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是一种天然保健饮品。中医认为,茶叶上可清头目,中可消食滞,下可利小便。然而,茶叶的产地、采摘季节和加工方法不同,其药理作用也不一样,有寒热温凉性味的差别,因此,四季饮茶也要有所区别。春天宜饮花茶或中药扶正茶。因为春天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万物复苏。人们经过漫长的冬季",内热积贮",应注意驱寒御邪,扶阳固气。花茶香气浓烈,香而不浮,爽而  相似文献   

2.
正你喝过"工夫茶"吗?那么"功夫茶"呢?两者虽然在读音上一模一样,但是在现实意义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工夫茶"是一类茶种,"功夫茶"则是泡茶的技法。我们先来看茶叶文献里有关"工夫茶"的记载。清代刘埥著有《片刻余闲集》,其中写道:"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这说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天柱县把油茶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攻产业来抓,围绕油茶产业园区建设,实现种植突围、加工突围、品牌突围,让油茶树成为产业富民的"摇钱树"。10月22日,行走在天柱县社学乡金凤村的公路上,沿途的油茶林犹如绿毯般铺在崇山峻岭间,挂满枝头的茶果飘逸出浓浓的香味。村民孙培齐正在茶林里摘果子,他承包的500余亩油茶林已经开始挂果,今年预计有4万余斤,按市场价可  相似文献   

4.
正原生态无污染百年工艺传承三宝彝族乡地处世界唯一古茶籽化石发祥地——晴隆南部偏远山区,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彝族烤红茶"三宝红"原料采用当地种植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自然生长的千亩优质大叶茶。由古安南彝人濮吐珠液家族第115代沿用传承烤茶工艺特制选取不同季节优质茶叶鲜叶,以特殊工艺制作成不同香味的烤茶。"三宝红"茶汤淡红透亮,茶香浓郁持久,茶味醇厚爽口,回  相似文献   

5.
王远柏 《当代贵州》2022,(29):54-55
<正>银球茶第三代传承人毛鹃,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在乡镇设立茶青收购点和初级加工厂,与600多户茶农签订茶青收购协议,有效带动3000多户村民增收。茶台古色古香。坐在记者对面,毛鹃将一颗银球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不一会儿,杯中的银球犹如一朵花徐徐绽放,之前还抱团一起的无数茶叶慢慢舒展开来。毛鹃是银球茶第三代传承人。伴随四溢的茶香,毛鹃将一家三代研制和传承银球茶的故事,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6.
<正>3月20日,北京玉渊潭公园内樱花烂漫、黔茶飘香,黔茶进京春天行动拉开序幕。由贵州省农委组织的12家茶叶企业、上百款春茶产品将在玉渊潭公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品黔茶·赏樱花"万人品茗活动。"品黔茶·赏樱花"黔茶进京春天行动已是第六次举办,将来自多彩贵州的生态茶、安全茶、健康茶奉献给北京市民。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黔系列"的一份子,黔茶将树立贵州茶产业统一形象,"将茶产业发展进行到底,使茶文化成为贵州新优势",实现"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以茶养文"目标。"高山云雾出好茶。"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条件的原生态茶区。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古代的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就是指今天的遵义、铜仁等地。  相似文献   

8.
赐茶(二)     
《新湘评论》2013,(2):25-25
殿试赐茶。科举考试是宋朝的一件大事,皇帝或皇后都会向考官和进士赐茶。如哲宗向考官张舜民赐茶饼,张舜民《画墁录》:"予元中详定殿试,是年分为制举考第,各蒙赐三饼,然亲知分遗,殆将不胜。""殆将不胜"是说分给亲友都不够,可见赐茶的珍贵和量少。  相似文献   

9.
莫治江 《当代贵州》2009,(12):63-63
2009“贵州十大名茶”评选于6月3日在贵阳启动。此次活动旨在以“十大名茶”评选活动为契机,宣传贵州、推介贵州、提高黔茶知名度,整合品牌.做大、做强黔茶叶产业,同时提升贵州绿茶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是贵州实现名牌战略,打造茶叶强省的重要措施。据悉,2009“贵州十大名茶”评选将由各地经过筛选后报送,评选对象为茶叶公共品牌或主导品牌,有一定知名度、明显的市场优势和市场覆盖率。期间将开设网络投票渠道,并面向全国征集贵州十大名茶标志。评选活动将于7月28日结束。  相似文献   

