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整体应用水平较低、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日渐明显。本文从东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与区县地区、中央部门与基层部门三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区域发展失衡现状进行了介绍,并从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角度,对其区域发展失衡成因进行了分析,从社会角度和政府角度进行了讨论。根据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出分析发现:经济水平、信息化水平等投入因素与电子政务建设水平正相关;并非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少产出,政府的投入只有达到一定水平才会对电子政务的运行效率起正作用;政务体制改革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坚持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解决民族地区发展问题,是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完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各族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维护国家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以及边防巩固;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准确把握外部环境变化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值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特殊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中,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滞后,探究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缩小地区间差异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统筹区域发展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要求之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深入研究区域发展理论,探索区域发展的规律,加强区域发展对策性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一、统筹区域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理论。(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区域发展不平衡首…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东、中、西部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表现在 :经济发展和固定投资的不平衡 ,金融机构区域部局不平衡 ,金融机构存贷款方面不平衡 ,货币化水平方面的不平衡。它使得央行在采取同一的货币政策时 ,对东、中、西部经济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即 :同一的货币政策易对各地区经济产生冷、热不均的情况 ;东西部投资收益率不同导致资金跨地区流动 ,影响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东西部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差异以及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能力的差异导致货币政策效果不同 ;货币化水平的不同导致同一货币政策在各地区实施效果不同。为改变此种状况 ,可以采取 :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 ,实施地区有差别的宏观金融政策 ,大力发展中西部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政策性金融方面对中西部实行更优惠的政策。以实现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有效调节。  相似文献   

6.
开展横向援助,在高校内部、各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其他单位之间、国际之间相互支持与交流。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升国际视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协同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这对于改变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学科发展不平衡、人才培养不平衡的现状,解决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明确重点与难点。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难点。  相似文献   

8.
政治稳定是东亚国家社会转型期的重要命题,国家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为社会转型期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有序的行为规范.政治稳定是东亚国家社会转型中利益博弈的基本取向;利益平衡是社会转型中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要素;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是社会转型国家建构稳定政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一国经济要实现健康发展决不能忽视地区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更必须高度重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在促进地区协调发展过程中,区域政策是极其重要的.而区域政策的严肃性、一贯性和连续性,需要运用立法手段来保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进西部的开发,中国经济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凯强 《工会论坛》2015,(1):119-121,13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在这一时期内,社会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都处于前所未有的状态之中。在此背景下,中国青少年社会心理的发展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转变,表现出众多崭新的特点,同时在不断变迁的过程中,青少年的社会心理也存在一些矛盾特征。解决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少年社会心理变迁时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国家、社会、青少年个体形成合力,即制定并完善促进青少发展的社会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社会文化建设;加强自我教育,提升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型,城市社区建设摆上了党和国家重要议事日程。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社区文明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立足乐山发展,采取各种形式调查、收集、查阅、分析,对社会转型时期的社区文明建设作了一定研究。 一、社会转型时期呈现的特点及需要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主要表现为互相联系的三个层面上。第一层面,社会结构转化。即当前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的重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转型通过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变革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为探究数字化转型提升区域韧性的实现逻辑,尝试从经济数字化、社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三个维度出发构建数字化转型提升区域韧性的理论框架。基于我国31个省份数据的定性比较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不同区域的韧性水平存在不平衡现象,地区间在生态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基础设施韧性等方面存在差距;没有单一要素能必然带来高韧性,但提高经济数字化转型效益具有更普适作用;高韧性存在多条行之有效的组态路径,关键是发挥好异质性数字化要素的协同效应;数字化要素之间还存在替代效应,弥合区域差距需因地制宜地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运用组态配置思想探究数字化转型,提升区域韧性的多元路径,能够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东四大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明确广东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区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四大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的基础差异、政策和社会经济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人口素质的差异、基础设施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并加剧了珠三角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四大区域之间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态。最后提出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包括构建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环境;以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为契机,制定科学的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数字化信息网络建设为机遇,加快区域信息化进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的建设状况和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近几年来,小城镇的发展建设十分迅速,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地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配套,缺乏地方特色以及规划建设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地研究和探讨,为今后进一步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确定小城镇发展战略,科学安排村镇体系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首先要结合县(市)情,从区域角度统筹考虑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在确定小城镇发展目标和重点的基础上,制定城镇分区控…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在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西部地区仍存在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仍然不高、对外开放程度较弱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和评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成效的基础上,梳理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实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一道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与经济、政治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 ,对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把文化建设提到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是对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发展 ,而且对于创造性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转型必然带来强烈的文化震荡。面对社会转型 ,如何建设一种适合国情的新的文化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这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民族和社会发展方向的问题 ,是迫在眉睫的长期而艰巨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作为一个社会的整体性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在内的社会的整体的根本性变革,这一变革既具有社会转型的一般性特征,又有其特殊性质和特殊表现形态。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辩证统一、多元互动,社会矛盾对社会转型的发展与稳定造成了威胁,但同时赋予了社会转型持续进行和动态稳定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在获得社会产品、享受社会权益和得到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不平衡与不充分。这不仅导致社会公平问题凸现,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警察品牌战略通过塑造组织的核心专长,确保组织在社会变迁中形成良好稳定的价值形象,以提高公众对其的认可度、满意度,进而解决彼此心理契约不和谐的问题。其能够在社会转型中最大程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减缓社会矛盾对警务管理的冲击,以提高警务工作的效能。警察品牌战略的实践应用,为警察机关理性看待和解决队伍建设中影响和谐建设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9.
广东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动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构建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可以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四个方面选择相应指标。分别对2006年和2008年广东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区域城市化水平发展极其不平衡,可以分为高城市化、较高城市化、中等城市化和低城市化四种类型。根据2006—2008年城市化动态发展进程,分为快速发展型、稳步发展型、潜在发展型和缓慢发展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是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集体行为。我国的公民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步孕育、发展、壮大。特别是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以来,我国公民社会迅速崛起,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日益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助于确认个人的价值和公民的社会地位,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以及实现社会自治;但另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兴起,也给中国社会发展、党的执政建设等多个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