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小花 《前沿》2013,(16):113-115
当前农村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新形势、新情况,乡镇政府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手段等已不能满足需要。治理理论视角下,乡镇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主要表现在:强化服务意识,管理主体多元化并建立多元主体的合作网络,建立民主回应型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社会管理职能范围。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构建中政府回应机制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构建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增强政府回应性。政府回应机制建构的基本维度是从回应途径看,既要以代议民主制增进政府对公众的回应性,又要通过引进参与制增进政府的回应性;从回应方式看,既要通过电子化政府建设改进政府回应的应答系统,又要转变政府资源整合方式变革政府回应的行动方式;从回应流程设计看,在公众与政府互动中实现政府回应由公众到政府、再由政府到公众的循环,并将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控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伴随网络问政平台的发展,各级政府能更加及时地回复公民的网络发帖,但政府回复的具体行为是否可以等同于政策性回应却并不明确.通过对地方官员的列举实验分析可以发现,相较于网络诉求,地方官员在进行具体回应时更愿意回应通过体制内渠道表达的诉求,但在制定政策时,地方官员对网络民意具有极高的政策性回应.因此,政策性回应与具体回应行为...  相似文献   

4.
政府回应既是一种价值理念,也是一种行为过程。在政治系统论看来,政府回应是政府系统与环境的互动。因此,当代中国政府回应的环境对政府回应过程有重要影响,政治文化传统、市场化改革、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以及全球化的国际环境既给政府回应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代中国政府回应过程的动力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邻避冲突为何能发生重大转折,由“僵持不下”到“皆大欢喜”?为解释这一转折过程,论文从过程视角构建“回应性软化”解释框架,并结合L县S镇变电站项目建设的案例分析发现:当邻避项目建设中面临财政资金与补偿政策限制等刚性约束的“硬结构”时,基层政府会在回应民众诉求的同时,对政策系统内外部的多方主体采取认知、态度、情绪、利益等方面疏通的“软策略”,即“回应性软化”;通过预软化、再软化与软化术,最终润滑了邻避项目政策执行,促成邻避冲突发生转变进而得以成功化解。“回应性软化”是邻避冲突情境中基层政府的策略选择,又是邻避冲突治理的主要解释变量,可进一步丰富邻避风险治理的工具箱。  相似文献   

6.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全量回应市民诉求正在成为我国政府回应公众诉求的新形态。“全回应”模式具备即时全量回应、全部门回应、全层级参与等核心特征,因而政府回应性研究应从关注“回应与否”转向“回应质量”。信息技术赋能之下,接诉平台会汇集的公众诉求数量大、议题领域宽、行政层级跨越广、情绪指征鲜明、诉求表达充分度高,催生出新型政府回应模式及特征。本研究利用政策信息学主题建模方法细化诉求分析粒度,针对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多平台诉求类数据,考察政府回应效率、回应方式、回应详实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诉求主题对政府回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诉求来源、行政层级、诉求主题类型等因素皆会对政府回应性产生影响。相比之下,诉求的情绪呈现与诉求长度对政府回应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7.
政府回应性框架将政府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将政府回应放在政治、行政、经济与技术等环境中去审视。把网络问政嵌入政府回应性框架之下考察具有重要意义,确立了行政生态环境对政府回应的影响,明确了网络问政在影响政府回应因素中的位置,表明了网络问政对政府的回应性的挑战,为政府如何应对网络回应提供了思路。网络问政建设要注重宏观和微观环境的改善。宏观层面,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微观层面,要对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及妥善应对,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回应方式虚拟同现实相结合,回应制度化与常态化。  相似文献   

