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刑法学界内,网络游戏外挂引发的定罪问题主要集中于侵犯著作权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非法经营罪之间.本文从对比网络游戏与单机游戏的经营模式出发,阐明外挂行为侵害的法益是网络游戏运营商的经济利益,并在网络背景下解释刑法第276条中的"破坏"和"生产经营"的涵义,结合刑法的谦抑性,最终以破坏生产经营罪作为严重侵害运营商经济利益的部分外挂行为的定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刑法学界内,网络游戏外挂引发的定罪问题主要集中于侵犯著作权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非法经营罪之间。本文从对比网络游戏与单机游戏的经营模式出发,阐明外挂行为侵害的法益是网络游戏运营商的经济利益,并在网络背景下解释刑法第276条中的“破坏”,和“生产经营”的涵义,结合刑法的谦抑性,最终以破坏生产经营罪作为严重侵害运营商经济利益的部分外挂行为的定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燕玲 《法律适用》2013,(8):57-61,91
在网络游戏中,"外挂"是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外挂"牟利威胁着网络游戏中的著作权。已受刑事裁判并见诸报端的"传奇3G"系列外挂案和"QQ幻想"助理外挂案,就是网络游戏外挂犯罪的典型案件。鉴于此,网络游戏中"外挂"的刑法介入,便是不容回避、值得研究的问题。一、网络游戏中"外挂"之观点辨析(一)网络游戏中"外挂"之界定关于外挂的概念,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着多种观点,以下列举并分别  相似文献   

4.
网络游戏外挂通过使用特定的人工智能技术来代替人工操作发出指令。当前网络游戏外挂由单一技术型升级为复合技术型,自动操作性大幅增强,并主要分为辅助操作类游戏外挂和数据修改类游戏外挂。司法实践中对于网络游戏外挂的刑法规制,存在对网络游戏外挂行为入罪标准的理解不一、个人责任和平台责任归责错位的问题。制作、销售、使用辅助操作类和数据修改类游戏外挂不构成犯罪,只有制作、销售超出正常运行机理的“超规格数据修改类外挂”构成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个人只有以营利为目的,深度介入超规格数据修改类游戏外挂的制作、销售过程,和平台达成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才和平台成立共犯,否则仅是帮助行为,主要追究平台的刑事责任,将追责重心由个人转向平台。  相似文献   

