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塔利班的溃败和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覆灭,美国及其盟国在全球反恐怖主义战争的下一个打击目标到底是哪里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未经美国政府及军方证实,但舆论普遍认为非洲的索马里将最有可能成为美国接下来袭击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2009年3月27日,在苏联撤军阿富汗20周年和阿富汗战争8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宣布将实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新战略”(AfPak Strategy,即“阿富巴战略”),以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改善地区安全形势,确保美国不再遭受恐怖主义袭击。  相似文献   

3.
21309年12月25日,美国境内发生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宣称对此负责。该组织扬言将对西方发起更多袭击,把异教徒赶出阿拉伯半岛,弱化和摧毁也门萨利赫政府,在也门建立“基地”组织安全基地,袭击美国和沙特等国家。今年1月19日,联合国制裁委员会把“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列入国际恐怖组织黑名单。美国和也门政府加强了反恐力度,全球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也门成为反恐热点,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4.
"9·11"后,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阿富汗战争,但并未给阿富汗及国际社会带来和平与稳定.如今,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出台阿富汗新战略.在此背景下,中国对阿富汗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或政策颇受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政府并没有明确、系统地提出自己的阿富汗战略,但在阿富汗战争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显示了中国在阿战略目标和战略趋向.未来中国的阿富汗战略需要在坚持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在阿富汗经济重建中更多地考虑阿方利益,推动国际组织及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多地参与阿富汗和平进程,同时促进巴基斯坦局势的稳定,借以支持阿富汗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后,阿富汗成为美国反恐战争的主战场,也是美国中央司令部责任区军事部署的重点国家.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基地依托多边联盟体系与任务导向性统一战线,经历了部署主要军事基地、拓展前沿行动基地、保留合作安全基地三个阶段,相继承担了军事作战、战后维稳和从阿富汗脱身三大任务.与美国在西亚、地中海和东非地区众多的海军基地不同,美国在阿富汗以空军和陆军基地为主,主要目的是谋求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中取得胜利、维护阿局势稳定和巩固美在阿主导权.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基地寻求两个维度的战略均势:一是维持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域内外大国之间的平衡;二是维持北约、欧亚联盟及上合组织三个地区组织之间的战略平衡.未来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部署将重点承担军事训练、情报搜集、打击“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执行特种作战、保护侨民等多重任务,军事基地部署将更具隐蔽性和机动性.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30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设在阿富汗东部霍斯特省的“查普曼前进行动基地”遭自杀式爆炸袭击。31日,中情局局长莱昂·帕内塔证实,袭击导致包括该基地负责人在内的7名中情局特工死亡,6人受伤。多方证据显示,“基地”组织策划、  相似文献   

7.
阿富汗为何沦为“毒品—恐怖国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阿富汗战场上,塔利班与美主导的国际联军展开了8年血与火的较量,非但未被剿灭出局,反而自2007年以来大举反攻,在阿富汗政治版图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份量,这其中毒品经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阿富汗的禁毒斗争从表面上看是美国、北约、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基地组织、巴阿走私贩毒集团等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更像一张利益大网,各种势力、各色人等混迹其中,不仅鼓了各自的腰包,也使阿富汗战火难以平息,实现和平近乎奢望。  相似文献   

8.
谁的塔利班     
一、塔利班简介 "塔利班"一词出自波斯语,意为"宗教学生军"、"宗教学生集团"、"宗教学生组织",塔利班政权作为一个武装集团,其全称为"阿富汗伊斯兰学生运动组织".①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曾经在反苏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各派武装纷纷掉转枪口,为争夺权力相互厮杀,阿富汗再次陷入内战之中.1994年,一个地方军阀绑架并强奸了一名当地妇女,奥马尔不满地方武装骚扰百姓,遂率领800多名伊斯兰学校的学生发动武装起义,袭击了那名军阀,此举极大地震慑了其他地方武装,并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与2001年进入阿富汗相比,美国现在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既从阿体面退出,又不让塔利班重新掌权。美国何时、如何从阿富汗退出,并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取决于美国国内、国际社会和阿富汗局势三个层面的因素。并且,美国从阿富汗退出也不一定意味着美完全离开阿富汗,而是表明其不愿意在阿继续承担直接的安全和军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
活动于阿、巴两国的、与美国阿富汗战争密切相关的主要反叛团伙之间存在复杂关联,其中"基地"组织与哈卡尼网络在各团伙网络中发挥了"中介"与"桥梁"作用。此外,外部力量对部分反叛团伙予以支持。本文认为,互为支持的反叛团伙网络及其外部支持是阿富汗反叛运动剿而不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反恐联盟的打击下,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逐步土崩瓦解,国际反恐战争进入"后伊斯兰国时代"。受中东恐怖组织成员"回流"和阿富汗局势变化影响,根植于中亚政治经济环境的恐怖主义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活动范围和袭击目标国际化;恐怖主义思潮内生化、年轻化趋势明显;袭击方式更具极端化暴力特性。中亚地区恐怖主义活动的新变化对地区和周边的安全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中亚各国普遍加大了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力度,努力建立健全社会化的预防恐怖犯罪机制,并积极与国际社会一道争取地区安全局势可控。  相似文献   

