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体腐败是反腐倡廉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然而微观个体腐败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制度性与环境因素。强势政府对公民监督与反抗力量的劫持,致使政府与社会的力量处于失衡状态,政府中个体腐败因子日渐滋长;政府组织对公职人员尤其是下级行政人员的某些人格抽离,导致有的公职人员道德判断能力的磨灭;有的不道德的社会环境不断培养出人格扭曲的个体,使得大量怀有腐败动机的个体进入公务员队伍,同时致使社会共同体日渐丧失了对腐败进行监督与反抗的意识与能力,甚至使有的人表现出对腐败文化和腐败行为的认同与包容。因此,政府组织与社会系统的多重变革是当前解决官员腐败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在组织行为、行政行为、道德情操、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反映。它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科技水平,经济基础中的经济管理方式、分配形式和个人消费方式,上层建筑中的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系、监察制度和思想文化发展状况、社会的道德水平、历史的文化传统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  相似文献   

3.
王继辉 《求实》2002,(1):46-48
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 ,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个体道德建构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 ,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个体道德建构的动力是自我实现的道德需要 ;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是个体道德建构的机制 ;良心和人格是个体道德建构的结果 ;个体道德建构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4.
集团腐败: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星 《探索》2001,(6):58-61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与集体行动理论对集团腐败现象进行了剖析,认为当前我国的个体腐败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到法律、行政和社会的压力,一些政府官员出于责任扩散、法不责众和从众心理,结成了牢固的"分利联盟",以小集团的形式共同谋取私利,这是导致集团腐败的根本原因.集团腐败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化,社会资源的浪费,分配不公,政府的异化和行为能力下降,政府合法性的丧失.与此相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承认政府官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各种监督机制,加快反集团腐败的立法,强化道德约束等等,是当前遏制集团腐败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5.
腐败有三个要素,即“腐败主体、腐败对象、腐败机会”。这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缺少任何一个,腐败行为都不可能完成。开展反腐败斗争,就要针对这三要素,制定科学、管用、有效的预防和惩戒对策,而加大“腐败成本”就是良方之一。一、“腐败成本”的含义及分析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谋取一定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或者叫成本。“腐败成本”,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中,腐败行为受到来自国家和社会现实的制裁和谴责,包括法律成本和道德成本。具体包括被查处的概率、法律处置程度、经济惩罚程度、精神或名誉损失、道德法庭…  相似文献   

6.
腐败成本主要包括腐败行为人付出的政治成本、经济成本、受到的法律制裁和承受的道德谴责等等。任何一个腐败分子在实施腐败行为时,都会对腐败收益与腐败成本进行权衡,做出抉择。腐败风险性越大,腐败行为越少,违法犯罪率越低;反之,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才能产生腐败动机,实施腐败行为,导致违法犯罪。因此,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必须通过一系列法治和德治的措施,增加腐败者需要支付的成本,不仅要算政治账,还应算经济账、法律账和道德账,从而达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目的。一、提高腐败风险成本,要让腐败分子在政治上丢资本。支付政治成本,即腐败行…  相似文献   

7.
刘云 《发展论坛》2002,(11):68-69
近几年,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大措施,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预防职务犯罪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立足于腐败的发生机理,从道德控制、社会控制和司法控制三方面来探析如何预防职务犯罪。一、加强道德控制,是预防的首选方略腐败行为是腐败意识的外化。沾染腐败意识是走向腐败深渊的第一步,遏制腐败意识的蔓延是消除腐败的第一道防线。为了预防职务犯罪,我们有必要探析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根据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犯罪心理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而这种…  相似文献   

