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9年爆发的中东路事件对东北地区我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影响极大。近年来史学界对此问题已经有所论及,但认识仍不一致。本文试图谈谈个人看法,以就教于读者。要正确评价我党对中东路事件的策略,首先必须搞清楚中东路事件的性质。近年来,史学界有的学者不同意中东路事件是国民党反动派与东北地方当局发动的反苏反共事件的说法,他们认为:“中东路事件,是当时的中国当局为维护国家主权与苏联为维护既得特权的冲突,可以认为,张学良要收回中东路是正当的,无可非议的。”这种说法如果能成立,那么我党对中东路事件的策略就势必被否定。笔…  相似文献   

2.
谭译 《党史纵横》2001,(5):F003-F003
《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4载有中共满洲省委分别于1929年7月20日和8月8日写给中央的两份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在“八一”举行示威游行的计划和执行情况,落款处署名“之启”。据考,“之启”是刘少奇在满洲省委工作时所用的化名,有时也称“赵之启”、“子棋”。这两份报告中刘少奇详细阐述了省委三次修改示威游行计划的理由和过程,充分地表现了满洲省委的这位卓越的领导人不唯上、不唯韦,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事情是由中东路事件引起的。1929年7月10日,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当局由于受了蒋介石的误导和对形势作…  相似文献   

3.
1929年7月,东北地方当局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怂恿、支持下,以武力接管中东铁路,破坏了1924年中苏共管中东铁路的协定,制造了“中东路事件”。这年的8、9月间,福建省委根据共产国际、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全省范围内领导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东路事件”的由来十八世纪末,沙俄为侵略中国东北和称霸远东,根据1896年的《中俄密约》和1898年的《旅大租地条约》,从1897年至1903年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与中东路工人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阳 《世纪桥》2009,(5):19-20
刘少奇在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期间,正值中东路事件发生,并由此引发了中东路工人运动。刘少奇根据中共中央的精神,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并两次亲临哈尔滨直接领导工人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正1929年7月,刘少奇出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上任后,他立即选派党团骨干到中东路各站、北宁路关外段及哈尔滨、沈阳、抚顺等地开展工运工作。于1924年上半年成立的东北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沟帮子铁路党支部,得到了刘少奇的重点指导。加强党支部建设为了加强党支部建设,刘少奇要求:"所有同志编入支部""加紧督促支部的工作及支部会",同时"严密党的组织纪律,经常检阅支部同志的工作,对于不参加会议及工作落伍的分子,在加紧支部工作中淘汰出去"。为保障支部生活的正常开展,刘少奇领导下的满  相似文献   

6.
段永富 《世纪桥》2013,(11):66-67
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是中苏间的区域性事件,美国插手其中,以维护《非战公约》为旗号,广泛联合其他国家,向中苏双方施加外交压力,为中东路事件的最后解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既是美国长期对东北的利益需求使然,同时也为了避免废除其在中国治外法权,从而有利于美国操纵和利用南京政府,使其为美国在华和在东亚的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历史上,铁路在国家开发与列强对外侵略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铁路的修建往往带动了其周边地区乃至该区域的开发与掠夺.由于铁路对地区发展与侵略的重要性与日俄两国的国家政策目的的一致性,使得双方在东北都专注于对修筑并控制铁路.双方围绕中东路进行了长久而不断的争斗.中俄之间在1929年中东路事件发生前后,日本"积极活动",最终掌控中东路,独占东北.中东路事件反映出其在东北的国际关系上的重要性,也见证日俄在东北的侵略与相互之间的斗争,同时也折射出东北乃至远东地区国际关系与格局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二女散花” 1929年,各帝国主义国家怂恿国民党南京政策挑起反苏浪潮。中共满洲省委为了唤起民众觉醒,决定加强各种宣传工作,揭露国民党与帝国主义勾结进行反苏的阴谋。为此,省委派出一个小组,在繁华的奉天(今沈阳)火车站附近贴标语、散传单。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和东北当局对奉天  相似文献   

