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62年上半年,台湾蒋介石集团错误地估计中国大陆形势,企图利用大陆出现的暂时困难和不利的国际环境以军事反攻大陆,乘机实现其“光复大陆”的野心。中央军委以高超的斗争艺术,彻底粉碎了台湾当局随后对大陆进行的渡海武装袭扰和海上军事进犯活动,使海峡两岸海军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两次海上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海军在台湾海峡的军事优势已成为过去。  相似文献   

2.
七、国民党退踞台湾后 ,对陆岛两地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当 ,是引发事端和丧失执政地位的重要诱因国民党在处理大陆与台湾民众关系问题上先后采取了两个绝对不同的错误政策 ,先是推行“省籍歧视政策” ,排斥与压制台湾本土人士 ;后又大力推行所谓“本土化”方针 ,排斥大陆赴台人士  相似文献   

3.
光复台湾无论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还是在台湾地方史上都是一件引人瞩目的大事。台湾的光复不但凝聚着大陆人民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及为之坚持八年之久的浴血奋斗,而且也凝聚着台湾同胞心向祖国的强烈观念和把求取自身解放与祖国抗战融为一体的斗争精神。台湾胜利回归祖国与台湾同胞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维护中华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的中国情结是密不可分的。重温抗日烽火中台湾同胞强烈的祖国认同感和为回归祖国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对于进一步认清“台独”的本质,对于坚持一个中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有着积极的意义。历史上由…  相似文献   

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在大陆掌握了全国政权。与此同时 ,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台湾建立了地方政权 ,继续与大陆对抗。这样 ,就人为地造成了大陆与台湾分离的局面 ,台湾问题由此产生。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中央一直把解决台湾问题 ,完成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来完成。20世纪50年代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 ,中共的政策经历了从“武力解决”到“和平解放”的变化过程。“武力解决台湾”政策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中央主张武力解放台湾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49年12月31日 ,中共中央发表《告前…  相似文献   

5.
论孙中山“联共”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将涣散无力的国民党改组为领导国民革命的中心势力,以有效地进行反帝反封建和重造民国的斗争,是孙中山晚年革命战略思想的核心部分。对于孙中山晚年“联共”一事,国内外史学家的认识和解释不一致。本文对孙中山“联共”的原因、目的、政策及其行动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一、孙中山是“容共”还是“联共”? 对孙中山晚年允许与欢迎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两党合作一事,中国大陆的学者称之为“联共”,而台湾及海外的学者则称之为“容共”。长期以来,国民党的官方与史  相似文献   

6.
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国大陆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然而空中斗争却仍然十分紧张激烈。台湾国民党空军在对我沿海地区的轰炸袭扰遭到惨败之后,又在美国支持下,频频对大陆纵深实施侦察活动。 1959年初起,台湾国民党空军不甘心其空中侦察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宣示收复台湾的主张,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初是通过党派团体颁布抗战纲领和战时民意机关表达的。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摆脱不平等条约羁制的问题。1941年12月 9日,国民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并昭示中外废止中日间一切条约、协定、合同。太平洋战争后,国际因素的介入增加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国内蓬勃兴起的舆论宣传推动了收复台湾的斗争,中国收复台湾的目标成为盟国共同接受的要求,是收复台湾斗争的重大进展。中国政府的行政准备和在台湾建立独特行政体制的计划,为台湾顺利回归祖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外,台湾的光复凝聚着台湾同胞自救救国的牺牲奋斗。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在台湾岛内与大陆同时开展。台湾同胞为中国收复台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杨永生 《新视野》2007,(2):92-94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采取“动态平衡”政策。20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趋向缓和时,美国提升美台关系,干扰两岸关系发展;台湾“三党”访问大陆后,美国动态平衡政策有了新变化。这一政策是以美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矛盾、灵活、多样,但是实施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必须通过发展经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和扩大与美国的双边关系来打破美国动态平衡政策,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台湾政治转型的概况 1986年3月29日,国民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包括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充实中央民意机构”、地方自治法制化、党务革新和政策调整为内容的政治革新六项议题,被台湾舆论界称为“最大胆的政治革新”。之后,国民党当局先后解除了长达38年的戒严,开放了党禁、报禁,开放了到大陆的探亲、旅游及工商界人士赴大陆考察,人事方面作了重大调整,相继完成了“国安法”、“人民团体组织法”、“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和“第一届中央民意代表自愿退职条例”等重要“法令”的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10.
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国大陆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然而空中斗争却仍然十分紧张。国民党空军在对我沿海地区的轰炸袭扰遭到惨败之后,又在美国支持下,频频对大陆纵深实施侦察活动。从1957年起,一场侦察与反侦察的斗争在祖国上空激烈地进行着……“我们应用一切方法将蒋机击落” 从1957年起,国民党空军开始使用B—17型飞机进行电子侦察,并由月夜、中空活动改为暗夜、低空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百年前从大陆避祸逃到台湾定居的农民家族,从晚清到日据时代,再到光复后国民党主政的70年,五代人一路走来的真实故事:"弘农堂"三合院里的祖先从大陆挑过海峡的"唐山石",象征了家族的血缘根基;日语流利的三叔公"二战"后期被调往上海法院做通译,包裹着台湾被出卖和扭曲的  相似文献   

