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和力提升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源于教育对象对教育主体人格魅力的感知与接受程度,反映了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真理性的感知与接受程度,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形象""气质"的综合体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必须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负面因素的消除、学科影响力的彰显和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良性建构。从实践维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应当以强化教育主体的立德树人能力为现实前提,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为基本手段,以满足教育对象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实践目标,通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彰显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既是一个现实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历史生成与其主体性的生成是同时同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表现为意识的主体性和能力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的生成经历了自发形态向自觉形态、感性形态向理性形态转变的历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以主体政治能力的成熟为基础的,而主体的政治能力是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通过政治实践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是预先给定的、先验的存在,也不是自封的、永恒的存在,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在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锻造基础上形成并不断获得和确证自身主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既是一个现实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历史生成与其主体性的生成是同时同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表现为意识的主体性和能力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的生成经历了自发形态向自觉形态、感性形态向理性形态转变的历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以主体政治能力的成熟为基础的,而主体的政治能力是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通过政治实践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是预先给定的、先验的存在,也不是自封的、永恒的存在,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在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锻造基础上形成并不断获得和确证自身主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知识是行动的前提和基础,行动是知识的运用和归宿,知识灌输和行动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知行结合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意义显著。文章在中国传统知行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启示和指引下,本着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结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目的,提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知行结合可以从深化时代内涵、优化知识体系、重视现实需要、强化品质养成四个路向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话语权指向伦理和阶级两个维度,表征为话语权利意识和话语权力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产生于教育主客体交互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中,是影响教育思想传播的关键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领域逐渐从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转移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存在受教育者话语权利意识泛化、话语权力关系失衡、话语主控权弱化以及话语主导功能发挥缺乏保障等现实困境,通过强化教育者的阵地意识、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风格、培养教育对象的"责权一致"意识以及规制网络话语权力场域等,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平章起  郭威 《理论学刊》2015,(1):94-101
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研究诸范式——"单主体说"、"双主体说"、"多主体说"、"主体际说"——的认识论基础分析其价值与困境,并在实践视角下对其进行如下校正:不能忽视主客体之外的要素;不存在同一时空场域下的"双主体";不能将"主体性"与"主体特性"、"人性"等概念混淆;主客体经常表现为不平等的关系且有其现实合理性。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起点、中点和终点的思路分析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实践论的本质特点是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7.
"信息茧房"是指网络媒介特别是新媒体在迎合用户浏览习惯、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算法等信息技术手段强化推送同质化的内容,为用户营造较为狭窄封闭的信息空间和信息环境。"信息茧房"具有信息窄化、信息迎合与信息封闭的特征,对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信息茧房"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鸿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根据"信息茧房"的特征对症下药: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甄别力,破解信息窄化;精准传播正向能量以提升价值引导力,借力信息迎合;推进信息共享融合以提升师生亲和力,打破信息封闭。  相似文献   

8.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家庭这一特殊的场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品性,也具有其个性特点;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个性或特殊性主要为"隐性"。从必要性、理论依据及社会现实三个方面对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可能性进行论证是对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仍需提高自身的凝聚力,提升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者理性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公共责任意识,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必须遵循"立德树人"的价值指向。在此基础上,必须清楚知道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现实困境,必须明确"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中的作用,才能在"立德树人"引领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现实路径:即培养什么样人,树立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如何培养人,增强"三全"育人理念;为谁培养人,强化意识形态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在实践过程中要解决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必须要构建管用的实践路径,即从"上下同欲"、"内外兼修"与"刚柔并济"三个方面建立可操作的目标、动力和保障机制。包括建构筑牢理想信念和把稳政治方向的"双管齐下"机制,统一思想和方向;建构政治文化发展和政治能力提升的"双向发力"机制,内外一齐提高推动力;建构严守政治纪律和强化党性教育的"双心合一"机制,以约束和自觉来共同保障。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就要从各视角协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五力协同",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者的主体能力、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传播方式的整合力、网络技术与时俱进的更新力、调动传播受众的主体动力,真正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现实的个人都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具有丰富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以及各种各样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需要。满足大学生现实需要和期待、增强利益亲和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基本前提;现实的个人都是有思想、有意识、有激情的情感存在物,具有丰富的情绪和情感需要,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与情感亲近程度、增强情感亲和力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关键环节;教师个体人格魅力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教育者只有大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增强个体人格魅力,形成教育主体人格亲和力,才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计算机网络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产物,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崭新方式。   计算机网络具有许多优点:信息容量大,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沟通交互化、全面化;信息传播速度快、超时空。计算机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势,而最为重要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我们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要素及其特点获得全新的认识。   关于教育主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是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  相似文献   

14.
"主体间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逻辑演进中生发的新问题,学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但尚存在概念使用随意、理论简单移植、现实困境凸显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深化"主体间性"研究要从"学科间性"审视"主体间性",辩证分析"主体间性"相关概念,合理限定"主体间性"的学科方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归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高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指引,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动因;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现实途径、环境保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践性、提升创新性、突出人的主体性、强调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和主力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近年来,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在提升辅导员的第二课堂教学与研究能力、策划组织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进行科学顶层设计,强化保障机制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校战略"和"人才梯队工程"。校党委将辅导员队伍建设列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首先需要解决理念性的"主体是什么",进而探究"什么是主体"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实体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国家等思想政治教育群体;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三是作为阶段性主体的教育对象(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8.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是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方面意义彰显。当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存在着教育主体需到位、教育内容需更新、教育方法需多元、教育载体需有效、教育环境需优化等制约因子。因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要从找准契合点、认清立足点、选好着力点、把握关键点、务实落脚点五个维度进行路径建构。  相似文献   

19.
社团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施载体,也契合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然而,社团活动面临着整体发展不均衡,横向联动不充分;相关领导不重视,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冲击;学生参与主体意识不统一,民主程序不健全等诸多现实困境,严重地制约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效力和活力。为解决这一困境,需要优化社团整体,增强互动交流;加强领导重视力度,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秉承科学指导,完善内部程序,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兴起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交互影响的互动形式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要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主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中的人学内涵,来丰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论。"互联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带来了挑战,网络的易更新性、虚拟性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影响着教育主体的创新性,主体互动的规范化等。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要实现科学性与现代性协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形式;要追求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补益,注重回归生活世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实现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