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9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决定指出,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国务院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一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  相似文献   

2.
《求是》2006,(4):3-6
  相似文献   

3.
《新长征》2006,(4):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写进“十一五”规划纲要: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中宣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一书,最近被列入中宣部和中组部向党员干部推荐的第八批学习书目。该书全面、准确地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一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的好教材。该书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正当其时,意义深远。该书的编写出版,适应了当前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从十六大到十八大十年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制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切实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朱孔来 《理论学刊》2006,(10):77-7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至2020年要达到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理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目标方向,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目标与理想方向”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就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而言,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为了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而言,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 ,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开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价值取向 ,我们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国家体现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是广大人民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期望和基本需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完整和科学,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全面和协调,充分体现了小康社会的利民和普惠。  相似文献   

9.
宋晨观 《新长征》2006,(8):41-42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要紧密联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内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现实需要,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努力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0.
张荣臣 《党课》2008,(4):10-14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认识到,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就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以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08,(11):4-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部生活》2008,(11):4-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党的十七大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着跟于完成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新任务,对党章作了重要修改。十七大党章修正案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坚持了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保持党章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党章的一些内容作了适当修改或补充完善,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些新规定。深刻理解和把握新修改的党章,对于在新的历史阶段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更好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为广大农民谋利造福的千秋功业。要保证这项“民心工程”科学有序地进行,做好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关键的第一步。作为规划部门,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适度超前、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北京支部生活》2008,(11):4-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相似文献   

17.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思考与运用》2006,(1):5-6
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与以往五年计划的编制相比。有“要求新、高、难度大”的特点。《规划纲要》作为重庆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指导性纲领.更加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但在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领域的任务具有约束性。规划注重强化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优化发展环境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内容.减少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的内容:注重空间布局。强化空间指导和约束方面的内容:注重改革开放.大量增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敏 《理论与当代》2005,(10):17-18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在一个健全的、有效运行的国家创新体系之上。我们党历来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将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我国应对国际竞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国际国内背景 国家创新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技术创新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的。国家创新体系一般包括六个基本要素: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内部的运行机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