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秦王朝短暂的 1 5年历史上 ,惟一一次保卫边疆、开拓边疆的战争是公元前 2 1 5年的秦击匈奴之战。这次战争以修长城为始终 ,以后勤保障为重点 ,取得了中国历史上中原农耕民族反对北部游牧民族入侵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关于这场战争 ,还有一些奇妙的传闻。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 :秦始皇击匈奴是因为他看到了“亡秦者胡也”的“录图”,认为“胡”即胡人匈奴 ,而不知是其少子胡亥 (秦二世 )。其实 ,这只是一种传言。秦击匈奴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中原农耕民族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挤压。而且这种挤压成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的重大…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北伐匈奴,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大事件,学者累有论撰。笔者不揣翦陋,拟就秦始皇北伐匈奴的时间、规模、失策以及司马迁记述的寓意诸问题,粗加述论。 关于秦北伐匈奴的时间。《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为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自司马光纂《资治通鉴》采纳此说以来,似乎已成定论。其实不然。秦北伐匈奴是在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北伐匈奴的统帅是蒙恬。太史公对北伐记载最详的也是《蒙恬列传》:“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  相似文献   

3.
《大秦帝国》是展现中华原生文明的第一部"以法治国"的悲壮史诗。作品以强大的历史气场、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商鞅、李斯、秦始皇等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描绘,弘扬了中华文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演出了一幕威武雄壮的大悲剧,但孙皓晖对秦帝国反人道、反文明的暴力专制问题,没有给予深刻的历史批判,这是《大秦帝国》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4.
《前进》2020,(2)
正山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始终起着抵御外患、消弭内乱、屏障京师的重要作用。秦亡汉兴,匈奴再度崛起,成为北方安全的最大隐患。为了抵御匈奴入侵,山西的北部边防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抗击匈奴的优秀将领,其中卫青、霍去病就谱写了一篇甥舅二人合力抗匈的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5.
从秦楚文字的对比研究反观“书同文”政策之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旭 《求索》2010,(12):248-250
秦统一中国前,列国文字很不统一,每一个汉字几乎都存在多种写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方便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规定实行统一的文字,这就是历史上的"书同文"政策。"书同文"作为思想文化统一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实现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过程中,对于实现秦始皇大一统的理想具有重要作用。在当时的中国,由于列国间异形字的存在,"书同文"政策之实施具有时代必要性;更为欣慰的是,列国文字的共同性又为"书同文"政策之实施提供了社会基础。本文将拟秦楚文字的对比研究,反观"书同文"政策实施的这种时代必要性与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咸阳地处关中腹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大秦帝国的都城所在,素有"中华第一帝都"之美誉。全市辖13个县市区,面积10196平方公里,人口498万,其中农业人口390万。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全力支持民政部门,在加强民政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考察时指出,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那么,就让我们追寻着这些能说话的文物,回首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那段繁荣和辉煌的历史。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打通了一条途经河西走廊,到达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由安息转道至欧洲大秦(罗马帝国)等地的商贸通道。由于当时这条商贸通道运输  相似文献   

8.
周厚强 《世纪行》2009,(4):38-41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和全国统一之后.接二连三,两到湖北,三至楚国,足迹几乎涉及整个楚境。他力排王族众议,平息政治纷扰,挽留重用楚人.帮助他完成了统一六国大业和安邦治国的历史重任,铸就了彪炳青史的丰功伟绩。历史表明,秦始皇对楚人楚国楚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从中透视出他与楚人之间存在的血脉相连的亲情关系。  相似文献   

9.
孙皓晖在《大秦帝国》和《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竭力为"暴秦"开脱辩解,把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说成是"原生文明",是"中国古典文明高原的最高顶峰"。其实,"秦文明"既不是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不是一种高雅的行为规范。作为文化模式,"秦文明"从属于汉文化的范畴;作为社会形态,"秦文明"创立了单一制帝国的国体和独裁专制的政体。尽管秦始皇作为暴君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众所周知"汉承秦制",秦王朝开创的帝国国体与专制政体却延续了2000多年,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然而这并不是中国的"原生文明",更不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现代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0.
读者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大吃一惊。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秦始皇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人说他英明,处事沉稳独断;有人说他暴虐,处事专制独裁。不论是褒是贬,总之是个有主见能决断的人物,怎么会一生受制于人?我想: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光凭传闻,先入为主;或者迷信旧说,人云亦云。应该以史实为根据。如果探讨史实,从他的身世与经历入手,就会发现他一生确有许多受制于人之处。一场阴谋中的一枚棋子秦始皇与秦国的王室并没有血缘关系。他是韩国大投机商人吕不韦的私生子,生母是赵国女子,邯郸的歌姬。我丝毫也没有在出身上轻视秦始皇…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一重大命题,这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庄重宣示。这不由使人回想起历史的声音、历史的启示。多年来,党内外人们对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总是津津乐道,对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如何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之问念念不忘,当然,对毛泽东充满自信的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相似文献   

