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世纪三十年代(开元末年),南诏在唐王朝的直接扶植下,统一了洱海地区。但滇池地区的“东爨乌蛮” (今彝族先民)和“西爨白蛮” (今白族先民),内部仍然“朋仇相嫌”、“兵戈相防”;它们在行政上也分属于姚州、戎州和安南三个都督(都护)府管辖,很不统一。唐王朝虽曾派中使(宦官)来调解这些部落贵族之间的纠纷以及他们与各都督之间的矛盾,都没有取得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581年,杨坚(隋文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四百年的割据局面,建立了隋王朝。隋初的云南实际上为大姓贵族爨氏所割据,“其地延袤二千余里”。杨坚先后派遣了韦冲为南宁州总管和梁毗为西宁州刺史,在云南设置恭州、协州(在今昭通地区境)和昆州(今昆明附近)等,并委任西爨首领为昆州刺史。 597年,西爨首领反叛。杨坚命令史万岁率领大军从四川进入大姚、姚安,经祥云、  相似文献   

3.
元朝时期,李京至云南,对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写成《云南志略》,说白族就是汉代的僰族。“僰”、“白”同音,先后译写不同而已。说确切些,元、明、清时期的白族,是以汉代的僰人为核心,不断融合迁入西南的汉族及邻近的一部分其他民族的人口而形成。李京又说,元朝时期的白族即南北朝至唐朝初年的“白爨”,亦即“西爨白蛮”,至元朝时期则“爨复讹为寸”。故《元史》中称白族军队为“爨白军”或“寸僰军”。“白”、“僰”在书面记录中仍然交替使用。到明朝  相似文献   

4.
贵州民族地区棉纺织业出现较早、史载,明时已有。当时黔东南的黎平府,黔南的都匀府都种棉。黎平府的侗族织出了“侗布”,都匀府各族人民曾用“搬梭”织出了青、白、蓝等三种色布。 前清开始发展。特别是1742年(乾隆七年)清政府“立法劝民纺织”和川湘滇桂邻省棉花与植棉技术传来以后,发展还很不错。当时黔西南的兴义、兴仁、贞丰,黔南的都匀、独山、定番(今惠水),黔东南的黎平、锦屏、天柱、丹寨、台拱(今台江),古州(今榕江)、青溪(今属镇远),以及镇宁、永宁(今属关岭)、归化(今紫云)等16县各族农民  相似文献   

5.
唐代东爨乌蛮诸部族源,与今川、滇、黔隣境彝族有关。本文根据汉、彝文献资料互证研讨,试提一些肤浅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一)爨氏系乌蛮土著爨为一姓氏。最早见于三国。其后发展为爨氏统治区域的总称。《三国志·蜀志·李恢传》说:“爨习为建伶令。”《华阳国志·南中志》亦云:有“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以及“建宁爨习……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爨氏有以为系土著,而又有以为系同化  相似文献   

6.
原始社会晚期,在今大理县城附近就有人类居住,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龙等遗址的半穴居式房屋,是大理最早的民居。这些遗址中出土的石刀、陶盆、钵、罐等器物,则说明大理最古老的居民中有定居的农业民族。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置益州郡,该郡所辖叶榆县是最早的大理县,县治在今大理县喜洲公社,城址已湮没。东汉时期,叶榆县改隶永昌郡。三国时期,今云南省属蜀汉管辖,叶榆县隶属新设置的云南郡,入晋仍如此。南朝时置东河阳郡,下属二县,其一为叶榆。隋及初唐,洱海区域的少数民族“河蛮”(亦称“西洱河蛮”)在洱海西岸修筑了大和、大釐、羊苴咩等城邑。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诏首领皮逻阁逐“河蛮”,占据大和城,翌年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  相似文献   

7.
唐代西爨及昆明的族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对古代爨、僰、昆明诸部族属之探讨再次出现热潮,其讨论之深度。广度均非五、六十年代所能比拟。此项研究有助于西南民族史上一些重大问题之解决,鉴于对东爨乌蛮之族属,笔者前已著专文论述,现仅就唐代西爨及昆明之族属问题,略述管见,以求教于诸同志。一、西爨之族属爨之作为地名,源于南北朝时爨氏对南中之割据。其时爨氏统治区域便有东、西二境之分。《爨龙颜碑》云:“州土扰乱,东西二境,凶竖狼暴,缅戎寇场。”但是,  相似文献   

8.
《创造》2005,(11)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县城距昆明122公里,曲靖60公里。西汉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设县,是云南最早建置的24个县之一,是著名的爨文化的发祥地,俗有“文献名邦”、“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是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县国土面积2018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772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全县辖125个村委会,14个居委会,耕地面积42万亩,总人口6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余人。近两年来,陆良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县(市、区)”活动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陆良实际,全面开展“平…  相似文献   

