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德慧眼识林彪1928年1月,朱德率部连克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城。2月29日,林彪带领一个连,护卫辎重赶往耒阳,途中遭遇民团的堵截,军用物资被抢劫一空。林彪决心复仇,朱德批准了他的行动。3月3日早晨,林彪带领一批人马,化装成“国民革命军第十  相似文献   

2.
十大元帅中,朱德年龄最大,肚量宽宏,忠厚持重,林彪年龄最小,但心胸狭小,工于心计,历史上,林彪曾四次对朱德进行恶毒攻击。 第一次是在井冈山会师一年以后,当时红四军内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红四军领导人毛泽东、朱德之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产生了严重分歧。本来林彪对朱德平时的宽  相似文献   

3.
吴殿卿 《党史博览》2007,(11):53-54
一 1974年8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上的朱德抵达北戴河,住进了海滨中直机关干部疗养所.暑期到北戴河一边休养一边工作,多年来已成了朱德的惯例.然而,今年到这里来,他心里却无论如何清静不下来."文化大革命"已经8年了,却仍然没有结束的迹象.毛泽东身体不好,周恩来不久前做了手术,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立足未稳,而借着林彪集团垮台窃取了极大权力的江青、王洪文一伙,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4.
阎志峰 《党史文苑》2005,(12):42-45
林彪对作战之术颇有研究,精于打仗.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林彪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仅次于朱德、彭德怀,位居第三.十大元帅的平均年龄是57岁,林彪年龄最小,只有49岁,毛泽东称林彪为"少帅".这是党和国家对林彪的战术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林彪做出的军事业绩的最高褒奖.  相似文献   

5.
话剧中林彪扮演角色,在台上“任性发挥”,搞得其他演员手忙脚乱。1936年,29岁的林彪出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此时的林彪,仍孤身一人。他虽个头矮小,年轻时的他长得并不十分难看,一副椭圆形的脸盆,肤色浅黑,高高鼻梁,一对深不可测的大眼。然而他却生性孤历,寡言少语,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私生活呆板而严肃。红军到达延安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格怀等,常与青年男女一起在枣园庭院翩翩起舞,林彪则从不介入。一次,红军举行文艺会演,要求首长都要出节目,时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却找出理由加以…  相似文献   

6.
1929年7—8月间,红四军前委为打破国民党三省敌军的“会剿”,先决定坚守闽西,分兵游击;后又决定“出击闽中”;出击闽中后困难重重,不得不重返闽西。当时毛泽东已离开红四军,在闽西地方一边帮助指导工作,一边养病。“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却借此大做文章,大肆吹捧林彪,恶意攻击朱德。现在,让我们拂去往日的尘埃,看看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孙明沁 《党的建设》2007,(12):40-41
早在战争年代,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以"兄弟"相称。在一次庆功会上,战士们等待坐官轿、骑大马的朱德到来,谁知他却步行来到会场,自我介绍:"兄弟便是朱德。"此事在  相似文献   

8.
正许多介绍林彪的著述,包括其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对林彪性格的描述几乎是众口一词:不苟言笑,城府颇深。还有人说林彪的性格弱点是心胸狭窄,气量小,对人和事耿耿于怀,工于心计,报复心强。朱德之孙朱和平在其著作中谈到爷爷朱德对林彪的一些看法:生性孤僻,工于心计;爱读书,能沉下心来想问题,把问题想得很深,并能表达出一套见解,有自己的语言;善于窥测政治方向,又善于伪装;整人不择手段。萧克上将认为林彪"有军事指挥才能,同时也感到他有两个缺点,一是过分自尊,二是不大  相似文献   

9.
正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林彪、聂荣臻指挥下,经过一天血战,取得中国军队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9月26日,115师在东长城、下关分别召开祝捷大会,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专程到115师驻地帮助总结经验。当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致电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蒋介石致电:"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  相似文献   

