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玉凤 《学理论》2010,(26):185-187
李贺是中唐时代一位独特的诗人。凄凉的人生境遇、体弱多病的生理特点、忧病畏死的心理特征、中唐社会的动荡和各种矛盾的激化,将他经世治国的理想抱负击个粉碎。所有这些促使他对人生、命运、死亡进行思索,其"鬼诗"便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的厌恶和对理想的探索,浸润着浓厚的悲剧意识。而其诗歌的悲剧意识具有独特的审美,即:以"病"为美,以"悲"为美,以"寒"为美,以"丑"为美,以"怪"为美。由此可见,李贺诗歌诉说的是一种与世抗争又无力抗争的现实,诗歌所透射出的恰是诗人内心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
《民主》2020,(8)
正如果说,唐朝有一位诗人,能仿效李贺、韩愈、杜甫的诗风,而且达到形神酷肖、几可乱真的地步,听闻此语毫不惊奇和好奇的,一定是唐诗门外汉;听闻此言感到难以置信的,便说明对唐诗至少是有所了解的。"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这是李贺。"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是李贺。"东关酸风射眸子""忆君清泪如铅水"这更是李贺。"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绝对是李贺。凄艳幽寒,恍惚迷离,冷僻怪诞,生奇诡激,这是李长吉。  相似文献   

3.
1961年出版的《不怕鬼的故事》,是影响一代人的大书(虽然是105页的小薄本),直到最近,龚育之同志还提到它,并且希望再编出一本《不迷信的故事》。1999年8月,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通力合作,修订出版《不怕鬼的故事》。同时,还出版了一本《不信神的故事》。那么,这两个选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鬼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对鬼文化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对学习日语也起到了积极的意义.通过介绍"鬼"的起源和发展,主要由总结祭祀活动和民间传说中出现的"鬼"的形泉得出结论.日本的"鬼"总体上是灾难、晦气、疾病的象征.人类在与"鬼"的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过上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范昕 《学理论》2010,(26):183-184
在中国诗歌发展流变中,唐代大历诗歌不应被看做是盛唐诗歌由高峰急转直下的倒退与衰落,而是有意谋求对先代诗歌成例的突破革新,是"宋诗突破唐诗"之变的先声。这种突破精神贯穿中唐至韩愈、孟郊、李贺。而晚唐诗可看作是"突破"的中止与盛唐诗风的回潮。  相似文献   

6.
在近年来的李贺诗歌研究中,李军同志无疑是用力最勤、用心最多、成果最丰的一位,其不论在李贺生平考证、思想研究、传说方面,还是在创作心态、题材特征、意象特色、艺术特色、艺术风格、美学风貌等方面,都有其的独到发现与见解,其不仅是对李贺诗歌研究的深入、拓展和创新,而且对今后李贺诗歌研究将起到重要的促进、导引与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点摘编     
《毛泽东研究》2023,(2):123-126
<正>毛泽东关于“不怕鬼”的论述唐正芒、王娟在《党的文献》2022年第6期撰文指出,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不怕鬼”的论述,并指导编辑出版了《不怕鬼的故事》一书。围绕“不怕鬼”,毛泽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蕴深刻,讲清了“鬼”是什么、为什么不要怕“鬼”、如何对“鬼”进行斗争等问题。在毛泽东看来,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许多类似鬼的东西”。一是国际上一切帝国主义及国内外反动派;  相似文献   

8.
杨小东 《侨园》2009,(4):42-43
石涛(1642~1707年),姓朱,名若极,是明朝的宗室靖江王后裔.后出家为僧.法名初为超济,后改原济.其所作画上多有题识,诗、书皆笔意恣纵,淋漓洒脱.用笔精擅且富有新意,自成一家.与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并称"清初四僧",是著名的中国古代书画家之一.   ……  相似文献   

9.
生事与畏事     
正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北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释义】治理国家既不可随便制造事端,出了事也不可胆小怕事。【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写作背景】这是北宋元二年(1087年),时任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的苏轼就西羌、西夏事宜写给宋哲宗的奏议,意在奉劝朝廷,既要谨慎持重,不可无端生事;遇事又不可退缩,要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10.
道不远人     
吉化集团北方公司工会主席李贺,像慈母对待儿女一样时刻想着群众冷暖,一心一意为职工排忧解难。职工们忽略了他的男性性别,亲切地称他“李大妈”。你看,有位年轻职工卧病在床,李贺定期上门。为他端屎倒尿。一些职工没有住房,李贺东奔西走,费尽周折,征得建房用地,并亲自  相似文献   

