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随着绝对贫困现象大规模减少乃至基本消失,我国贫困形态和贫困治理任务发生了重要变化,相对贫困问题逐渐进入议事日程。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的理论视角转换,对于如何界定和看待贫困、如何开展贫困治理均有重要影响。相对贫困具有程度的层次性、领域的多维性、人群的边缘性、分布的空间差异性、转化的时间动态性等五个方面特征,给贫困治理带来了不同的启示。在相对贫困阶段,社会救助仍然是贫困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但这一制度需要关注新的贫困现象、贫困人群、贫困目标,并据此对制度本身进行相应调整,确定科学合理的相对贫困标准、实现制度的城乡统筹、提升施助的精准程度、协调主体的多元参与,从而更为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与贫困大学生的精神需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并轨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也不断增大。在重视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的同时,应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注意满足贫困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在精神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德育的职责,高校德育在正视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基础上应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压力。  相似文献   

3.
4.
当代贫困女大学生面临着经济、交际、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困扰,为此,高校和社会应全面分析问题,采取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推动问题解决,促进女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信息需求的特点主要有三:青睐数字资源、信息需求多样性和明显的阶段性.为保证贫困生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应优化藏书结构;加强图书馆与各系资料室文献资源的整合;建立学科导航库;提供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王凤翠  韦柳燕 《世纪桥》2008,(12):154-156
贫困大学生信息需求的特点主要有三:青睐数字资源、信息需求多样性和明显的阶段性。为保证贫困生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应优化藏书结构;加强图书馆与各系资料室文献资源的整合;建立学科导航库;提供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信息需求的特点主要有三:青睐数字资源、信息需求多样性和明显的阶段性。为保证贫困生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应优化藏书结构;加强图书馆与各系资料室文献资源的整合;建立学科导航库;提供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收费的逐年升高,贫困生问题备受关注.在关注贫困生经济贫困的同时,要充分关注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  相似文献   

9.
“隐性动态贫困”的识别与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扶贫济困工作未来所面对的主要挑战。传统治理工具主要应对“绝对贫困状态-相对贫困状态”路径及存在可识别的贫困表征的相对贫困问题,较难对“非贫困状态-相对贫困状态”路径的相对贫困问题进行有效的识别与应对。以“隐性动态贫困”问题的有效识别与应对为目标,国家应推出反向国债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济困的治理工具,以作为传统扶贫济困治理工具的补充,为相对贫困中的“隐性动态贫困”问题的识别与治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使用个案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访谈,发现贫困大学生具有自尊与自卑并存的特点.这种特点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获取.研究认为,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方式与思维方式是影响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的主要因素,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来更好地为贫困大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614名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韧性及乐观三因子水平均与普通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希望因子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贫困大学生存在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又缺乏面对现实的自信心的矛盾心态,高校应以积极心理资本为教育导向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21,(3)
贫困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一个持续—波动的连续谱系。伴随着贫困状态在平缓与波动之间的循环演变,贫困治理也在以社会救助为主体的常规性治理和以反贫困运动为主体的突击性治理之间不断转化。基于对象—需求—目标—体系—机制的贫困治理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变迁和贫困治理的系统开展,中国贫困对象及其需求已经发生了质的转换,贫困对象从绝对贫困群体向相对贫困群体扩展,贫困对象的需求则从基本生存需求向多维发展需求延伸。随着贫困治理背景的全方位转换,社会救助作为后扶贫开发时代贫困治理的主要措施,也需要实现制度转型:确立保障生存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的目标定位;在补齐社会救助制度短板的基础上,构建保障生存型和促进发展型救助制度体系,并加强二者的联动;在对象识别、分类救助、管理协调和业务经办等方面改进和创新社会救助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贫困是指主要由于社会制度供给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工作所在地的居民理应享有的物质、服务和文化生活,以及由此造成的精神上的贫乏.农民工贫困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贫困、权利贫困与精神贫困三种类型.产生农民工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原来存在于城乡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被移植到城市里.低度权利的农民工为中国30年的经济奇迹做出巨大贡献.但是,低度权利的发展逻辑不是科学发展,也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更不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所以,应谊把农民工贫困问题纳入现有的反贫困机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主要力量,关注他们主观幸福感状况的好坏是每个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必须重视的一大课题.本文研究了南京市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了影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并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对提升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转型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并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必将影响到高等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在理论上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的依据,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的现实路径,这对于促进新时期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颖  李玉保 《学习月刊》2012,(14):19-20
人力资源配置是高校建设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从新公共管理的视域来研究高校教育人力资源配置有助于为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资源体系提供参照,比照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现实,促进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型贫困是由于环境的先天性脆弱及人类利用环境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从云南省沧源县南朗村的情况看,一些西部民族地区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有因生态的原因被更加边缘化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从生态公平的角度审视我国社会政策和制度设计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事件、抑郁与缺陷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抑郁量表(SDS)与缺陷感量表(FIS),对766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其生活事件应激相对较大,抑郁倾向较为严重;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应激与抑郁心理存在一定的差异;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事件、缺陷感与抑郁心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生活事件并不直接导致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的产生,而是通过缺陷感对抑郁产生显著的间接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9.
王守昌 《奋斗》2002,(7):41-41
目前,普通高等院校贫困生约占10%~20%。贫困生能进人大学学习,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受教育权机会均等的优越性。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交费上学已成趋势,高校扩招又扩大了贫困生人数。这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不仅面临着与其他同学同样的繁重学习任务,还要承担着对他们来说是巨额的学费、生活费的经济压力,特别是因贫穷而带来的心理压力。要使贫困生顺利渡过大学生活,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20.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中的贫困人口日益增多,城市贫困问题步凸显,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遏制.文章分析我国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并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对城市贫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