10.
赐茶(二)     
《学习导报》2013,(2):25
殿试赐茶。科举考试是宋朝的一件大事,皇帝或皇后都会向考官和进士赐茶。如哲宗向考官张舜民赐茶饼,张舜民《画墁录》":予元中详定殿试,是年分为制举考第,各蒙赐三饼,然亲知分遗,殆将不胜。""殆将不胜"是说分给亲友都不够,可见赐茶的珍贵和量少。再如仁宗的光献皇后向进士赐茶。王巩《甲申杂记》":仁宗朝,春试进士集英殿,后妃御太清楼观之。慈圣光献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试官。"梅尧臣有《七宝茶》诗":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于霞。"即说此事。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从都匀市茶产业局获悉,都匀筹备毛尖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百年纪念庆典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都匀毛尖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百年庆典及第九届都匀毛尖茶文化节系列活动将于2015年9月下旬在都匀举行。活动将立足"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开展全球茶仙子评选、茶专题片拍摄宣传、茶艺比赛、"5个100"马尾绣作品创作等。庆典仪式文艺活动将以都匀毛尖为主题,以都匀毛尖茶文化、黔南民族文化为主线,以"都匀毛尖"品牌打造为目标,充分挖掘毛尖茶的历史、展示毛尖茶的现实、畅想毛尖茶的未  相似文献   

12.
宋洁 《当代贵州》2022,(3):52-53
"贵州绿茶"第一采主会场活动将固定在每年的1月1日举行,地点永久落户在普安县茶源街道联盟村茶神谷. 2021年12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2022年'贵州绿茶'第一采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这个好消息.连日来,联盟村的乡亲们鼓足干劲,精心准备茶经朗诵、茶艺表演、采茶大赛、制茶大赛等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13.
饭后五戒     
饭后五戒一戒饭后一支烟:科学家认为饭后吸烟的危害比平时大10倍,这是由于进食后消化道血液循环量增多,致使烟中有害成分大量吸收而损害肝、脑及心脏血管。同时这些有害成分可抑制胰蛋白酶的分泌,妨碍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素的吸收。二戒饭后一杯茶:进食后泡上一杯浓浓...  相似文献   

14.
“香”是味觉的概念。人们对“香”具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和悦感。一般地说,凡是具有香味的物质,很容易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不遗余力地追求香、赞美香,想方设法地将“香”发挥到至极境地。毫无疑问,酒香也是一种“香”。如果说巴黎香水无数种香味,  相似文献   

15.
人物简介:姜雪秀,女,35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秦简公司副总经理。“秦简”出土后,姜雪秀慧眼独具,抢注了“秦简酒”、“秦简茶”商标,注册了“湘西自治州秦简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保靖县秦简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秦简酒”和“秦简茶”成功地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6.
人物简介:姜雪秀,女,35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秦简公司副总经理。“秦简”出土后,姜雪秀慧眼独具,抢注了“秦简酒”、“秦简茶”商标,注册了“湘西自治州秦简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保靖县秦简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秦简酒”和“秦简茶”成功地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7.
茶之所查     
闲暇窗读,偶被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咏茶》诗所感,兹录如次:“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骨,闲品茶经拜羽仙。”用扬子江心第一泉之水烹茶,饮后就会激发文思。就是卫国杀敌的男儿汉子,闲时品品咱中国的茶,拜读一下《茶经》,也是大有裨益的。文公赞茶,对今人亦有启发。 查一下茶,乃我国特产。相传远古时代,神农(炎帝)尝百草,一次被毒草毒倒于茶树之下,幸得茶树上的露珠坠入嘴里,才得解除草毒。故至今仍有“茶解药性”之说。陆羽的《茶经》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饮自鲁周公。”至今,我国用茶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将野茶变为人工培植,也达二千多载。古人十分重视茶,以茶为聘礼,称为“下茶”,还以茶为祭祀之贡品。《诗经》中就有咏茶之诗句,西晋诗人张载有诗云:“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商路的打通,我国的种茶、制茶技术和茶种,传至了印度,后又传至了英国等西欧国家,这是我们祖先对人类的一项贡献,我们应引以自豪。可是,今天的国人,却有崇英茶而卑国茶者,真是自轻自贱。  相似文献   

18.
<正>黔西南州积极围绕“一红一绿一紫”茶叶品牌战略,抓好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持之以恒将茶品牌做响做靓;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茶旅一体化,将茶产业打造成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标杆型产业,让黔西南州茶香飘向四海。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加快推进中国优质茶原料基地、最大的茶产品加工基地、最大的茶产品出口基地"三大基地"建设,向茶业强省迈进。3月20日,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宣传推介活动向外界公布了今年贵州国际茶文化节将于4月18至20日在遵义市湄潭县举行的信息,预计国内外5000余名嘉宾将齐聚遵义湄潭,共话贵州茶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0.
石光明 《新湘评论》2023,(23):62-63
<正>自从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茶,茶就与这方土地的人间烟火、百姓生活分不开,与民族文化密切相连。茶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使茶的色香味多姿多彩,精气神深厚高雅。一部茶史就是一部文化史,中华文化史的每一章节都有茶的颜色,茶的味道,茶的清香。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是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晚期。这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是茶叶的故乡。自古以来,涉及茶事的典籍数不胜数,如《茶经》《茶录》《茶谱》《茶疏》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