12.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拖延至今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美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949年底,国民党政权从大陆全面败退,撤到台湾。其时,台湾人心浮动,经济恶化,再加上一直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的美国也因扶蒋反共政策的失败而准备不再支持国民党政权。而在海峡的对岸,取得了全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斗志高昂,在东南沿海一带加紧渡海训练,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台湾岛,解放全中国。当时,整个形势的发展,使得包括美国人在内的海外观察家都认为,国民党政权不可能在台湾存在太长时间。然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一直犹豫是否继续支持逃亡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的美国,转而开始全面支持蒋介石政权。6月27日,杜鲁门总统宣布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又于1954年12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次年1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台湾决议案”,决定“授权美国总统于其认为必要时,得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专事确保台湾与澎湖列岛,以防武装攻击”。美国出兵台湾,是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的一个严重的战争挑衅”。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介入,不仅使得台湾海峡局势陷于紧张,更使得中国的统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其成功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国两制”战略构想是实事求是的产物“一国两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战略构想和具体方针政策,有一个逐渐形成和完备的发展过程。这个战略构想主要是在中美建交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形成的。“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党从考虑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的。台湾从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陆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逃离大陆,盘踞台湾,在美国支持下与大陆对峙,造成大陆与台湾的隔绝状态。为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我们党从SO年代开始探索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由过去偏重强调武力解放台湾改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大陆掌握了全国政权。与此同时,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台湾建立了地方政权,继续与大陆对抗。这样,就人为地造成了大陆与台湾分离的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台湾国民党分子不甘心他们在大陆的失败,利用我国对澳门问题特殊的处理方式和澳门这块特殊的地点,不仅在澳门设立了“国民党外交部驻澳门办事处”,还开设了大量的反动敌特机构,如“工团总会”、“流亡澳门难胞总会”等,积极从事反攻大陆、颠覆破坏、煽动造谣等活动,在国际、国内都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的形响日益扩大,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获得了广大热爱和平的国家的认同,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日益增多,台湾国民党残余势力在国际上倍遭冷落。1967年,澳葡当局禁止在澳门悬挂“中华民国”旗帜事件即是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17.
大陆的“十二五”规划和台湾的黄金10年规划是有对接基础的。台湾的黄金10年不仅仅是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10年计划,也是马英九以及国民党意欲连续执政的10年计划。  相似文献   

18.
萧竹 《党史纵横》2010,(6):56-59
新中国刚成立初期,国民党特务在大陆活动猖獗。国民党保密局从台湾派遣“王牌杀手”封企曾密赴上海,执行“1243”行刺上海市长陈毅的任务。这项计划是由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亲自制订并经蒋介石审核后批准。台湾方面认为此项计划“必能成功”,但是就在封企曾刚准备行动时,就被我公安机关破获,号称“王牌杀手”、“杀人魔王”的封企曾最后伏法于上海龙华刑场……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运筹帷幄近战歼敌 60年代初,台湾国民党当局派遣小股武装匪特窜犯大陆,遭到我沿海军民的沉重打击后,为继续配合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的封锁和干涉,呼应美国在越南的武装侵略,于是变换手法,派遣战斗舰艇,对我东南沿海进行骚扰,策反我海上渔民,破坏我渔业生产,并借机搜集大陆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情报。1965年11月14日,海军东海舰队舰艇部队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挥下,在福建崇武以东海域,一举击沉台湾国民党海军大型护航炮舰“永昌号”,击伤大型猎潜舰“永泰号”,取得了以小艇打大舰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20.
从1949年夏秋人民解放军进军东南沿海起,直至1958年年末,人民解放军在这一地区持续进行了10年之久的激烈军事斗争。这场斗争,既是国共长期内战的延续,也是造成当时中美对抗的一个焦点。近几年来,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历史情况逐步公开,国内对这段历史的学术研究探讨已经有所开展。本文仅就中共中央于50年代在东南沿海斗争的战略方针问题,试做一专题论述。解放台湾计划的制定及其中止人民解放军进军东南沿海和解放台湾的计划,是中共中央自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全面崩溃后根据形势的发展逐步拟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