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留守儿童的规模、生理心理发展及越轨状况已成为公共议题。留守儿童处在表面完整但功能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当中,藉由多元情境、多元群体、多元面向视角,可探知家庭基本功能的缺失所造成的留守儿童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障碍,可以将之视为留守儿童家庭失灵。家庭失灵导致留守儿童忽视现象高发,亦使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暴露于虐待、暴力侵害、性侵害等风险之中,扭曲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在留守儿童权利保护上负效应明显。家庭失灵所携带的犯罪风险因子,对尽早发现留守儿童犯罪、遏制再犯,促进犯罪者回归社会等方面都存在消极影响,需要弥补这一留守儿童犯罪防控断点。  相似文献   

2.
尊重儿童就是尊重人类的未来。中国至今仍广泛存在的"带香"行乞现象提示我们,中国儿童人权保护的现状仍令人堪忧,儿童人权保护任重道远。儿童人权保护在中国面临着传统观念影响和制度运转失灵、技术手段滞后等问题,必须从观念、制度和技术三个层面重新建构起兼具世界视野和中国特色的儿童人权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论及中国青少年权益维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中,我们不能不将视角转向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当今典型的社会现象和需要特殊关注的弱势群体。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我国共有2亿农民工,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左右,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与其未成年留守子女的分离,由此而形成了高达2000万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相似文献   

4.
王鹏博 《法制博览》2024,(11):139-141
随着社会及其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单一的农村务农经济已经无法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周边城市流动集中,随着人口的城市化流动,不可避免地就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由于缺乏监护人有效的关爱,留守儿童群体的各种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例如,受教育权、人身权等权利都在不同程度受到损害,毫无疑问,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问题,因此,本文拟从界定留守儿童的概念以及结合当前的相关数据,分析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法益保障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论及中国青少年权益维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中,我们不能不将视角转向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当今典型的社会现象和需要特殊关注的弱势群体。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我国共有2亿农民工,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左右,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与其未成年留守子女的分离,由此而形成了高达2000万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未成年人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他们的父母能够在1至2年内回家的仅占58%,2到3年内回家的占56%,而3年以上的达到26%。在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中,多数是与老人生活在一起,有4.9%的孩子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  相似文献   

6.
秦倩 《法制博览》2013,(1):277-280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农民工问题的"副产品",农民大量流入城市务工的同时,导致其身为父母的监护责任缺失,兼之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诱因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目前通行的观点认为,要减少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必须彻底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拆除依附在其上的教育壁垒,让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赴打工城市自由入学。但笔者认为这并不是根本之策,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具有可推广性。本文中笔者将尝试从新角度探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关爱,在均衡教育资源、甚至是倾斜扶持农村教育的基础上重构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同时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司法保护力度,重视法律与心理教育,以起到切实降低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儿童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分离的局面,导致了家庭系统的功能缺失。家庭功能缺失使得留守家庭的亲子情感联系被削目弓,家庭的社会控制功能无法发挥,文化价值观的传递不畅,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不足,由此对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了解了留守儿童偏差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能够为更好的关爱留守儿童、减少其偏差行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李白雪  刘玥 《法制博览》2023,(24):45-47
留守儿童是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个特殊而且重要的组成群体,中国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每个群体的全面发展,留守儿童游戏权是他们从生存权到发展权的一个重要桥梁,是教育法治化的特别要求与回应。留守儿童游戏权是留守儿童众多需要被保护权益当中的一项,有效保护这项权利涉及从认识形成,到法律意识树立,再到法律权益的维护,具体分析当前留守儿童游戏权利面临的挑战与难题,从教育法学的角度,从制度、管理再到家庭与技术等层面进行干预,来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游戏权利,推动我国关于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是保护儿童人权的重要举措,突出体现了保护儿童最大利益、对儿童施以特殊照顾、尊重个人境遇与选择、保护与打击犯罪并举的儿童人权内涵。当然,专项行动也存在流浪儿童回归意愿不强烈、接送对接机制不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儿童流浪等问题,要从根本上保护流浪儿童人权,须严厉禁止儿童行乞、严格甄别分类治理,适时建立起常态化的国家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李秀婷 《法制博览》2013,(2):296+293
本文以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三中为例,介绍了凉城县三中留守儿童的厌学情况,通过对他们的调查问卷的分析,了解他们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从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出发,提出建立了学校社会工作站的建议,从而使留守儿童的厌学情况得到改善,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评论认为,《意见》从家庭监护、政府责任、教育任务、群团组织、财政投入五个维度着手,构建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意见》不仅强化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更提出了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的长远目标,是"迄今为止关于留守儿童问题对策的最高规格文件"。《意见》  相似文献   

