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农村老龄人口不断增多,一些高龄古稀老人的生活状况堪忧,应该引起社会关注.这些老人通常被称为“三无”老人.一是这些人无生活能力,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操劳几十年早早地弯腰屈背,有些人因年老多病,身体不能自理,别说于事创业,本人生活还需人照顾.二是这些人无资产,一些老人在子女成家后,都把承包土地,家庭房产,积累的财物归属于子女名下,使自己成了“无产阶级”,只靠子女讨生活.  相似文献   

2.
“向干警们问个好!”──初冬时节访冰心沙柳雪,在北京悄悄消融。这是一条寻常小巷,在西郊。小路弯弯,残雪点点,我轻轻地踩着,脚步有些犹豫。但最终,找还是来到一栋极普通的家属楼前,叩开了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老人的家门。照顾冰心老人的陈屿大姐热情地领我来到冰...  相似文献   

3.
正导读:照顾自家老人还有钱拿,这是怎么回事?每个有老人的家庭,都能申领补贴吗?补贴的钱从哪儿来,掏得起吗?记者进行了探访。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本分。但前不久,南京却开启了"照顾老人可领工资"的养老新模式。照顾经济困难等五类老人,每月可申领300或400元补贴11月10日下午,南京某院校家属院的一户人家里,103岁的陆盘珍戴着老花眼镜,佝偻着背,正剪着一块小碎布;104岁的丈夫汤楚璞坐在一旁的躺椅上,脚边放着取暖器。  相似文献   

4.
“养儿防老”是我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可现如今,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有的长期定居在外面,基本照顾不了家里的老人。如果农民自己的日子不富裕,老人的日子就可能更不好过。农村老人“能干时靠土地,老了靠儿女,儿女不孝只能受罪又受气”的境况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5.
2013年10月23日《解放日放》刊发风平的文章,文章提及日前,英国卫生部长亨特谈到,该国有几十万孤独老人被社会遗忘,这是“国耻”,并呼吁向中国学习孝道文化,吸取中国人照顾老人的经验。伴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西方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比如社会保障制度。但社会保障主要承担了经济保障,对于老人亲情的渴望、陪伴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求往往无能为力。如果子女纷纷离家出走,甚至联系不上,老人就很容易被时代抛弃,被社会遗忘,成为孤独而静默的人群。亨特所言的“国耻”,并非指老年群体的贫穷,而是指他们的孤独,是整个国家都要背负责任。  相似文献   

6.
“把时间存起来,等自己老的时候再用。”在瑞士,一场用“时间银行”养老的革命正悄然兴起。“时间银行”由瑞士联邦社会保险部“开发”,即人们把年轻时照顾老人的时间“存”起来,在未来自己需要照顾时,再拿出来使用。申请者必须具备身体健康、善于沟通、充满爱心等条件;义务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其服务时数将存入社保系统的个人账户内。  相似文献   

7.
包咏菲  王婷 《群众》2018,(14):53-55
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银发浪潮滚滚而来.在我国,大多数老人还是习惯于在家里养老,一方面,居家养老的成本相对要低很多,另一方面我国养老具有“反馈性”,子女对父母赡养的义务受到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的监督.但当前“421”家庭结构比较普遍,一对夫妻要抚养一个子女,照顾四个老人,从养老角度讲,无论经济来源、生活照料还是亲子交往、亲情慰藉,老人能得到的都很有限,这种风险型的家庭架构也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遭遇很多挑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个新名词——“老漂族”进入人们的眼球。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大城市,在这里安家落户。很多年迈的老人也远离故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他们或是来帮子女照顾小孩,或是被子女接来享享清福。但是离开了熟悉的人际圈子。离开了一生浸染的生活环境,在陌生的都市中,不少人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遇到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化崇尚独立,老人家庭基本上都是“空巢”。要么是老两口(或是单身老人)自己搞掂,有条件的,可雇个保姆或请个钟点工;要么就搬到老人公寓(类似于国内的老人院)去住。在那里,有许多老人为伴,有专职员工照顾长者的基本起居生活。  相似文献   

10.
盛金花,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没读过什么书,退休金不多,丈夫健在.有4个孝顺的子女。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性身上.竟承载着一份伟大的坚持。37年光阴里.身材瘦小的盛金花日夜照顾着智力低下、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的小姑颜翠玉,生活巨细.事必躬亲。采访过程中,盛金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应该的呀.阿玉是我的家人。”  相似文献   