5.
对于制作网游外挂并出售牟利的行为,予以刑事规制的正当性根据在于外挂修改了网络游戏系统的数据进而侵犯了网游运营商的利益。对于这种行为不应认定为侵犯著作权罪,最符合外挂行为特征的应当是破坏计算机系统罪,要破除对本罪侵犯的客体认识上的陈旧观念,并明确“后果严重”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私服”、“外挂”同时侵害了网络游戏的开发商和运营商的合法权益.为此,开发商与运营商应当合作联手打击“私服”、“外挂”行为以维护自己以及游戏玩家的合法权益,而不应互相推诿,更不应将此作为侵害网络游戏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借口.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于“私服”、“外挂”形成的技术原理及打击手段、行业通常做法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明确了在合同约定不明的情况下开发商与运营商在打击“外挂”方面责任分配的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7.
来稿摘编     
建议将"破坏生产经营罪"扩容为"妨碍经营罪"福建正联律师事务所(福安市)刘翔光认为:我国现行《刑法》第276条规定了"破坏生产经营罪",其渊源于修订前《刑法》第125条的"破坏集体生产罪"。从新罪名和法条的叙明罪状来看,该罪所侵犯客体已从过去的"集体生产"扩大为不受所有制性质限制的"生产经营",但条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游戏发展之迅速与法律的滞后性,目前对侵犯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问题总能陷于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间的探讨中.本文将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认定着手,对侵犯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行为进行分析.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具有客观性、价值性、稀缺性和可控制性,完全符合传统民法中财产的所有要件,且满足理论上的物权说,理应是民法财产体系中的财产.参照普通财产的相关规定,对于恶意修改或删除游戏数据的行为,可按故意毁坏财物罪处罚;若运营商在发行游戏之初就抱有利用网络游戏吸引玩家,而后删除数据关闭游戏的,则可按诈骗罪定罪处罚.实际上,对于侵犯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之案例时有发生,行为主体主要包括运营商自身和其他人,理应结合刑法的相关规定,视其主观方面、客观行为来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9.
以威力、诡计妨害业务或者利用计算机妨害业务的行为严重侵害了业务者从事正当业务活动的自由,妨碍了经济发展。对这类行为以破坏生产经营等罪论处,既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也非长远之计;对这类案件仅作为民事纠纷处理,既不现实,也难以保护正当业务。在当今社会,国家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刑法保护已经成为一项公共服务内容。社会的迅速发展变化使得刑事立法不可能追求稳定性。借鉴国外刑法的相关规定,增设妨害业务罪,并注重构成要件的类型化,是规制妨害业务行为、保护正当业务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游戏外挂,是一种可以与合法出版的网络游戏程序挂接的辅助程序软件,往往被用做网络作弊工具。“游戏外挂”行为严重侵害了著作权人、出版机构等的合法权益,扰乱了互联网游戏出版经营的正常秩序,给国家、企业和消费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但是,在遏制这一侵权行为过程中,对于游戏外挂是二次开发还是复制发行,该用民事手段还是刑事手段调整;游戏外挂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理论界与实践部门分歧很大。日前,本刊结合典型案例,特邀专家和实务界人士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破坏生产经营罪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典型的危害生产安全犯罪。其客体是包括生产资料财产安全和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在内的生产经营安全。破坏生产经营罪在犯罪构成上并不要求对象要件。其主观目的"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实质上是一种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12.
网游私服是指未经网络游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非法获取并控制网络游戏服务端程序,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向游戏玩家提供客户端程序,私自运营他人游戏作品的行为。私服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且同时符合侵犯著作权罪和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件,故应予以刑法规制。在两罪竞合的情况下,应以侵犯著作权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3.
李燕  韦茂运 《科技与法律》2007,(1):I0011-I0017
随着我国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数字互动娱乐业在我国呈迅猛发展之势,然而"外挂"逐渐成为危害网络游戏行业的一大毒瘤,外挂行为也成为了司法活动的一个新焦点.本文对外挂的民事违法性和刑事违法性做出比较详细的探讨.从民事违法性层面上看,"外挂"行为侵犯了游戏开发商的著作权.这一说法已经得到大部分法律工作者的认可.随着在北京市和深圳市检察机关先后对网游外挂进行刑事立案,更反映了"外挂"的危害性有日益扩大之势.因此,本文结合两宗外挂案件着重论述外挂的刑事违法性,以及外挂与侵犯著作权罪和非法经营罪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其他方法"缺乏明确的规定或者解释,因而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引发争议,也影响了网络空间中恶意给好评致使网店被降权处理的行为的性质认定。对此,需要注意,合理地认识并运用同类解释的规则去界定"其他方法"的内涵,若刑法本身对"其他方法"并没有实质性的界定,那么,其在性质上无需与已经列出的行为方法具有一致性。但是,在危害性和程度上,"其他方法"应当像已经列出的行为方式那样,使得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达到了破坏生产经营的程度,使生产经营者无法正常获取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5.
破坏个体生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对此,人们的观点,基本上是趋于一致的。但对此类行为如何定罪处罚,法学界颇有争议,司法界也因认识不同而做法不一,从而带来同一犯罪事实出现多个认定罪名和处罚轻重严重失调的不正常情况。目前,对破坏个体生产的行为如何处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种:一是以毁坏公私财物罪论处;二是以破坏集体生产罪论处;三是类推为破坏集体生产罪;四是在刑法中增设一新的罪名——破坏个体生产罪。笔者赞同在刑法中增设破坏个体生产罪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6.
只要属于能够破坏生产经营并造成经济损失的方法,都是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其他方法",包括网络空间中发生的,利用技术手段或者非技术手段实施的破坏他人生产经营的方法。淘宝网商户的信誉排名序位是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恶意好评的直接后果,就是降低了他人的交易机会,并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相似文献   

17.
97刑法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猥亵儿童罪是从79刑法流氓罪“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情形中分解而来的。从97刑法的修订和司法实践来看,笔者认为该条还存在疏漏和缺陷,需进行修改和完善。首先,新刑法修订中,对强制猥亵犯罪侵害对象在范围上存在疏漏。79刑法第160条规定:“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破坏公共秩序,情节恶劣的”构成流氓罪。由于这一规定比较笼统,在司法实际执行中随意性大,新刑法在修订中将此罪分解为四条具体规定:一是侮辱罪,猥亵妇女的犯罪;二是聚众淫乱的犯罪;三是聚众斗殴…  相似文献   

18.
论恐怖主义犯罪在刑法分则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义东 《法学》2005,(2):64-71
恐怖主义犯罪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 ,通过暴力或暴力威胁以及其他非暴力手段制造社会恐怖 ,侵害他人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恐怖主义犯罪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政治性犯罪 ,其侵害的客体是以国家安全为主的复杂客体 ,这就决定了恐怖主义犯罪在刑法分则中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地位。我国刑法中的恐怖活动罪就其性质而言也是政治性犯罪 ,其所侵害的客体也是我国的国家安全 ,因此 ,我国刑法中的恐怖活动罪就是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19.
谈我国刑法中破坏经济秩序罪的立法演变张保芬王瑞洲李培真破坏经济秩序罪是指违反国家的经济管理法规,破坏经济秩序,使市场经济秩序遭受严重损害的行为。我国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都在分则第三章规定了破坏经济秩序罪,只不过在1979年刑法中表述为“破坏...  相似文献   

20.
新刑法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修改与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法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修改与适用●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孙昌军陈炜新刑法中“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是在《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的基础上加以修订、统合而成。“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