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阎志峰 《党史纵横》2012,(9):15-18,14
“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名字前面一度有四个修饰语,即“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这就是含有浓厚个人崇拜色彩的“四个伟大”。毛泽东虽然对“四个伟大”不以为然,“四个伟大”却在毛泽东“一句顶一万句”的文革岁月流行了5年,这不能不让后人思考,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从毛泽东对“四个伟大”的态度看他对个人崇拜的心情均伟一、"四个伟大"的提出"文革"期间在对毛泽东的造神运动中,林彪集团提出的"四个伟大"(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可谓独树一帜,登峰造极。"四个伟大"的出现,经历了"两个伟大"...  相似文献   

3.
黎津平 《求实》2006,(Z3):43-44
一、恶性发展林彪取代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后,极力鼓吹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使个人崇拜现象最终达到了恶性发展的高潮。首先是给毛泽东加上了许多溢美之词。一是四个伟大: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二是三忠于:永远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忠于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永远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三是四无限: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于毛主席、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林彪、康生等还提出诸如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必须先学毛著后学马列、学习马列著作要以毛泽  相似文献   

4.
正而今提起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过来人认同的不少,当今学界政界亦不乏其人。这里的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有两重含义:一是毛泽东主动搞对自己的个人崇拜,一是说他乐于接受他人对自己的个人崇拜。笔者认为,这一流传甚久、甚广的观点,还有澄清事实分析研究的必要。毛泽东个人崇拜问题的提出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引起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个人崇拜问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史料: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书房会见老朋友埃德加·斯诺时,针对斯诺所提出的问题,毛泽东回答说:"现在不同了,崇拜得过分,搞许多形式主义。比如四个伟大’……过去这几年有必要搞点个人崇拜。现在没有必要,要降温。"还有一个史料可以印证毛泽东的说法:1971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含有浓厚个人崇拜色彩的“四个伟大”,即给毛泽东的四个修饰语“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是怎么提出及演变的,目前有很多说法,比较流行的一种,认为是林彪提出并鼓吹的。现在看来,并不尽然。“四个伟大”的雏型 1966年8月16日,担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陈伯达在接见外地来京学生群众会上发表讲话时说:“关于无产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14,(3):20-20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极左思潮的影响还未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个人崇拜还有很大影响,许多人无法相信,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人物也犯过错误、当时,在对待毛泽东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不愿承认毛泽东犯了错误这一客观事实,回避正确评价毛泽东;一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失误,甚至把林彪、“四人帮”的罪行也归咎于毛泽东。这两种倾向,实际上都是在搞“非毛化”。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本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2 0世纪 5 0年代以前 ,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是谦虚和清醒的 ,“八大”新党章不再提毛泽东思想为党的行动指南 ,是他本人坚持的结果。 5 0年代末以后 ,随看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升温 ,毛泽东思想也被不断地拔高、突出 ,“文革”达到了顶峰。一贯厌恶个人崇拜 ,但又认可这种崇拜的矛盾心理伴随着晚年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个人崇拜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从否定到逐步接受的转变过程。毛泽东接受个人崇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原因和社会历史原因,还有国际原因,与毛泽东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人际交往也有一定的关系。认识毛泽东接受个人崇拜的多重原因,有利于正确认识毛泽东,也有利于我们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个人崇拜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从否定到逐步接受的转变过程。毛泽东接受个人崇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原因和社会历史原因,还有国际原因,与毛泽东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人际交往也有一定的关系。认识毛泽东接受个人崇拜的多重原因,有利于正确认识毛泽东,也有利于我们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在对待个人崇拜态度上的转变是林彪制造个人崇拜得逞的重要条件。我们党从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以后,一直到“八大”,始终是反对个人崇拜的。“八大”后不久,1956年12月,我们党发表的《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调子就变了。1957年3月,康生在讲解这篇文章时特别强调:“《一论》和《再论》是基本相同的,但有一点不同,《一论》中有反对个人崇拜问题,《再论》中再也没有这个名词了。”其实,这何止是一个名词问题,它标志着我们党在对待个人崇拜的态度上发生为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林彪制造个人崇拜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赏、接受,这是林彪制造个人崇拜得逞的另一重要原因。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12.
他们的心是相通的──对毛泽东与鲁迅思想的初步比较张时浩鲁迅和毛泽东都是出类拔萃的伟大思想家。他们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对革命的认识,对哲学、经济、文化、艺术、伦理道德等许多方面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许多观点是相吻合的。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说,“我和鲁迅的心...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个人崇拜态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叶本是一个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场史无前例的现代迷信——个人崇拜的狂潮却几乎席卷了每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国家,给国际共产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尤其以中国“文化大革命”中的个人崇拜为甚。那末,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袖毛泽东对待个人崇拜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4.
1961年,英国陆军元帅、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来华访问,他对毛泽东说:“您指挥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可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出人意料地回答说:“三大战役没有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相似文献   

15.
肖忠纯 《党史文苑》2007,12(7):9-11
在1957年以后,毛泽东提出"需要有一点个人崇拜",但同时毛泽东对个人崇拜也有一些正确和理性的思考,对文革期间出现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宣传提出了批评,对于抵制狂热的局面取得一定的效果.一些国家高层领导对于个人崇拜的宣传进行了抵制.社会群众也有一些人敢于冒险提出不同意见.当然,在当时环境下,真实情况是难以反对,所以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对个人崇拜的抵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57年以后,毛泽东提出"需要有一点个人崇拜",但同时毛泽东对个人崇拜也有一些正确和理性的思考,对文革期间出现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宣传提出了批评,对于抵制狂热的局面取得一定的效果。一些国家高层领导对于个人崇拜的宣传进行了抵制。社会群众也有一些人敢于冒险提出不同意见。当然,在当时环境下,真实情况是难以反对,所以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14,(4):60-61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也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守法、自立、诚实、正直……伟人家风,令人动容,也令人心生感慨。 毛泽东:“不能说你是毛泽东的子女。” 毛泽东从来都不允许他的儿女以他的名义、地位、权势去为自己谋私利。“工作了,对同志们说时,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毛泽东在毛岸英参加工作时告诫儿子。  相似文献   

18.
正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对中国国情有着深入的了解,并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大个子"和"小个子"从相识到相知,彼此之间结下了真诚的革命友谊。毛泽东曾评价邓小平"人才难得",邓小平则评价毛泽东"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合作中,  相似文献   

19.
从反对到欣赏再到讨嫌——毛泽东对个人崇拜的态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情感真挚的赞歌,曾经唱遍中国的城市乡村,海岛边疆。毛泽东改变中国,影响世界,中国各族人民由衷地拥护和爱戴他。可是,由于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意识的浸染,这种情感很快便转化成个人崇拜。面对扑面而来的个人崇拜,毛泽东经历了由反对、欣赏到讨嫌的过程。反对毛泽东在成为党的主要领袖的很长时间里,一直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反对过分地颂扬个人,反对将他抬至过高的位置。1943年4月22日,毛泽东致信中央宣传部部长何凯丰,针对党内同志要给他做寿,并提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事情,指示说:……生…  相似文献   

20.
在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表达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敬爱之情,已经有许多画家开始创作毛泽东等伟人的肖像画了,但这时候它还不属于"个人崇拜"运动的产物.毛泽东和其他党的主要领袖在一些著作和谈话中,也都自觉地以"西柏坡会议"所确定的精神,要求全党反对各种形式的"个人崇拜",其中也包括反对竖立毛泽东塑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