12.
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中国变成了美国"人权攻势"的主要目标。从此至今,人权问题就一直与军控、贸易等问题一起成为中美关系议程表的主要内容,并在某些特定时期成为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的人权外交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就试图对这一时期中美关系中的人权外交问题做一些粗浅的分析,文章的三个部分分别阐述美国对中国人权外交的主要方式、人权外交与战略利益的关系以及将来的几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的未成年人乞讨现象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根源,其中所涉及的各种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益的问题怵目惊心,各地为此纷纷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本文认为,在目前中国城市乞丐群体构成芜杂、真假难辨,"乞讨权"、"生存权"等许多重大论题争议难决的情况下,先把"未成年乞讨者"从整个乞丐群体中单独提取出来,重点予以保护,既抓住了乞丐问题的核心,在实践中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完全禁绝未成年人乞讨现象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治理未成年人乞讨这个问题上,必须循序渐进,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社会保护体系,而不能急于求成地搞所谓的"面子工程",更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式地"刮风"运动。否则,将有悖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初衷,甚至会适得其反,把他们重新推入乞讨前的"火坑"。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犯罪预防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留守儿童犯罪的高发态势,主要呈现出低龄化、低学历、团伙化,以实施侵财类行为为主,极端恶性暴力案件增多等特征。这主要是由家庭监护和家庭教育全面失守,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教育功能不强,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缺乏刚性和操作性国家监护理念和制度尚未形成等原因所致。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犯罪预防存在诸多难点,主要体现在一般预防层面的留守儿童犯罪预防的家庭责任与政府责任确定问题、临界预防层面的缺少"一放了之"到"一关了之"之间保护处分的问题、再犯预防层面的司法专业化和帮教社会化衔接的问题等。因此,留守儿童的犯罪预防需要通过树立国家监护和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体系,让家庭、学校、社会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留守儿童犯罪。  相似文献   

15.
14到18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极易成为违法犯罪的行为人,18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也容易频繁遭受违法犯罪的侵害,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功能的发挥对于保护其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刑事法律援助应当弥补农村留守儿童诉讼能力、诉讼制度和家庭、社会支持的缺位。国际准则和我国法律均要求应当及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全程性法律援助。司法实践中,我国各地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但也出现地域发展不平衡、缺乏专业的援助队伍和难以保证全程参与等问题。因此,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刑事法律援助应当加强专业化建设、全程性构建和和辐射功能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把娃娃交给袁老师。我们就放心了。”江津区西湖镇留守儿童的家长们一提及退休教师袁焕芳,无不交口称赞。在这里,袁焕芳老师为留守儿童创办的兴旺小学,被誉为“留守儿童之家”。 风景优美的綦河岸边,覆盖着茂密林木的山丘环抱之中,是一幢一楼一底的单向砖房,这就是西湖镇退休教师袁焕芳千方百计创办起来的民办小学。  相似文献   

17.
<正>【主题导引】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逐渐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产物。2016年11月9日,民政部发布了2016年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结果,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由于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的特殊性,留守儿童频繁遭受违法犯罪的侵害,同时也极易成为违法犯罪的行为人。留守儿童的生活、身心、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如今已经演变成我国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对此,教育部曾多次发文倡  相似文献   

18.
社会解组理论是肖和麦凯等人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解读社会变迁时期青少年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一个重要的宏观犯罪学理论。我国正在经历社会转型,留守儿童问题作为社会变迁的产物,其本身既有一般工业化结果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因此通过比较解读,有助于分析我国的留守儿童现象,实现促进其正常社会化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夫妻双双外出务工现象日益增多,留守在农村老家的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近年来。丰都县双路镇采取多项措施关注留守儿童。解决了外出劳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0.
宪法中,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应当得到充分保护。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虽然是一类特殊群体,但是他们的受教育权利也应当得到保护。然而,目前我国对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问题关注不够,这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