9.
清道光年间,在广西钦县七里坪出土一块《宁越郡钦江县正议大夫之碑》(现藏广东省博物馆),碑中记述了宁贙保卫祖国南疆的英勇事迹,特在此略加介绍。宁贙生存于公元573至608年的隋文帝杨坚至隋炀帝杨广的时代,《宁越郡钦江县正义大夫之碑》(以下简称碑文)说:宁贙“冀州临淄人也”。冀州是古代所设“九州”中之一州,其地包括今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及山东等省,临淄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因其祖宁逵文及其父宁猛力南朝时到岭南任官,才徙迁到岭南,在今广西南部边陲落户,变成为岭南人。宁贙年青时代入伍服役,肩负着开拓和  相似文献   

10.
古州考辩     
唐杜佑《通典·卷184·州郡·14》曰:“古州,今理乐古郡,土地与临潭郡同,大唐置古州或为乐古郡。领县三:乐古、古书、乐兴”。同书卷183,州郡13曰:“瀼州,今理临江县”。“贞观中清平公李弘节寻刘方故道开置。”“以达交趾,今州在林之西南,交趾之东北(州界有瀼水),其后或为临潭郡”。 后晋刘(日旬)《旧唐书·志第21·地理4·卷41·岭南道·容管十州》条曰:“古  相似文献   

11.
周放 《重庆行政》2008,(3):68-70
大足是重庆西部地区的重要窗口与门户,它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丰厚。根据《大足县志》记载,大足秦属巴郡,汉归巴西郡垫江(今合川),唐为古昌州。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置县,县名取"大丰大足"之意,距今1000多年。公元890年,唐曾在大足设军节度使辖昌普渝合四州。大足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也是中国西南地  相似文献   

12.
南北朝时期爨氏对南中诸郡的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中大姓爨氏称强的事迹,已有《两晋南北朝统治宁州地方势力的争夺》及《滇东地区爨氏始末》二文略作考说。《隋书》卷五七《梁睿传》载请略定南宁二书叙述已往事情甚详,乃经过调查了解,可足徵信。自东晋永和三年(公元三四七年)以后,经历晋、宋、齐、梁二百年统治,其在西南未见全面记载情况之作,梁睿两篇上书,可以论证前二百年之大概,又为隋代初唐统治西南之张本,对于西南史事,最关重要,兹考校有关事迹之大者: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十三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有望在今年末或明年初加入世贸组织(WTO)。加入WTO,对我国、我省乃至每个地区,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像思茅这样的“边山少穷”地区,竞争优势很差,面临的挑战也更为严峻。  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国土面积4  相似文献   

14.
杨明 《今日民族》2021,(8):39-40
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180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爨(cuàn)宝子碑和爨龙颜碑分别位居石刻类的第二和第三号文物.有趣的是,这两块碑都来自云南省曲靖市.它们究竟有什么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不但得以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而且还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5.
由云南大学历史系、曲靖地区文化局、曲靖地区文物管理所共同召开的首次爨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1月6日至10日在云南曲靖市举行。来自云、贵、川三省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出席了会议,向大会提交了论文50多篇。会议主要就爨文化研究的意义;爨文化的类型、内涵和特质;今后爨文化研究如何深入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代表指出,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四、五百年间,是爨氏大姓统治滇东、滇中及川、黔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6.
周寅斌同志在《南岳史略》(载《湖南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中,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之衡山”一语,断定“秦始皇曾登衡岳”。这是值得商榷的。 按《史记》原文:秦始皇二十八年,过彭水(今江苏徐州市),“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即今岳阳君山)祠,逢大  相似文献   

17.
孟端平 《创造》2014,(11):42-45
正师宗县地处滇东南,位于三省(滇、桂、黔)五地州(云南曲靖市、文山州、红河州,贵州黔西南州,广西百色市)结合部,东与罗平县接壤,东南与广西西林县隔江相望,南邻文山州邱北县,西南与红河州泸西县毗邻,北倚陆良县,距省会昆明180公里、市府曲靖120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街道),110个村(社),79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1.6万人。师宗县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域之一,属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之一,也是云南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是一个典  相似文献   

18.
正百色那坡县地处桂西南边陲,是广西8个陆路边境县之一,东南与靖西县相连,西北与云南省富宁县毗邻,南和西南与越南高平省的河广、通农、保乐、保林及河江省的苗旺等5个县接壤,边境线长207公里,有175块界碑、1个国家一类口岸——平孟口岸和3个自治区定的边民互市点。随着百色至靖西、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和那坡百大至平孟口岸二级公路正式通车,平孟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3个自治区定边民互市点和6个边境集市贸易点基  相似文献   

19.
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分乌份县西南地置长山县,为建县之始,隶会稽郡。以后,长山县名曾有几次更改,一直到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才正式命名为金华县。  相似文献   

20.
峨山是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云南省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也是云南省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全县辖3镇3乡2街道78个村(社区),在1972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居住着彝、汉、哈尼等25个世居民族,总人口14.39万人.1951年5月12日,峨山民族自治县成立;1954年6月,改称为"峨山县彝族自治区";1956年1月,更名为"峨山彝族自治县",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