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50多岁的雷元清,尽管自己身有残疾,行走不便,但他在连续担任多年放水员期间,工作却十分负责,不管是白天黑夜,总是坚守在岗位上.去年,全村的100多亩葡萄都赚了钱,而他的1亩多葡萄却亏了本,严重影响了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廖公在人间     
铁竹伟 《党史博览》2014,(11):51-54
正廖承志(1908—1983),曾用名何柳华,祖籍是惠州市仲恺区陈江街道幸福村,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他出身国民党元老名门,却在革命低潮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多次被捕入狱,却每次都奇迹般生还;他曾因"海外关系"被批判,却凭这份关系在外交战线上独树一帜。童年时被叫作"肥仔",到了晚年被尊为"廖公"。  相似文献   

3.
他长得文质彬彬,但骨子里却有一股拧劲儿;他不善言谈,但工作上却有一股钻劲儿;他创新的一项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就是同煤集团雁崖煤业公司运输区技术员许德芳。由于工作突出,许德芳被集团公司授予"矿山标兵"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4.
<正>有一种人,虽已离去,却永被铭记。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却历久弥新。他的背影,几十年来一直映照在八闽大地。他被当地群众尊称为"谷公",他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默默奉献"的好干部,他是我们今天波澜壮阔新征程上呼唤的"四有"干部的楷模。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  相似文献   

5.
他,一位退休的副省级高干,以89岁高龄,亲自"护送"农民上访. 他,早已不是"官",却被网民们称为"最可爱的官". "公车调研也是许可的" 2010年12月17日,杨维骏接到云南大学校友陆蔚的电话.陆蔚告诉他,昆明西山福海社区有8个自然村组要拆迁,村民上访多次,至今没有人来管."整个草海有8.73平方公里,10万多人口,要拆迁的土地面积有11200多亩.村民的房子土地被征走,赔偿给他们的价格却很低."  相似文献   

6.
今年70岁的马芳槐,是临洗县新添镇一位已有48年党龄的老其产党员,他生性耿直,刚毅乐观,被当地人称为"(强牛)老头".1988年,已经56岁的马芳槐征得村上的同意,承包了门前的荒山--护林洼,并用自家的3亩水浇地兑换了10亩山荒地.面对儿女们的极力反对和乡邻们的百般嘲笑,他毅然背着被褥、锅灶上了山,开始了他的"拓荒战".  相似文献   

7.
正"和平,又来巡视林带了。""是啊,最近风大,害怕职工在林带边烧杂草,我每天都要来查看一下才放心。"他是林业站治安员刘和平,1981年工作,1986年在林业站当护林员,因为工作认真,责任心强,2011年被任命为林业站的治安员,在林业战线上一干就是28个年头。二师二十七团林业站园林面积12563亩,其中防护林6138亩,经济  相似文献   

8.
正公孙景茂,字元蔚,河北河间阜城人,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大臣、学者。由于博学多识,被称为"书库",隋文帝杨坚仰慕其贤,七十七岁时授予其刺史之职。公孙景茂很注意抚恤百姓,以自己的德政感化州民。为了治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把办公地点搬到了百姓的炕头上,这个"搬"字文章很大。路途崎岖,交通不便,一个耄耋老人,又是"上仪同三  相似文献   

9.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园十二连,没有不知道"牛老板"李文健的,但说起他的发家史,知道的人却不多。这不,一见面,他就深有感触地谈起了自己10多年来的奋斗史。1995年,李文健来到园十二连,承包果园28亩,当时树弱  相似文献   

10.
在任时,他身居要职,却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退休后,他本可安享晚年,却坚守大亮山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临终前把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交给国家。他清贫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他是"为民务实清廉"的最好典范。云南省委决定,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查找差距,深入剖析,认真整改,推动我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三期士官孙凡玉平常遇事爱琢磨、点子多,这在济南军区某军械器材仓库所属分库的官兵里是出了名的。这不,兵们送给他一个雅号"金点子"。自从他当选为勤务队士官支委后,他爱琢磨的范围也从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扩大到了整个连队。干了多年的连队锅炉工,就被他琢磨的"下了岗"。以前,这个分库也跟很多单位一样,每到冬天都要烧锅炉供暖气,以保证官兵的冬季取暖,这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经孙凡玉一琢磨,问题出来了。2006年,支委会在研究什么时候开始烧锅炉的时候,孙凡玉却出入意料地"参"了一本:"我建议,分库应该停止冬季烧锅炉,取暖改用给战士宿舍装空调。"看到他们诧异的目光,孙凡玉接着给其他支委摆出了几条理由。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一位老汉冒着大雪来到本刊编辑部。他对笔者说:"我看了你写的文章,决定来找你,提供点儿素材,也许你能用得上。"他说,两年多前,他家的房子被一伙人在深更半夜强拆了。他当即报警求助,却无人出警。从次日起,他开始往返于省市相关部门,据理控告开发商,但接访人"不是推,就是拖"。两年多来,他路没少跑、钱没少花,身心疲惫却一无所获。其间,有人给他支招儿:"把上告信发到互联  相似文献   

