性发展最为重要的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7)
共享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核心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是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决胜阶段的必然选择、对症良方和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更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然选择。确立并实践共享发展理念,符合中国的实际发展需求,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高级文明形态,表征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和谐程度。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更要革除不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理念蔽障。"包容性人道主义"是成中英先生在《创造和谐》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念对西方"主客二分"思维的辩证超越,结合马克思"自然主义=人道主义"的实践辩证法,从人类解放视域探析彰显"和谐意志"的包容性人道主义,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重要理路。为此,就要在生态伦理上倡导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价值统一,在生态自觉上形成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制度安排,在生态治理上坚持生产发展与社会交往形式的革新,促进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代际之间包容性发展利益机制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肖祥 《桂海论丛》2012,(4):65-68
发展伦理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指导和内在动力,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是区域发展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发展伦理视域下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作为一个伦理价值追求与利益博弈的过程,必须遵循人本原则、包容性原则、公平合理原则、适度原则、互利共生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朱常柏 《求索》2012,(12):197-198,152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新范式,其核心内容是实现所有社会成员共享式的机会平等增长。当前,中国城乡社会救助的城乡"二元"特征尤其明显,这与包容性增长倡导的共享式的机会平等内涵相违背,因此,应当从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消除经济发展中的机会缺失和机会不平等、完善社会救助的法律制度以及落实"三个城乡统一"等途径实现社会救助的城乡"二元"特征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徐倩 《群众》2023,(12):53-55
包容性治理是近年来在推行善治理念、提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等战略目标进程中出现的实践创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建”意味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参与,“共治”意味着治理过程的互动合作,“共享”意味着治理成果的利益共享,“共建共治共享”正是对包容性治理核心意涵的全面阐释与精准凝练。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厘清了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内涵,明确了包容性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对包容性发展视角下的铁路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民政工作的应有之义,要坚决贯彻。首先,着力聚焦精准社会救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是对当今资本主义造成的严重生态危机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表示不满,并力求建立一种与生态和社会平衡的、保障人权和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1]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将提倡把经济建立在更加开放、自由、公平基础上的"包容性增长"升华为"包容性发展",它主要包含突出民生问题的发展、倡导公平的发展、倡导共享型发展、倡导和谐的发展等要义[2],用生态社会主义原则与要求分析"包容性发展"的要义是一种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既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鲜明体现,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在当前形势下,实现共享发展主要是处理好四对关系的平衡,即理念与行动、经济与社会、效率和公平、具体措施与顶层制度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共享发展理念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引领中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着力点,是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念的升华。共享发展理念从四个维度回答了经济社会发展由谁共享、共享什么、如何共享以及共享进度等问题。这四个维度是紧密相关、融会贯通的,要整体理解和把握。全民共享是目标,全面共享是内容,共建共享是基础,渐进共享是进程。唯有深刻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才能更好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不断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才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8.
纵观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转变历程,资源环境的"倒逼"、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绿色发展方式、科技革命和制度安排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是实现由环境恶化到生态良好转变的基本条件。对我国来说,要实现跨行政区的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制度保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和谐发展是今后我国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包容性增长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谐发展和包容性增长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和谐发展和包容性增长在目标、基础上具有一致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当下中国政治发展的视野来看.“包容性增长”的提出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与权力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也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升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实现“包容性增长”面临着观念束缚、能力不足、制度缺位和职能滞后的政治障碍,当前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完善相关体制.培育社会组织。促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