11.
“乌台诗案”发生于1079年,“车盖亭诗案”发生于1089年,两次都是文字狱,前后相隔10年.“乌台诗案”与事主苏东坡的名声成正比,在历史上影响非常大;“车盖亭诗案”的事主蔡确虽然贵为宰相,但文名远不如坡公,又被宋史列入“奸臣传”,所以,“车盖亭诗案”几乎被历史遗忘.其实,如果说“乌台诗案”作为一个政治事件,还能算事出有因的话,“车盖亭诗案”则纯属捕风捉影、无限上纲;“乌台诗案”是改革派打击保守派,“车盖亭诗案”则是保守派打击改革派,它们都是北宋知识分子之间的政治倾轧,给我们留下一条从无耻走向更加无耻的政治轨迹.  相似文献   

12.
颐和园乾隆皇帝御制"西师诗"碑文刻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目前放置于万寿山前山的清华轩的碑亭中,主要内容为从康熙皇帝至乾隆皇帝为了国家的统一,边疆的稳定而平定准噶尔的全过程,它是研究清代西北边疆和民族关系极为重要的历史资料。"西师诗"的特点及价值表现在它是以诗证史、诗史互映,被认为开创了清代边塞诗的先河。《西师诗》《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和《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刻于同一块碑上,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13.
未羊 《瞭望》1995,(50)
当今世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国际国内,看法并不完全一致.有人说,自1991年苏联瓦解以后是一极世界,美国人独领风骚.有人说是多极世界,列国纷争.还有一种说法是一起多强,一起指美国,它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  相似文献   

14.
索引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有关论述 学习与研究丝召、切,论马克思诊恩格斯的社会进步尺度理论/刘锋了社 会主义研究‘华中师大〕‘武汉1,1900.1。51~56买践是科学社会主又的根本出友点/李义了社 会主义研兄‘华中师大】【武汉),l,90. i。i~6科学杜会主义决不走‘马托邦”.走出对杜会主义的认识误区之一/[京),1900。去。ID王志学岁解放军报.③辨明是非。_划清界限、搞好清嗯二浙江省科宇 杜会李冬堂分1 089年年会讨论综述沼科学 杜会主又研见【京】,1090.2.65~6。* 6盛常黔监想百经济“管理‘石叙‘重奖豁黔纂子尹溉鬼煞嘿扑以毛学的态度看待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眼下,这个主义、那个主义淡薄了,唯独拜金主义高居榜首.拜金者,推崇金钱也.就中国人的传统而言,品格自尊,膝盖是不能随意弯曲的.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神仙皇帝.如今时兴拜金,比之天地祖宗欠妥,当神仙来敬奉倒是不假的.要不,赵公元帅怎入了封神榜呢? 敬钱如敬神,神仙世界就要降格了.天宫辉煌太寂寞,纷纷踏云下凡来,抢了鬼推磨的差事,鬼还挣扎不得.因为神比鬼的地位高;神比鬼的魔力大,一样买得动,谁还会舍却神龛赴鬼庙呢?清人有著《钱神论》者,说钱能通神,就十分老道地指出了钱神融通比钱鬼纠合的新妙. 情同此理,现实社会也有了种种应兆.一曰:钱权交易.你花线填我的私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年来全球伦理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伦理(Universal Ethics),又译为"普世伦理"、"普遍伦理"或"世界伦理",是在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涌现出来的新的学术概念.最初见于德国神学家孔汉思所著的<全球责任>(1990年)一书.其系统的表述见于为纪念"世界宗教议会"召开100周年而于1993年8月28日至9月4日在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上通过的<世界宗教议会走向全球伦理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Global Ethic),来自世界各地的120多个宗教团体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后全球伦理问题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讨论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现将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休闲辨     
词从诗分离出来走向成熟而卓然独立。其标志人物当推晚唐的温庭筠。《全唐诗》将温飞卿的词及其文友段成式的一阕《闲中好》也收录了。段成式是位杂家和骈文家,叙述佛鬼禽兽世态民俗的三十卷杂记《酉阳杂俎》比他的诗词事有盛名。然而那阕只有两句十八个字的《闲中好》,却使我难以忘怀,大约是由于语淡味浓、清悠恬  相似文献   

18.
王绩(585-644),是唐初开创一代新诗风的著名诗人.这个人喜欢酒,一辈子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传世的诗作中,留下了大量与酒有关的诗.可以说,在唐代再也找不到哪个诗人——包括李白,能像王绩那样放诞纵酒、嗜酒成性而一生执著不变.说他是泡在酒瓮里的诗人,毫不为过.  相似文献   

19.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系题二首,此为第二首.是年夏历七月,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伊犁,作诗留别家人.诗表现了作者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高贵品质和他面临遣戌时的旷达胸怀.  相似文献   

20.
台湾房屋拆迁的立法、补偿与冲突解决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屋拆迁问题在我国当前受到特别关注,如何从法律上进行科学的制度建设也曾引起广泛的讨论.为加强与完善我国拆迁立法,本文集中分析了台湾地区拆迁的做法.台湾房屋拆迁法制立足于解决两个根本性问题,即补偿费的多寡和未来商业利益的分配.台湾以地权保护为核心,严格核定地价,区分私有与公用土地;将房屋拆迁补偿的预期商业利益充分考虑,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房屋拆迁中的纷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