8.
行政回应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政回应是现代政府的重要制度及理念,从哲学层面上解读,它具有主体性、公共性、约束性和相融性的内涵。行政回应的哲学特性决定政府应该以扮演表现性角色、反映公民诉求、对公民负责和为公民服务为价值目标。行政回应的哲学认知与制度建构的结合有利于发挥行政回应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9.
余枫霜 《求索》2013,(3):228-230,40
近年来,中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领域,出现了回应社会热点事件的"回应型刑事法治"现象,法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的调和、民意和司法的互动、情理对法的渗透是这一现象的成因,但是,社会热点回应型刑事法治模式在弥补成文法的不足、消解社会冲突的同时,也隐含着违背刑法谦抑性、削减法律权威、侵蚀司法独立等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10.
何永松 《理论月刊》2012,(8):171-173
《理论月刊》2012年第2期刊发了郑州大学刘兆鑫讲师《好政府不能"有求必应"———对政府回应性逻辑的质疑和超越》一文,文章主要探讨了"政府回应性的逻辑谬误"、"用责任性取代回应性"和"从政府责任到公共责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文章中刘兆鑫讲师认为走向复杂治理的公共行政不能以回应性为逻辑,提出了好政府不能"有求必应"这一主张。在其理论分析中,要以政府的责任性来取代其回应性,进而走向公共责任。相关分析缺乏科学推导之处,在此试着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责任实现的障碍及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党和国家政策最直接的落实者,乡镇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责任。然而,在履行责任过程中乡镇政府受到来自政府财政、体制职能以及政府同乡村治理关系等方面问题的困扰,由此乡镇政府必须围绕基层政府体制结构,围绕同村委会关系做出相应改革调整,才是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基层政府信任与城乡社区居民的选举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居(村)委会选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自上而下由政府强力推动的过程,其中街道办(乡镇政府)所起的作用往往至关重要。本文以南京市城乡若干社区的实证调查为研究个案,对居民参与社区居(村)委会选举的现状进行解析和反思,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深入探讨居民对街道办(乡镇政府)的信任度对社区居(村)委会选举究竟有多大以及何种程度的影响。最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与反思,阐明提升居民对街道办(乡镇政府)的信任度,从而推动社区居(村)委会选举与居民自治精神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财税体制与公共服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两次财政体制改革都不利于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财税体制改革也对乡镇政权性质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财富分配中的结构性失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公共品供给领域的误区等体制性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村主要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必须从调整乡村治理结构、提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作用与功能以及提高农民主体地位与参与程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县政改革逐步纳入到学者的研究视野,是国家与学术在地方政治生态中互动的结果。政治学研究重心下沉到非国家政治领域的农村社会,继而又在研究中提升其视角,从村庄到乡镇,进而到关注县政,呈现出一种层层递进、渐次扩大的学术理路。本文在对该段学术史的宏观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国家与学术的互动为切入点,探讨学术在国家话语影响下的运作形态,以及县政改革被学者忽视,而后又逐渐引起重视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的村民委员会改选实现了真正的民主选举。村级民主选举将从根本上动摇村干部配合乡镇政府乱收费的行为,但这会强化乡镇政府所属的众多的站、所、室及公司直接进入市场,征收费用。乡镇政府的市场介入会导致巨大的效率损失。因此,有必要规范乡镇政府行为,而实现乡镇级民主选举则是规范乡镇政府行为的必然选择。而且,从笔者论证的结果和选举实践来看,在我国实行乡镇级民主选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妇联在承担政府推进性别平等职能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背景和依据、职能内容、作用与成效方面探讨妇联在承担政府推进性别平等职能的作用问题。认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参与立法促进法律的性别平等、在制定和实施有关妇女的规划中推进性别平等、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和倡导、在中外交流与合作中促进中国妇女/性别平等发展和扩大国际影响、促进家庭性别平等和改善女童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宋惠芳 《桂海论丛》2006,22(2):43-45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乡镇政权在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都曾做出巨大的贡献。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税费改革的逐步推行、公共产品的市场化趋向、新的管理理念的冲击,乡镇政府已有的职能出现了不适应的状态。对其职能进行科学定位是其解脱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Dong Lisheng 《当代中国》2006,15(48):503-515
The first direct election of township government leader was held in Sichuan Province in 1998, following a decade of direct elections at the village level. There have since been experiments with four categories of elections at the township level: direct elections of government leader, deputies to the People's Congress, Party Secretary, and deputies to the Party Congress. Various indirect methods under different terms have also been introduced, which invariably increase the mor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ordinary voters. The assessments of these elections vary from total negation, serious doubts to enthusiastic prais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focus on lowering the qualifications of candidates and allowing campaigning by candidates themselves. Following the latest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that extends the term of office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from three years to five, four options for further reform are available. Except for one option, direct elections are proposed or at least possible.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同质化日趋严重,城市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城市学家们对城市"异化"的担忧越来越强烈。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主导力量的城市政府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城市现象和问题中抓住症结,建设、管理好城市,是对城市政府执政能力的挑战。本文将从追问城市本质问题出发,审视城市的基本功能,分析城市政府的角色问题,希望为探讨新时期我国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20.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村寨旅游是我国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作为一类特殊社区,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而合理的政策选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本文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出发,结合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制度建设、财政刺激、技术支撑、监控评价等方面探讨实现民族村寨旅游合理开发和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