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红珊瑚的价格一路飙升,超出黄金价格的数十倍,成为珠宝市场升值最快的品种之一.在巨大利益驱使下,猎捕红珊瑚的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一些沿海渔民铤而走险. “眼镜蛇三号”在行动 2015年4月19日早晨6点,海面并不平静,广东海警正在展开一次代号为“眼镜蛇三号”的抓捕行动,锁定了两艘猎捕红珊瑚的嫌疑船只.  相似文献   

2.
何兵 《政府法制》2010,(13):36-36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官员贵精不贵多。滥竽充数的官员,如同画地作饼,徒劳无益。请你们认真想想这个道理,编定官员的职数,裁汰官员。房玄龄立即行动起来,将文武官员的编制定为640人(按此前为2000多人,裁掉了三分之二)。《新唐书·百官志》上说:“太宗省内、外官定制为730员。”“省内”是指中央部委,“外官”是指地方要员。  相似文献   

3.
鲁民 《检察风云》2002,(18):56-57
十多年前,官员腐败或被拉下水的主要途径,不外乎票子、房子和孩子。有人形象地概括为“三子定位”,即谁只要有办法解决好官员的这“三子”,就能把那些贪官“搞定”,那些官员就能像狗一样被牵着走。一时间,捞它几十万元的票子,搞它几套好房子,把孩子都安排到肥缺上或送  相似文献   

4.
丘兆云 《检察风云》2013,(23):30-31
作为广州越讯公司总经理,汪君在商场、官场与情场上成功扮演了“干面姣娃”的角色:在与官员上床时,她一鼓作气做了长达12年的“铁杆二奶”:在寻求事业发展平台时,她赤裸裸地充当行贿者;当官员有了新欢后,  相似文献   

5.
贪官与情人,几乎成了一对畸型的双胞胎,大多贪官不是金屋藏娇包养“二奶”,便是风流成性,情人一串。据有关人士透露,近年来查处的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受贿案中,几乎每人都有情妇。在广州、深圳等地查处的 102起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被查处的官员几乎都包养了“二奶”。那么,这些“情人”是冲着什么与贪官们勾搭到一起的呢? 一场场可耻的交易   美貌赢得“经济效益”。这是权色交易中的普遍现象,一些人用美色巴结官员,是为了利用官员手中的权力产生“经济效益”。成克杰案便是典型一例。成克杰与李平 1992年勾搭在一起后,李平便利…  相似文献   

6.
郑礼 《政府法制》2008,(24):47-47
《瞭望》日前刊登了关于官员“出国考察”灰幕的报道,揭露了官员公费出国考察过程中的种种猫腻和腐败现象展示出我围的公费出国考察制度正在衍变成腐败的温床。从改革开放前的闭关锁国到现在的纷纷出国,历史仿佛彻底地翻了个“筋斗”。  相似文献   

7.
当下,中国官员的变化有目共睹。每年“两会”上,官员越来越“会说话”。各种场合,官员讲话不再照本宣科。中国政坛上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有个性、有胆略的“能官”、“个性官员”。  相似文献   

8.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针砭“官员老板一肩挑”的现象。既是官员,又是老板,是为官商。而官商是一种“权力经济”,既破坏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公正公平,也是最易导致腐败的渊薮。腐败,按其本质来说,就是“权力资本化”。一般的腐败,权力得进入市场交易,得有老板出钱去买权力,因而得有一个过程和程序。而“官员老板一肩挑”,亦官亦商,权钱交易的手续就大大简化了,只要他愿意,由他的左手交给右手就可完成。因此,官商现象,一直遭到社会上的炮轰。中央不止一次地下发了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干部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党政机关干部不兼任经济实体职务…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敦化森林公安局民警在堵截2003年新春伊始,吉林省林业厅、公安厅、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起“森林利剑”一号行动。他们通过对集贸市场、饭店酒楼的清查,通过对重点狩猎区域的控制、巡护和堵截,依法严厉打击了猎捕和交易野生动物的犯罪活动。行动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战果,  相似文献   

10.
赵嫣 《政府法制》2014,(36):40-41
近日,广东、湖北等地大力治理“裸官”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裸官”指的是那些把妻儿迁居到国外,把财产转移到国外,而自己一个人留在国内的官员.“裸官”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俄罗斯近年来也饱受“裸官”问题困扰,尤其是政府官员及其家属向海外转移财产的情况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的黑恶势力呈不断发展蔓延的趋势。部分地区异常猖獗,甚至发展到公开与政府对抗,成为一个非政府“准军事组织”。黑恶势力的存在,严重地损害了地方经济的正常发展,破坏了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和危险性。究其原因,黑恶势力的迅速“发展”,固然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流动人口、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社会贫富分化的增大等社会转型时期的“综合症”有关,而政府官员充当“保扩伞”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以前,社会流行的“官员爱傍大款”的现象,现在变成了“官员爱靠大哥”。这也是当前职务犯罪中出现的一个新特点、新问题。所以,积极探索涉黑职务犯罪预防的新思路、新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作了一些粗略的  相似文献   