13.
颜炳文,是农五师八十四团五连的职工。45岁的他,在致富路上有着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 他1976年高中毕业参加工作,1978年走上了干部岗位,一干就是20年。1998年,曾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他,突然辞去指导员的职务,回家包地去了。 当年,老颜两费自理种植了100亩棉花准备大干一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满怀豪情的他被自然灾害狠狠地泼了一盆凉水。可他不灰心,1999年又种植100亩棉花。整个农忙季节,他都泡在地里,但是,天不随人愿,自然灾害、市场疲软又使他白辛苦一年。多年的积蓄被折腾光,两年亏损5万余元。  相似文献   

14.
<正>曾正权,是一师十团九连的能人,从事机务行业以来,已拥有联合收割机2台,农用拖拉机824、904各1台,各类配套农机具一应俱全。另外还种植了计划内棉花20亩,树龄在7年以上的精品枣园40亩。他每年机车上创造的收入达上百万元,连续多年被评为"优胜机车",着实让人羡慕不已。1979年,年仅18岁的曾正权是十团修造厂的一名机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人从洪水中救起妻子,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妻子活着还可以再生孩子;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死了可以另娶,孩子死了却不能复活。他们问这个人在救人时是怎么想的。这人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边,孩子离我太远,救上妻子,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大家听后一片唏嘘,如果当时他稍有迟疑,可能一个都救不了。  相似文献   

16.
8亩地。他的"陆家小院"只有8亩地。可他用这8亩地成功给市场"号脉",依靠科学种植"一红三黑"有机绿色农作物,创造了亩效益超过万元,每年收入10万元的不败"神话"。勤劳加科学种田,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兵团劳动模范。许多年前,陆立平的小院里到处是水坑、盐碱和荒草。望着大片坑坑洼洼的荒滩地,他沉思着: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加大向土地投  相似文献   

17.
于继增 《党史博采》2006,(10):27-33
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国民党元老之名门,却在革命低潮时投奔了其产党;他是党的忠诚战士,却戴着手铐走完了长征路;他曾多次被捕入狱,却每次都奇迹般地生还;他曾因“海外关系”被批判,却凭这关系在外交战线上独树一帜。他就是童年被叫作“肥仔”,晚年被尊为“廖公”的杰出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廖承志。  相似文献   

18.
他只有中专学历,却是不锈钢棒线材生产技术方面的权威,被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称为"专利大王"和"点检标兵"……一他是太钢不锈线材厂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只有中专学历,却是不锈钢棒线材生产技术方面的权威,被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誉为"专利大王";他只有一年党龄,却被评为厂优秀党员和太钢公司党员标兵候选人,并在2012年"七一"期间被评为山西省监管企业优  相似文献   

19.
他曾是国民政府万县地区的保安司令,却成为地下党员,积极掩护配合党的工作;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却依然坚持统战工作,准备武装斗争;他被囚禁在渣滓洞监狱,却当上小卖部的营业员,为难友联络通信;他在重庆"11.27"大屠杀中有幸脱险,却桑梓情深,返回家乡投入建设。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而信念始终不曾动摇。他,就是从垫江走出的共产党员——肖中鼎。  相似文献   

20.
重庆南津街派出所所长卢某受贿被抓后,向司法机关检举了一桩抢劫案、7件盗窃案。经检察机关查明,举报案件部分属实,这样卢某有8次立功表现,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但卢某却认为量刑过重,提请上诉。"我在羁押期间还举报了一件强奸案,应算立功。"因此,他希望法庭看在他9次立功的份上,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免除刑事处罚。(9月11日《重庆商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