11.
“她很有耐心,很细心,把生重病的婆婆照顾得很好。”“我活了80多岁,还没有见过这样用心照顾病人的。”“这样孝敬老人的,十里八乡点灯也找不着……”来到田东县祥周镇联合村广西十大孝心人物候选人梁春归的家,村民纷纷围拢过来,齐夸梁春归是个大孝女,是村里的骄傲。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中,不少老人由于子女结婚而把大居室好房子让给年轻人,自己却在条件差的小屋们房居住,而青年人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好房的舒适;有的老人甚至被结婚后的子女逐出家门,流离失所。为弘扬尊老爱老的光荣传统,让含辛茹苦抚养子女的老人晚年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河南省永城县新桥乡民政所协同青年团、妇联,在全乡广泛开展“老人居室美”大奖赛活动。许多年轻人参加活动,受到教育,逐渐觉悟,主动把新房、大房让给老人居住。截至目前全乡已有814户晚辈主动将大房、新房让给老人B住,其中,有86个青年家庭获奖,挂上了“老人最佳R白…  相似文献   

13.
《协商论坛》2011,(2):54-54
新修订的《老年法》拟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并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以前这种诉讼法院一般不会受理,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  相似文献   

14.
《上海机关动态》2005,(4):26-27
2004年1月8日,对于汪家伟和许连发老人都是难忘的一天。上海戏剧频道的“爱心剧场”栏目获悉汪家伟照顾许连发老人12年如一日的事迹,专程采访了汪家伟一家与许连发老人。恰巧那天是许连发老人97岁生日,也是宝钢集团上海第一钢铁有限公司汪家伟陪他过的第12个生日。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部分老人,虽然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但因为没交养老保险所以每个月领不到养老金。别急,这部分老人的“福音”来了。记者昨日了解到,吉林省政府将给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工资”。  相似文献   

16.
每年新兵下连时,老兵们要带着新兵去张大新老人家里“认亲”结对;每年老兵退伍时,也会自发去向老人告别。十多年来,官兵们走了一批又一批,但照顾老人的爱心接力没有终点,始终在进行着。  相似文献   

17.
对于五保老人,除了经济照顾外,还要有服务照顾,对于年老多病,生活难以自理的农村五保老人,服务照顾显得更重要。服务照顾事情很杂,又不能间断,任务是很重的,要有很好的组织,采取适当的办法。对五保老人的照顾我们采取了多方分担的办法。一是个邻街舍分担。五保老人与左右邻居长年同居一处,平时交往较多,相互帮助的事是常有的,让邻居照顾五保老人,村组适当减免一定数量的公用工,保证了五保老人得益.邻居也得到一定补偿。二是远亲近房挂靠。五保老人虽没有直系亲属,但总有些远房亲戚,他们间因有某种亲缘关系.感情较为亲近,…  相似文献   

18.
来信摘录     
别拿残疾说事在电视节目中,时常听到:我四肢健全,我能靠双手挣饭吃或我不瞎不聋,你为什么不嫁给我等等。这些话,大多数人听了也就过去了,但残疾人听了心里就不好受。我国现有六千多万残疾人,他们时刻盼望能够享受到健康的欢乐,毕竟生命的尊严是平等的。(河北魏彩云左梦晗)关心老人在日本,子女们孝顺老人有“一碗汤”距离之说,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不凉为准。现在,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越来越多,2003年这一比例为25.8%,上海更是达到了34.8%。子女情感的缺失容易引…  相似文献   

19.
方华 《人民公安》2009,(4):20-23
“要我放弃这两个老人.你就不值得我嫁。”陆玉珍,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子.自愿上门赡养两个非亲非故、无依无靠的老人:为了让老人得到照顾.她拒绝了众多男子的求婚,30年来一直单身。她书写了旷世奇有的大爱,因为她的大爱.网民称她是“中国的女儿”。2008年11月,陆玉珍被民众选入中国文明网举办的“中国好人榜”。  相似文献   

20.
可圈可点     
敬老院设立不孝罚单据人民日报报道,春节前夕,上海平凉路街道敬老院立下规矩:春节期间,子女如果被发现未曾探望过住在此院的父母,就要交50元管理费作为“罚款”。大年初一至今,这家敬老院没有一名老人受到子女冷落。而在此前不久的元旦期间,全院竟有半数老人没有得到子女的探望。上海南京东路街道也推出“子女定期看望”制度,规定子女无论以何种借口,若连续3个月不探望父母或接回老人同住一次,就要被社区张榜公示,人称“不孝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