12.
“为官不为”是坚持党的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既有研究强调,“为官不为”是官员基于激励、风险等因素综合考量下的避责产物。然而,“为官不为”在容错机制建立后仍然存在,甚至部分地区“不为”的官员实际上一直处于积极作为之中。如何解释这种反差之下的“为官不为”?文章基于组织学视角提出解释:“为官不为”是官员在官僚系统嵌入新制度而产生的“波动”中寻求确定性(特别是“发展窗口”)的产物。问责制冲击了官僚系统内已形成的较为清晰、稳定的官员职业发展路径,加剧其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然而,追求职业发展的官员并不会停下脚步,而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特别是“低风险、高收益、短耗时”的“发展窗口”。当官僚制的常规运作难以满足官员对“发展窗口”的追求时,官员就倾向通过政治引领使官僚组织将执行行政事务的注意力转向政治任务,组织难以兼顾行政事务进而未能完成既有考核,被贴上“为官不为”标签。文章以Z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案例,论述既有职业发展路径受冲击的Z市官员,通过政治引领政府部门,积极投身具有“发展窗口”特征的“创文”工作来谋求发展,最终导致职能部门无暇完成考核形成的“为官不为”。文章提炼了不同于既有“为官不为”研究的新解释,并提供了三点针对“为官不为”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椿桦 《政府法制》2009,(20):43-43
河南固始县2008年公选的12名乡长大多是当地官员子弟,让人感觉有“继承”之嫌。固始县委组织部部长周辉回应媒体采访时反问:“公选符合程序,难道官员之后就无权当选吗?”判断官员之后当官是否合理,关键要看其官位是怎么“选”出来的。很多国家都出现过“父子总统”、“官员世家”什么的,但由于他们经受了选民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程延 《经济与法》2001,(10):39-41
官员“不作为”,即没有履行或全面履行其职责,给国家财产和群众利益造成损害的行为。如今,“不作为”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地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危害了一方安定,损害了政府机关的形象。“不作为”者工作碌碌无为,虽然与贪污受贿、腐化堕落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官员“不作为”其危害之深、影响之大,也是不容忽视的。而且,这种危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使受其危害的人有苦难言。  相似文献   

15.
记者6月到安徽省阜阳市采访,正赶上中央对有关毒奶粉事件官员的处理,从工商局长、卫生局长到市长,记过的记过,撤职的撤职,了一大批。市民有拍手叫好的,为受处分的官员“叫屈”的。认为,中央这样“问责”那些在毒奶粉事件中“严重失职”及“严重失察”的官员,是整治吏治的有力举  相似文献   

16.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作如下修改: 第二十六条第二款修改为:“建立对外国人开放的猎捕场所,应当报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相似文献   

17.
当下官员怕什么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认为当下官员最怕的事位居前三的分别是“工作上出事儿”(64.4%),“被媒体、网络关注”(51.4%)和“腐败问题露馅”(42.6%). 最怕“工作上出事儿”以64.4%位居首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官员思维取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正> 包拯的吏治思想涉及许多方面,对于为官准则、选人标准及职官监察等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包拯对于为官的基本准则做过详细的阐述,他认为:作为国家的官员,“尤须为国家顾惜纲纪也”。应该主动地遵守国家的法纪,服从国家的调遣。“古所谓大臣者,能与天下国家同其休戚也。”如果“计较一小利害,不肯宣力,矧天下利害固有大于此者,朝廷欲谁使哉?”包拯以史为鉴,认为作为国家的官吏必须是“廉勤干事之人”,只有这样的人,才得委以重任。唐州知州赵尚宽,任内勤于政务,很有治绩。包拯十分赞赏,上书皇帝,“请且留再任,若更能招辑户口,特与升陟差遣。”相反,对于缺乏才干,没有治绩的官员,包拯多次上奏皇帝,请给予罢免或转任其它官职。除了对于官吏的治绩要求之外,包拯还对官员品德提出了要求。他认为,官员个人的品德要高,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有的官员虽然“身主大计,而乘势贱买所监临富民邸舍。”他贬斥这种人“无廉耻,不可处大位。”对有的官员仅因“多游宴”,包拯也认为“不可”,上书加以弹劾。  相似文献   

19.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副广为传播的楹联,表明要真实考察官员的“政声”,需有一定的时空条件。“政声”,为什么要在“人去后”识别呢?这是因为,当官员在位时,手握支配属下的权力,人们不免心存顾虑,不敢直言评价,往往是“栽花多,挑刺少”,只有当官员离任后,才敢发出真实的声音。至于要在“闲谈中”方能很好地显示“民意”,则是由于“闲谈”是最无拘束的,人们的看法能够得到最自由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夏炎 《政府法制》2012,(14):4-5
古人把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来讲,官员退下来后,其身份与在职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俗地讲,就是退休后的官员是一个无职无权的自由人。但是,古代官员退休后的身份却不可与没做过官的老百姓同日而语。因为他曾经是官,便有了官的履历、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退下来的官回到地方,表面上看,他无职无权,却是一个可以对中央及地方社会产生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