12.
张丽红 《前沿》2013,(11):103-105
针对不同层面的主体来说,"信"的具体所指是不一样的。目前,受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层面上的"信"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信"在现实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到网络上后,对网络谣言的传播也会产生一些影响。减少网络谣言的传播,离不开诚信的社会氛围的营造,也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互联网诚信规则。  相似文献   

13.
项羽竭力维护周以降的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为此不惜牺牲取代秦始皇的机制。他恨集权专制.所以烧毁了专制集权的象征——阿房宫;他恨集权专制.所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动辄坑杀秦始皇的降将与士卒;他恨集权专制.所以他不愿意在关中这块秦始皇的旧地建都;他恨集权专制,所以他从心里不愿毒重蹈秦始皇的覆辙……  相似文献   

14.
秦汉诸帝都力图通过封禅来证明其皇权"受命于天"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不过,其中也存在一些差异:秦始皇封禅与儒家文化失之交臂,汉武帝开启了封禅仪式儒家化的进程,东汉光武帝虽最终完成了封禅制度的儒家化但同时亦使其步入谶纬化的轨道。此外,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点:秦汉帝王封禅亦都蕴涵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意向。  相似文献   

15.
一 匈奴同时倾覆东西两文明帝国 公元4世纪初,迁居中原的匈奴游牧人后裔刘渊乘晋朝八王之乱,起兵称帝,攻入洛阳与长安,虏杀晋朝二帝,西晋遂亡。以后匈奴在中国土地上建立前赵、后赵、夏(大夏)、北凉等国。“自304年匈奴刘渊起兵,至439年魏灭北凉匈奴国,前后凡一百三十六年,这个长时期里,黄河流域遭受到的破坏是极其惨重的。”这段时期,“中国北部各富饶省份,现在的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都充满了游牧民族。”除匈奴外,还有羯、鲜卑、氏、羌等,被称为“五胡乱华”。当时游牧人在中国北方建立的国家,共有16个之多。五胡十六国相互攻伐,达数百年之久,至589年隋朝建立后,才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嗜好”乱弹申太运人生在世,必有所"嗜","嗜"者爱好也。孟子曰:"见人必问所欲,求所嗜。"历史上有个冯谖,想到孟尝君门下做食客,孟尝君问他:"客所好?"答曰:"无好也。"又问:"客何能?"答曰:"无能也。"其实他并非无嗜,更非无能,不久便叹"食无鱼...  相似文献   

17.
文梼  郭国祥 《求索》2010,(12):254-255
两汉对匈奴的战争和欧洲现代诸国的形成本是两个独立的历史事件,一件发生在中亚大草原上,另一件在古老的欧洲大地上演。但北匈奴在东汉永元一役大溃后,被迫西迁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却是任何人始料未及的。北匈奴西迁有如摧枯拉朽般把日耳曼人从森林里赶出来,直接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及日耳曼诸国的建立,以致欧洲现代诸国的初步形成,毋庸置疑,匈奴人是始作俑者。由此可见,汉永元一役可谓世界史上之重要一役,其在中国自此之后少有匈奴寇边之祸,在欧洲封建制度始初步确立。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偶然中带着必然,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就在这必然中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18.
奚金才  林怀满 《前沿》2014,(1):202-203
谣言伴随着历史而存在,我国古代是个谣言盛行的社会,其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价值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作用。官府对谣言的治理方式的不同可以看出执政者对待谣言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也是近代中国要救亡、要复兴、要富强的诉求。中国共产党90个春秋的历史,也可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大体为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二个"30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曲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第三个"30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有五点基本经验:(一)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二)真正地了解中国现实实际,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三)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形成中国特色;(四)坚持世界眼光,与时俱进,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五)总结群众实践经验,让理论掌握群众改造中国。  相似文献   

20.
李启江  莫萍 《中国民政》2010,(11):48-48
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础在基层,基层民政办公室是落实党和政府政策的"直通车",其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大局的稳定。就广西而言,近年来,基层民政基础建设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亟待改进和解决。问题之一:镇民政机构没有恢复。"镇民政办"面临"名亡实存"之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