8.
杨黎源 《学习论坛》2002,(12):17-19
现代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人的本性、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论述了腐败产生的根源 ,认为对人的本能约束的软化是现代政府官员腐败产生的人性根源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政府官员的负面影响是历史根源 ;道德约束的软化和法制的不健全是现代政府官员腐败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9.
民间腐败是与官场腐败相对而言的。众所周知,官场腐败,一般是指各级党政机关的干部(公务员)运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或集团私利的行为和活动。官场腐败的基本现象或主要表现是以权谋私。而民间腐败,则是指党政机关以外的各阶层人们通过不正当的,即非政策、非法律、非道德等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和活动。这里说的民间腐败有别于官场腐败,也有别于行业的不正之风,还有别于小偷小摸,以及其它落后、丑恶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刘云林 《探索》2003,(5):68-70
伦理学研究应该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这种转型具体表现为在伦理行为主体的确定上,不仅应将个体作为道德行为的主体,社会也应该成为道德行为的主体;在个人和社会的互动中,个体应该积极履行社会所规定的道德义务,社会也应竭诚赋予履行道德义务的个体以相应的道德权利;在道德的功能定位上,既要充分发挥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功能,同时又不应忽视道德对行为主体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及其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它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呈现出时起时伏、时高时低的状态。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社会历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腐败现象与过去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特征:——腐败的主体由个体向群体扩张。过去的腐败行为大多表现为“单干”的个体行为,而现在腐败现象多表现为多个犯罪分子相互勾结、共同作案的特点,窝案、串案、案中  相似文献   

12.
近几个月,报刊上关于腐败问题的文章很多,现综述于后,供参考。一、腐败的含义有的同志认为,腐败是一种社会病态,是指掌握政治权力的人利用这种权力来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的一种违反社会公认的准则或规范的行为。有的同志认为,腐败是指社会集团阶层(尤其是中上层)和各个层面,领域的社会生活的腐败,个人的政治、道德堕落则是腐化。  相似文献   

13.
从人类社会的历史看,社会的每次发展变化都可以细化为个体成员的发展变化,同样,以个体道德的提升促进社会整体道德的提升,再依靠良好的整体道德氛围进一步促进个体道德的进步,是建设道德社会的必由之路。“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摒弃了过去将道德虚化、泛化的倾向,用实实在在的标准替代了抽象的道德概念,体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为社会成员树立了人生标杆。每一名社会成员都应当将“八荣八耻”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认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指公职人员或组织在公务活动中的以权谋私行为.作为社会的毒瘤,腐败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会形成有力的冲击.文化和文化资源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制度的缺陷是当前社会中各种道德缺失现象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社会制度对道德缺失或失范行为惩戒力度不足,个体违反道德秩序或行为的成本太低导致更多的道德失范现象出现;另一方面,社会道德奉献与回报机制的缺失,导致社会道德秩序的破坏。本文从制度建设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冲突产生的原因,提出构建社会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腐败成本主要包括腐败行为人付出的政治成本、经济成本、受到的法律制裁和承受的道德谴责等等。  相似文献   

17.
腐败是社会病毒,既侵蚀着党和国家的健康肌肤和政治生态,又腐蚀着廉洁市场和廉洁社会的肥沃土壤。在腐败现象产生的众多缘由中,个人价值观的迷失、裂变是个人腐败行为发生的精神根源,社会价值观的被扭曲和腐败亚文化的形成是社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文化根源。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制度之母。因此,高度重视并运用价值观教育方式反腐倡廉,构筑"不想腐"的价值观防线,可选择正确价值观教育、廉洁文化培育和法规制度建设的策略深度有机融合式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8.
腐败成本是指人们在权力与利益相交换时所作的投入 ,或者说所付出的代价。腐败作为公权执掌者的非法谋利行为 ,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追逐和实现个人或者团体的利益 ,这是腐败行为发生的原动力。古今中外所发生的一切腐败行为 ,无一不是利益驱动的结果。认真研究腐败成本的构成和提高腐败成本的途径 ,对惩治和扼制腐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从一般意义来说 ,腐败成本表现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形式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名誉成本 ,是指腐败行为者所付出的名誉代价 ,主要有政治声誉、道德声誉和个人声誉等 ;二是纪律和法律成本 ,是指腐败行为者…  相似文献   

19.
王东海 《学习论坛》2006,22(12):9-11
人类本性中的荣辱意识是善恶行为得以产生的心理根源,从道德发生学的视角全面考察荣辱观产生的基础及其过程,可以初步揭示出道德意识发生的内在机制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意识活动,是协调个体与社会的利益冲突,促进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王晓菲 《学习月刊》2009,(10):27-28
一、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概要 柯尔伯格致力于儿童道德判断力发展的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关系,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基础,道德发展不能超越认知发展水平;道德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阶段进行的,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是有阶段性的;道德发展阶段具有不可逆性;道德发展的本质动机在于寻求社会接受和自我实现,有赖于个体对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