9.
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极其复杂的重大事件。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此事件的起因、性质及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因此,有对此问题重新加以研究和评价的必要,从历史中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对华采取了一种睦邻和援助中国革命同构的外交政策.因中东路事件,1929年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到了1931年9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使其远东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苏联以此为契机,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本文拟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苏联对华实行的"联华防日"政策,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1929年7月14日,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派抵达沈阳,出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至1930年3月末调离满洲省委,刘少奇在短短8个多月的时间里,领导满洲省委取得了空前的成绩,其中,舆论宣传工作成效显著。这一时期,刘少奇领导东北各级地方党组织以及群团组织,刊印了种类繁多、数量可观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多达十余种。由刘少奇主持创办的省委机关刊物《政治通讯》目前仅见一期,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12.
正刘少奇长期从事白区工作,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特派员,在天津指导过顺直省的工作,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指导中东路工人斗争,任中央职工部部长指导上海的工人运动,在东北领导过党的地下工作,为党在白区的工作立下不朽的历史功绩。1945年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刘少奇关于白区工作的理论和白区工作的实践作了高度评价:刘少奇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中央领导提出“拜师”请求 1949年6月下旬至8月下旬,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在介绍中国情况的报告中,刘少奇提出苏联帮助中国的一些具体方式,其中就包括“由中国派一些参观团来苏联参观与学习”. 当时,斯大林几乎答应了中共代表团提出的有关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所有要求.毛泽东对此十分满意,并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宣布实行完全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外交方针.而且,毛泽东在7月25日给刘少奇等的复电中也提到了赴苏参观团的问题,指出:“同意在目前就开始派遣各种参观团到苏联去参观和学习各项经验.”  相似文献   

14.
笔者:朱老,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了,您和方志纯(1949年6月,朱旦华和方志纯结婚--编者注)当年就受到冲击? 朱旦华:1966年底,我和方志纯开始受到群众批判。回想起来,这和江西、全国“文化大革命”整个进程有关。1966年6月,《江西日报》还在紧跟《人民日报》,点名批判“三家村店江西分店老板”“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帮分子”谷霁光,派出工作组到大专院校。7月,江西省委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立,黄知真为组长。8月8日,江西省委根据毛泽东“不要工作组,要由革命师生自己搞革命”的谈话精神,撤销工作组。8月28日,省直机关领导干部大会传达八届十一中全会精神,方志纯代表省委在会上讲话。到了1966年冬,刘少奇被北京群众组织点名批判。1967年1月,方志纯作为“江西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揪了出来。主要依据是,邵式平省长去世后,方志纯作为代省长、省长,全面负责政府工作,执行了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特别是1959年庐山会议,方志纯曾陪同刘少奇到1927年他隐居的东林寺故地重游,被上纲上线。1967年2月8日,在八一广场(当时的人民广场)召开方志纯万人批斗会。杨尚奎、刘俊秀、白栋材、黄知真等领导被陪斗。  相似文献   

15.
1934年7月初,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刘少奇临危受命,来到汀州,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突击扩红,弥补实力刘少奇上任的第二天,省委机关附近的水东街遭到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刘少奇将省委、省苏等机关迁往城郊,省委设在东街的仓楼。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兵员损耗较大。为了补充实力,福建苏区和闽赣苏区所属各县响应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扩大红军的号召。刘少奇接任省委书记后,  相似文献   

16.
1948年7月1日,刘少奇为纪念党的生日给干部作报告,在回忆自己早年赴苏留学的那段经历时说:“到西天取经,只有一年就回来了。在苏联时间不长,也算取了经。取到的经不多就是了。当时我们学得不多,倒是我自己的革命人生观开始确定了。”  相似文献   

17.
1921年7月1日,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继承几代中国人的艰辛探索,坚定地挑起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同志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领导理论。学习和研究刘少奇领导思想,对于新时期提高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培养新世纪领导人才,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一、领导原则论。刘少奇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领导干部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又是党性的第一个标准。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态度,才能做好领导工作,取得事业的成功。他说:“在工作上不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那是什么呢?那就是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1927年12月10日,方志敏领导了弋(阳)横(峰)农民大爆动,开始了创建赣东北苏区的武装斗争.1928年7月,信江红军独立团成立.由于该团是在弋横农民自卫军的基础上建立的,故班长以上干部几乎全由哗变过来的国民党官兵担任.1929年初,红军独立团在磨盘山与国民党军第36旅周志群部鏖战时发生了闭长黄章、政委刘梦霞策动两个连长临阵脱逃的事件,红军独立团险些全军覆没.赣东北苏区领导人方志敏意识到一支军队必须有一批既具有无产阶级思想觉悟,又具有军  相似文献   

20.
王惠宇 《世纪桥》2014,(8):13-14
刘少奇在满洲省委工作时期,针对东北工作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秘密工作制度,特别是在秘密工作与公开工作的关系方面,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在中东路斗争等群众运动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发展了其秘密工作的理论。这些都为其后来党的白区工作的策略思想积累了正确的原则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