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政治的主导因素是种族政治和伊斯兰政治化,伊斯兰党崛起成为主要反对党之一.华人政党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对伊斯兰党坚决反对;行动党对伊斯兰党的态度是在反对和合作中反复,为了建立公正和民主的马来西亚,行动党与伊斯兰党合作,但因为伊斯兰教国问题,行动党与其决裂.华人政党与伊斯兰党关系的变化,影响到马来西亚的种族关系、种族政治和伊斯兰政治化.  相似文献   

2.
马华公会在2008年马来西亚大选中遭受的失利使其失去了华人族群的代表性。面对大选后的残局,马华公会本应积极自救,但却陷入了新一轮党争的困扰。本文以2008年大选马华公会遭遇的政治海啸为背景,论述海啸过后由前总会长引咎退出内阁引发的马华公会新一轮党争,分析党争对马华公会本身以及华人政治的诸多影响,认为党争的功利性是导致目前马华公会发展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马华公会是马来西亚政治史上最为重要的华人政党 ,本文对马华公会的党员及其政治参与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南洋商报》的四个办报特点和因坚持承续马华文化而面临的生存挑战,阐述了其作为社会大众媒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篇着重论述《南洋商报》对社会的影响, 以及是它发挥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为马华文化在马来西亚的承传,所起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和巫统一样,马华公会纯粹是为了代表华人的意志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从马来西亚的历史来看,马华公会至少起着四个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占领时期,特别是日本投降和英当局重新统治马来亚之后的头几年,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令人忧虑。在马来人反对马来亚联邦的过程中,首先是来自海外的华人开始意识到他们今后所处的地位和命运。接着,华人领袖特别是陈禎禄爵士不断全力地为争取华人的权利和利益而斗争。1969年5月13日事件发生后,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1969年迄今,马来西亚人民在一些被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及其他马华主要报刊相关言论和社论的文本分析,揭示了20世纪80-90年代期间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参与意识的变化,包括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民主政治实践的探索,以及超越种族政治的发展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 1969年在马来西亚大选后发生了“五·一三”种族冲突事件,造成了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这是马来西亚战后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关于这个事件前因后果的评价分析,众说纷纷,马华两族互相指责。当时的总理拉赫曼指责他的政治对手十二日(即五·一三的前一天)驱车于首都街道,欢呼政府在选举中受到挫折,从而煽动人们的情绪。(合众国际社吉隆坡一九六九年五月十四日电)。后来又“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马来西亚和中国建交过程(1949—1974)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元启发理论分析马来西亚对华关系的背景。本文首先分析了马来西亚独立前(1945—1957)笼罩在英中关系之下的马中关系,并把它作为分析马来西亚独立初期马中冲突关系的生态历史背景;接着分析马来西亚独立之初到20世纪60年代末马中对抗与冲突关系的深刻背景,揭示国际格局与国家安全利益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决定性影响;然后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马中和解与建交的背景,诠释国际格局的变化、国内形势的发展、关键领导人的个人素养等因素导致一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最后对马中关系的曲折发展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跨世纪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廖小健本文所指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以下简称马华文化),属广义文化范畴,特指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存在的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文化社会现象,如华文教育、华文报刊、华族文化活动等。本文还将关注马来人对中华文化的态度。希望通过对此题目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浅析俄罗斯的国际定位及俄美关系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回顾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俄罗斯同西方关系演进的曲折历程入手 ,着重分析了“9·11”事件后俄国与美国关系的调整变化 ,指出俄美关系依然以竞争和力量均衡政治为特点。其基本格局依然是 :有合作 ,又有竞争 ;有摩擦 ,又有妥协。俄美关系尽管有大幅度的改善 ,但由于双方国家利益不同、战略利益各异 ,两国仍难以结成持久、牢固的联盟关系。俄罗斯同美国和西方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既是伙伴 ,又是对手。本文还着重分析了影响俄罗斯国际定位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