12.
今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受到严重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举世震惊。有的美国议员甚至惊呼,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珍珠港事件!世界各国政要纷纷谴责这一惨无人道的恐怖主义行径,支持美国打击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美国政府在政治、外交、法律、金融等方面迅速采取措施,并于10月7日与英国一道发动了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9.11"事件对美国和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刻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提起巴阿境内的极端组织,学界习惯性地直指"基地组织"与"塔利班",而对于"哈卡尼网络"并没有足够重视,只是简单地将其归为一个地方性犯罪团体,并认为它的目标也就仅限于骚扰阿富汗几个地方区县政府。但实际上,哈卡尼组织对于整个巴阿局势,甚至周边版块,包括南亚地区、中亚五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试图通过对印度人或印度在阿富汗修建的基础设施发动恐怖主义袭击,获得巴基斯坦的好感,拉拢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组织,并与中亚各国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展开合作,积极构建一个以阿富汗为基点,辐射南亚、波及中亚地区的极端势力网络。  相似文献   

14.
国际反恐怖主义战略:美国、巴基斯坦与印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后 ,随着美国组织盟国准备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 ,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重新回升 ,美巴之间的密切合作成为美国反恐怖主义行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印度的合作愿望则因印巴两国的微妙关系而受到美国冷落。印巴在阿富汗政治重建问题上利益迥异 ,同时克什米尔暴力事件也突出了印度自身的反恐怖主义问题 ,这些复杂因素使得美国不得不在南亚维系平衡、险走钢丝 ,为其全局计划增添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5.
阿富汗的现状表明,美国主导的阿富汗重建严重失效.这有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原因.国内原因在于政治上的战乱;经济上的贫穷和罂粟种植经济;思想上的宗教极端主义泛滥,但根本原因在于阿富汗战争后所建立的"民主"政府失灵.国际原因在于,美国主导的阿富汗重建是服从于美国对全球战略利益的,重建的目标不是在阿富汗铲除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而是在全球扩大美国的利益,实现美国的单极霸权.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后,美国决定铲除恐怖主义,其第一步是对制造"9·11"事件的"基地"组织和庇护该组织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战争.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美国采取措施拉拢在这一战争中有着重要战略地位的巴基斯坦,使冷战后被抛弃的美巴联盟得以恢复.在战争中,美巴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两国联盟的基础仅仅是反恐战争,所以在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巴联盟出现裂痕.  相似文献   

17.
开放 包容 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对外交往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年来,摒弃冷战思维,紧扣时代脉搏,以追求合作的"新安全观"为统领,坚持开放透明的运行原则,对外交往机制不断完善,观察员、对话伙伴和阿富汗联络小组等为周边国家参与组织合作提供了便利.上合组织积极参与同国际组织的对话与合作,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当前,中亚各国政局起伏跌宕,"三股势力"蓄势待发,美国急于从阿富汗抽身而退,"后反恐"时代阿富汗和中亚地区安全形势的走向难以把握.面对这些复杂的地缘形势和安全局面,上海合作组织在完善内部机制建设的同时,应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满足外部各层次的合作需要,更加积极地开展与外部世界的合作.着眼长期,上海合作组织应循序渐进地推动组织发展壮大,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改变了国际政治发展的方向与进程.正如一位日本教授所说的,回教恐怖主义组织对美国的袭击"正如在棋盘中投入了一个棋子,使国际政治形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最近,美国政府明确宣布,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一些回教恐怖主义组织与本·拉丹有密切的关系,也是美国进行打击的对象.也就是说,美国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并不仅仅局限在中亚和中东,东南亚也是美国密切关注的地区之一.美国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已经引起了东南亚地区局势的变化,今后可能还会发生更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4月26日,由美国非政府组织政策态度中心(Center on Policy Attitudes)及马里兰大学的国际和安全研究中心(CISSM)联合主办的国际政策态度项目((PIPA)发表了一份题为“穆斯林公众对美国政策、袭击民众及基地组织的看法”的民意调查报告。该报告对摩洛哥、埃及、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四国的城乡穆斯林进行了家访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穆斯林对美国及其对外政策持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12—13日,印度总理辛格率领庞大代表团访问阿富汗,宣布印度、阿富汗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辛格此访正值巴基斯坦因“基地”组织领导人拉登在其境内被击毙而面临空前国际压力、无力对印度在阿举动做出强硬反应之际,印度、巴基斯坦在阿富汗进入了新一轮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