10.
1930年6月,毛泽东在福建长汀主持整编红军部队,决定将活动在赣西南、闽西地区的红军第四军、第六军(不久改称红三军)和第十二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而将林彪由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一下子提升为红四军军长(政委是罗荣桓),朱德不再兼军长了。那年林彪才24岁。林彪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倒是一直认真地执行着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跟随着毛泽东为扩大和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而斗争,特别是在中央苏区的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林彪是建立了战功的。  相似文献   

11.
林彪的早期生涯中,他的三封信,曾经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引起过三场轩然大波…… 毛泽东、朱德在建军原则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白砂会议,拥毛者、拥朱者发生激烈争吵。林彪的一封信,推波助澜,“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1929年,是红四军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1959年8月1日。这一天,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毛泽东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常委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还有政治局委员彭真、贺龙、彭德怀等。  相似文献   

13.
从1970年4月到9日,围绕着设 不设国家主席,毛泽东与林彪发生 了尖锐的分歧。这组矛盾的发展与 激化,直接导致了对"文化大革命" 进程有重大影响的"九一三事件"。 然而,对于林彪为什么要坚持 设国家主席,至今也还没有令人信 服的说明。 林彪想当国家主席吗 关于这个问题,许多论著这样 论述:毛泽东提出不设国家主席, 他也不当国家主席;林彪却一反常  相似文献   

14.
舒云 《党史博览》2006,(10):16-17,37
虽然林彪的枪伤恢复得相当不错,但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后遗症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后,林彪在率部转移途中身负重伤,被送回延安,住在二十里铺的八路军总医院。每天,都有军政要人来看他,延安各机关、学校也派人来慰问。毛泽东骑马30里,专门去看林彪,嘱其安心养伤。朱德、张闻天等  相似文献   

15.
朱德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和创建人之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朱德却受到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不公正的对待:大字报围攻,被逼出中南海,夫人遭批斗,连从德国集中营死里逃生幸免于害的女儿朱敏也受到迫害……在那黑云翻滚的岁月里,虽然父女长时期不能见面交谈,但是父女的心是相通的.情感是相融的……  相似文献   

16.
<正>创造性地开创"方志敏式"根据地模式"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李文林式"这三种革命根据地模式,是毛泽东在1930年1月给林彪的信中提出来的。"方志敏式"是以弋阳、横峰两县边界的磨盘山为中心,在没有正规军队帮助的情况下,先依靠农民革命武装发动起义,然后再创建正式  相似文献   

17.
朱德1944年说林彪是叶挺独立团出来的。林彪到底是不是叶挺独立团的人,是否曾在叶挺独立团任过职呢?为弄清这一问题,笔者翻阅了大量资料。1926年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秘书聂荣臻在其回忆录中说到:“刚到武汉的时候,抓住张发奎的第四军因北伐伤亡急于补充人的时机,军委重点向四军派去了不少党员。正好这时黄埔第四期学生毕业,林彪也是其中的一个。他们来到武汉,就由军委分配。林彪被我分配到叶挺独立团当见习排长。”  相似文献   

18.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选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阵容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 当时,中央决策层内能够制约林彪、江青一伙,并与其倒行逆施相抗衡的,除毛泽东外,只有周恩来和陶铸。  相似文献   

19.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同年9月,兴奋的林彪邀请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人重上井冈山,因为井冈山是他“崛起”的地方,是他的福地。林彪与粟裕同岁,都是公认的军事天才、最能指挥打仗的人。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圩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两人虽然不在一个连,但基本是平级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来同时上的井冈山。粟裕在红军时期一直默默无闻,而林彪在井冈山仅仅用了两年,就由连长、营长、团长升至师长,22岁升任军长,成为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成为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的“战神”。到1955年授军衔时,48岁的林彪在十大元帅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朱德、彭德怀,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林彪是如何在井冈山崛起的呢?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与朱德的初次会面是在北伐战争期间.1926年,郭沫若在北伐军政治部任职.当郭沫若随北伐军进驻武汉时,刚从德国回来的朱德也来到这里.一天,朱德专程到设在汉口的政治部拜访郭沫若.朱德是一位很朴实的人,尽管在海外求学数年,却仍然穿着一件毛蓝布大褂.在郭沫若看来"他就像一位乡下的村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