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珍芳 《桂海论丛》2006,22(3):28-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和谐,关键是通过认知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解决所存在的社会问题并干预或消解不良社会行为的发生以及通过激励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行为,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在社会心理认知的基础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注重发挥一定的社会心理机制的作用。社会和谐的社会心理机制是由社会需要、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态度等一系列社会心理因素及其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有效发挥社会心理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不断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3.
李文仲 《长白学刊》2009,(5):155-155
社会心理是人们对社会事件认知的心理和行为的反应。社会心理维度是社会心理对社会事件的承受能力。一般说来,社会心理对社会事件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社会心理就能够遵从社会规范。反之,超出了可承受能力,就会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
徐静英 《前沿》2009,(13):173-174
社会心理作为感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归实践的中间环节。通过优化社会心理,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心理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5.
付桂芳 《求索》2013,(6):243-245
大规模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不仅涉及制度政策与社会管理问题.更涉及心理融合与心态变迁问题。本文在社会心态的内涵与核心维度基础上,从社会建构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人本主义心理角度探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知、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感和社会认同感以及自我效能感与其社会心态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并指出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态的重视、为其提供心理服务、促进其与当地居民的心理融合是新生代农民工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常存文 《前沿》2005,42(12):235-238
审美心理动因是审美需要的心理内化。它主要表现为欲观自身、追求审美快感、追求心理超越、心理的补偿和调节、认知欲的驱使以及欲提高艺术素养这六种类型。审美心理动因与审美主体的个性特点有很大关系,并且受社会氛围的影响。随着审美主体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审美心理动因也随之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视角、新路径,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新方式、新要求,也是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从心理学来看,认知结构、情感体验、需要满足和行为强化是推动互嵌式社会建设的心理基础和影响因素,构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中心理与情感的运行机理。以心理认同作为推动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的精神纽带和观察视域,充分重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民族互嵌中的心理态势,实现各民族在认知结构、认知层次、心理感受、沟通交流、心理干预、行为强化等方面有机结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心理认同和情感建设上予以深度培育,促进互嵌式社会结构以积极、正向的民族情感融入到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来。  相似文献   

8.
当代青年官兵是军队全面建设的主体,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中,有着鲜明的社会认知特点。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研究青年官兵思想成长、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的规律,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是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和调适青年官兵的社会认知偏差,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认知和角色认同是失地农民社会心理的核心内容,前者是其信息筛选和加工机制,后者是其建构和推动机制.调研发现:失地农民更看重实在的利益、轻视土地的价值;他们通过与周围城市居民和未征地农民的比较评判自己的生存状态,今昔生活的反差增加了他们认知的不协调.失地农民的角色认同受到教育程度、年龄、原市民的态度等因素影响,存在混乱不清的状况.为此建议,在个体层面,为失地农民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教育引导和素质培训;在社会关系层面,发展和提升失地农民的社会网络;在政策和制度层面,加强就业帮扶和社会保障等实际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自辱心理社会自辱心理是与个体自辱心理相比较而存在的。社会自辱心理即是一个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系统的社会中的个体,由于部分或全部地接受了非同质社会、即异质社会(外部的敌对社会和内部已成历史的社会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系统,从而产生的挖苦、嘲弄、部分或全部地背弃自己社会(包括外部其它同质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系统的一切内隐与外显的认知、情感及行为的身心状况。个体自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