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西方兴起了一个试图融合三大法学派为一体的综合法学,他们力图构建一个"适当的"、"一体化的"法理学.他们批判了三大法学派的偏执与片面,主张用综合的方法研究法律,并得出了虽然各具特色,但都试图融三大法学为一体的"综合"的法的概念.在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存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冲突的情况下,想在综合法学这一不封闭的容器中把三大法学全部装进去多少带有一些理想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二元社会结构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治理二元社会结构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江泽民同志从农村富余劳动人员转移,农民增收两个方面做了论述,并指出了要注意的问题,本文着重就江泽民同志的上述相关思想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3.
法律生命论     
法的存在可分为两部分实在法只是法的"肉体"的存在;而赋予法律以"生命力"的是法的"社会性"存在,即法律在现实中切实得到公正施行与普遍遵守,违法者切实得到法律的追究与制裁.一句话,法的生命源于法的社会性,在于法的实践与发展,在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的各个环节.而法的实践必须与人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本质上,法是"属人"的,它应该是维护人的自由、解放与发展的工具和重要保障力量.这是法的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批判中的法学与法学中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研究与其说是一种对法律现实的理论认识活动 ,不如说是一个对法律现实进行批判与反思的过程。批判法学彰显了法律认识过程中的审视意味 ,让人们意识到没有批判的法学是封闭和僵死的体系 ,法学只有在批判中才能更新和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 ,一味的批判与普遍的否定也会导致法律虚无主义的复活。因此 ,对批判方法的法学应用需持谨慎而又必须予以正视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法学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法学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对法学教育的定位不准,法学教育的定位应该是精英化设计。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论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法学本科生和明确该培养目标的重要意义入手,提出了高素质、创新型法学本科生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并将其细化为思想政治素质、品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实践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八项指标,希望对解决上述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法学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对法学教育的定位不准,法学教育的定位应该是精英化设计。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论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法学本科生和明确该培养目标的重要意义入手,提出了高素质、创新型法学本科生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并将其细化为思想政治素质、品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实践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八项指标,希望对解决上述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乡土社会是对中国基层农村社会的本质特征所作的一种概括.乡土社会中的法治结构是国家法与民间法并存的法治二元结构.在现代化法治建设中,我们必须考虑到中国乡土社会的现实状况,在法治二元结构中研究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相互关系,在重视国家立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民间法的法治意义,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个法学流派都有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社会法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法的“事实”或法的实际,它包括实际上的法,法的运行和实效、法与社会的实际联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社会化”是法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对该概念的内涵的阐述包括以下几种学说:“活法论”、“社会行为论”、“社会利益论”、“社会连带关系说”以及“法律社会化阶段说”。它们以各自的学说和不同的论证方式阐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法及法的拘束力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法律社会化的功能包括实现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教育功能和改革功能。而上述五项功能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法律的重心从“个人本位”转移到“社会本位”。“法律社会化”对当代资本主义法律理论和实践具有了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应该具有特定性、多元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理论界关于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我国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是一个系统,它由辩正唯物主义认识论、利益均衡价值理论、诉讼模式和目的理论、证据心理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理论等组成。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西方法学界,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三大法学派彼此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学术争论,但同时也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法学一体化运动应运而生.这场运动的主旨是努力促进三大法学派之间的理论融合,从而建立一个统一法学.法学一体化运动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行为在我国一直存有广泛的争议,争议主要集中在征收的性质、征收依据的合宪性等问题上,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社会抚养费征收的定位和正当性,而湖北省发生的最高额社会抚养费征收事件正是其典型事例。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应当属于宪法上义务性征收的范畴,该案中高额社会抚养费征收的依据是《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从法律保留原则和平等保护原则的视角来看,该条例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具有合宪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跨国并购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并购正成为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为充分利用跨国并购大规模引进外资 ,加快我国经济建设 ,应当构建内容协调一致 ,程序高度透明的相关法律体系 ,不断优化我国投资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4.
所谓法益,其基本含义即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各个部门法的设立与存续都是为了保护其专属的法益,经济法也不例外,但由于经济法出现的时间较晚,而且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演进,因此,要探究经济法的法益必须先说明经济法的法理渊源,然后进一步说明经济法的价值所在,并从中理解经济法的法益。  相似文献   

15.
西方法理学在法学史的意义上被称为西方法律思想史,是生成于西方特定时空环境和独有的哲理基础上的法律思辩。若泛泛而论,作为法的一般理论的西方法理学甚至先于法学而出现。但是严格说来却是十九世纪法学分化的结果,法学是其原生形态。考察词源,西语“法理学”、“法哲学”虽为同义语,其意蕴却有所不同,中经复杂的语言流转,嬗变出现代汉语“法理学”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法律体系应当是以公法、私法划分为内在特征 ,以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多层对应关系为外部表现的二元化的法律体系 ,其中 ,内在的二元化体现了民主政治社会二元分化的社会需求 ,外在的二元化成就了法律的不同功能对社会的调整作用。行为法学无论是作为一种方法论 ,抑或是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一种学派、一种法学思潮、一种法学学科等 ,都将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和研究我国的法律现象和法律制度 ,并将在多视觉和多元的学术组织中促进我国法学的繁荣 ,也必将促进我国法律体系的更新和完善 ,较传统法学更有益于“二元”法律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重建法理学"无疑是当前法理学界喊的最响的口号之一,如何构建新的法理学理论模式,法理学界可谓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对法理学界关于法学基本矛盾、法学基本范畴体系、法学基本范式、法学基本理论模式的辨析研究,提出了一种以权利与权利的矛盾为根本矛盾、以权利为核心范畴、以权利本位为法学范式的权利权利法理学理论模式,并指出法学家的任务是探求权利、权力和义务的最优化配置、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机制的价值所在、基本立足点和运作构想等方面对该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深入探讨,以期在理论上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架构,为检察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大治安格局是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社区警务建设为基础,以强化社会控制为手段,以公安科技建设为保障,各警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采取专群结合,打防结合,动静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等方式方法,形成集预防、发现、打击犯罪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的大治安格局。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婚约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婚姻法对婚约采取放任的态度,完全由道德调整,婚约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我国现实生活中广泛采用婚约的实际与我国婚姻法对婚约规定的缺如极不相称。现实生活中人们广泛采用婚约是因为婚约存在道德的规制效力,婚约的采用能增加未来结婚的期望性。但是,如果婚约仅有道德约束性而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那么,婚约就很有可能只是约束了有道德的守约人,对道德低下的人任意毁约反而是一种纵容。既然婚约是由双方当事人自愿订立,当然应该有其法律效力,只是其效力的范围不及人身而已。我国婚烟法对婚约的放纵显然缺乏法理的支持,对因婚约而引发的财产纠纷根据军人与非军人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更是缺乏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