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文化,作为一定的时代精神的体现、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构成,对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有着突出的价值整合功能和行为规范作用。邓小平理论以其思想的科学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其作为当代中同社会指导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全面而深刻地指导和影响着迈向21世纪的中国走向全面振兴,推动着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进步。本文拟从思想文化这一视角阐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历史作用。一、邓小平理论引导着全党全民的思维方式的创造性转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化:在政治观念方面…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定社会阶段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和产物.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当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中国正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和融合,文化的发展呈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如何倡导和培育先进的主流文化,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思想正是面对新的历史任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总结过去,规划未来,进行跨世纪战略思考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对于我们全面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五大把它庄严地写在了党的旗帜上。作为新时期我党的理论武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如下特色: 一、鲜明的民族性 邓小平理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立足当代,扎根国情,是在中华大地上逐渐孕育成长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每一种理论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这种社会历史条件包括不同民族的经济基础、文化传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和其他的文化一样,对人们有着重要的德育功能。在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的今天,由于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各种社会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当前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道德滑坡现象。通过分析红色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阐述红色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普遍真理,存在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尚未涵盖的思想精华.这些精华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来源.本文试从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经世致用思想,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论证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孔子说"和为贵",墨子说"兼相爱".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场所,承担着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的积淀与传承的任务,它在民族、国家、社会的总体结构中是一个文化、精神的象征,是坚守文化、精神的堡垒.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由于这一理论是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它就被赋予了民族性、实践性、人民性、创造性、时代性的鲜明特色。科学地认识这些鲜明特色,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邓小平理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立足当代,扎根国情,是在中华大地上逐渐孕育成长起来的,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首先,每一种理论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即不同民族的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文化建设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作用,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必须重视文化建设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其中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乏,只有物…  相似文献   

9.
李捷 《党建》2011,(9):17-18
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对整个社会起思想保障作用、精神支撑作用、社会引领作用、推动发展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弱,则民族弱;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的任务日益凸现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今天,深人研究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完整性、科学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文化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全面和完整性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建设的展开过程中已显示出它作为目的和方向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标志。文化,就其广泛的意义而言,几乎与社会生活同义。要从复杂的文化形态及其…  相似文献   

11.
从科学发展观的确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吸收了当代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从科学发展观的确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机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主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民族文化优秀成果三个要素的有机统一。其中,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主题是其动力源泉和价值指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理论主体,同中国民族文化优秀成果相融相合是其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时势迁变.20世纪的轰轰烈烈已经成为过去,但是,过去年代的记忆和这些记忆挟带的思想依然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里,影响着当代中国人.邓小平正是那些难以磨灭的过去记忆之一,他的传奇经历,他的思想,不会被21世纪的政治文化沙滩所淹没.在整个邓小平理论体系之中,可持续发展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出现不久,邓小平把握时代的脉搏,将世界潮流与中国国情结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大持续体系,蕴含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中国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充分证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一定社会内在意识自觉外化的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的模式和结果.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的现代文化的冲击, 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不能不涉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从现代文化的产生看,现代文化并不是要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它不割断自身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但也不是简单地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不是盲目地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要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一直作为一种内在的、本质的、一以贯之的精神,作为一种崇高而又现实的理想与社会模式.发掘、整理经过两千多年文化熏陶的儒家和谐理念的基本精神,基本思想,无疑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先进文化建设的新任务 文化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繁荣和发展为主题,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根本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构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新格局,力争在10到20年内,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使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比较完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颖  马建昌 《理论学刊》2004,3(10):16-18
邓小平理论不仅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而且从广义文化角度理解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丰富的文化体系 ,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代表和精髓。一、邓小平理论源于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批判 ,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连续性、兼容性和发展性 ,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代表 ;二、邓小平理论摒弃了中国文化中的迷信、盲从成份 ,是一个更趋理性、成熟的文化体系 ;三、邓小平理论改中国文化内向型封闭模式为外向型开放模式 ,使中国文化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7.
王永宽 《学习论坛》2004,20(10):5-9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当代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的重要文化成果 ,它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根据价值哲学的观点 ,邓小平理论是价值的客体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价值的主体。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文化价值 ,最终目的是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实现其价值 ,使它由自在价值转化为自为价值。深入考察邓小平理论的文化价值具有现实意义。当代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是认识、评价邓小平理论的价值尺度 ;当代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认识、评价邓小平理论文化价值真理性的标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邓小平理论文化价值实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8.
丽江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在总结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为下一步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作为中国西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富集的少数民族地区,丽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自身实际,在保护优秀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加快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在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践与探索。一丽江地处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的核心地区,是羌藏文化圈、汉文化圈和濮越文化圈的重要交汇区,又是历史上中国西部和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9.
42、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还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就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是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先进文化,能够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其超凡的敏锐性和魄力、提出了一个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新命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这一在邓小平理论中极具时代特点和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因为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体现,尤其在指导我国当前的各项工作中,这一理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一0年前,冯大思提HiJ’“”’卜;”八11。山包括P卜’户”的论点,历史的发展充沛ZI卜5广…。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