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际关系中一个经久不变的现象是:当霸权国的地位受到崛起国的威胁时,它们之间的竞争有可能演变为冲突。现实主义认为这种导致战争风险的权力斗争不可避免,而"和平崛起"理念恰与现实主义这种"霸权易位、战争难免"逻辑相反。中国近十多年来一直承诺要"和平崛起",而且可能在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启动之时就已经奉行"和平崛起"政策。回顾历史,能够声称自己是"和平崛起"的现代大国可能只有美国。中国和美国是仅有的两个试图和平崛起的大国,考察它们各自历史经历的异同是一项有研究价值的工作。美国崛起于1865—1945年,在时间上比当今中国的崛起早一个世纪,虽然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崛起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但如果有经验可供借鉴的话,中国可以从美国崛起之路学到哪些?本文在深入分析"和平崛起"的含义和中美"和平崛起"的案例可信度的基础上,比较当今中国的崛起过程与19世纪晚期美国崛起之路的主要相似点和不同点,得出了可供中国与国际社会参考的六条经验。  相似文献   

2.
《国际政治研究》2021,(6):F0003-F0003
饥饿:一部现代史[美]詹姆斯·弗农著沈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定价:79元本书依据大量历史材料阐述19世纪,上半期到20世纪40年代,英帝国范围内饥饿含义的变迁以及治理饥饿的现代体系的形成,涉及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年代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内容,为现代饥饿史研究提供新思路。本书认为,英帝国在改变饥饿的含义和现代饥饿救济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饥饿的理解的转变也促成了治理饥饿的方式的转变,英国人由此开始重新反思社会民主和福利国家政治。除“结论”外,全书包括“饥饿与现代世界的形成”“饥饿的人道主义发现”等八章内容,约32万字。  相似文献   

3.
刘乃强 《南风窗》2008,(5):24-25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这句话是不易的真理。要不是石油,中国在国际关系上便会少了许多问题。中东这个形势复杂的地区,二战之后,英帝国撤退,美国势力全面填补,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在历史上、地缘上和战略上都  相似文献   

4.
国际秩序是由国家、国际组织等多种行为体构成的共同体,既包括确认秩序成员资格和调整成员互动的规范与规则,也包含反映秩序成员利益分配的地位或位置排序。共同社会化是崛起国与国际秩序成员共同调适,就秩序的规则与规范构成、利益分配份额以及崛起国在秩序中的地位与行为取得共识的过程。它具有调适过程的协商性、调适目标的共识性、调适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崛起国可从“改革+示善”两方面出发,实施共同社会化国际秩序战略。一方面,崛起国可主动改革国际秩序,加强治理能力,提升自身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崛起国也需要以实际行动表明对改革秩序的善意,以获得外界的认可和支持。当今中国的国际秩序实践体现了共同社会化特点,既推动秩序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影响力,又通过履行承诺展现改革的善意与效益。今后,中国可继续采用共同社会化的国际秩序战略,从有所作为地推进国际秩序改革、积极战略示善、理性处理对美关系、合理匹配成本与收益等方面出发,不断优化自身复兴的外部秩序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平崛起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强国地位的确立大凡都要经历崛起的过程。新 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带来的厚积薄发,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后起大国的崛起总会给国际关系带来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引起国际格局的变化。正鉴于此,中国的崛起,自然也会引起世人的关  相似文献   

6.
亚太经济整合过程中台湾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太经济整合过程中台湾角色的转变张冠华一、亚太经济的崛起与整合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贸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格局:区域经济整合加速进行,初步形成北美、亚太、欧洲鼎立的三大经济板块;东亚经济力量迅速崛起,一跃为全球瞩目的经济增长新重心;社会主义国家向市...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的崛起,根本上是思想的崛起,特别是理论的发展完善程度,对于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崛起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美国的崛起过程中,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最初,美国对崛起的理论准备,是紧紧围绕美国面临的现实政策问题而展开的。围绕“如何处理美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美国提出了与国内政治哲学相一致的国际政治哲学,确立了推动建立以自由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新美利坚帝国外交大战略,形成了一个内部充满竞争又有机统一的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尤其是美国战略界关于国际管制模式的现实主义理论设计,以摩根索、凯南、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国际战略家敢于直面美国国际政治现实,从美国大战略的高度为美国规划未来,为美国崛起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美国将理论研究纳入制度化轨道,先后建立了公共智库制度、情报制度和政策顾问制度,为美国理论的战略与政策转化提供了可靠的支点。因此,美国的经验在于一个大国崛起,必须在国内和国际问题上确立一个内在价值和外在制度相一致的大战略理论及其制度体系,使之成为世界强国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末至今,国外学界在认识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主要基于"动机·行为·影响"分析框架,从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等视角、理论和方法出发,展开了长达30年的激烈争论,并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相关实践对既往争论展开证实与证伪中不断反思。其间虽暴露了诸多局限与不足,但这些争论和反思对于国际社会理性认识中国和平崛起、准确预判世界格局未来的变化、维护整体安全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其研究思路、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值得我们批判地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媒体     
《南风窗》2013,(7):18-18
01美国的曙光在哪里英《经济学人》3月16日美国一则有趣的电视广告预测了未来的一幕:2013年中国大学讲师正在讲解衰落的美国是如何步上英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后尘,而且还欠了中国一屁股债,正在打工还钱。是的,美国被普遍认为正在走下坡路,将逐步失去经济优势。奥巴马也常自省:中国在"未来就业机会"竞争中已经赶超美国了。  相似文献   

10.
杨晓萍 《当代世界》2012,(11):40-43
随着全球权力重心的东移,中印同时崛起是21世纪头二十年最重要的地缘战略事件之一。在中印作同时崛起的过程中,这种持续性的力量增长会对亚洲的地缘政治经济版图带来怎样的变化?中印两国在南亚、东南亚、中亚等亚洲次区域将呈现怎样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国崛起不仅要有内部发展,也需要合适的外部条件.历史经验表明,成功崛起的国家,既善于整合和利用国内资源,还善于利用外部资源提升其实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合理与准确的大战略,以便在各种复杂的国际挑战和压力面前能够化解矛盾、趋利避害,并避免提前卷入军事冲突或者战略摊牌.本文致力于探讨以下问题: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大国和平崛起的外部条件是什么,以及崛起国家如何处理对外关系以避免崛起遭到夭折.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在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大起大落,海权得失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17世纪末至18世纪,俄罗斯成功地西进波罗的海并夺取黑海制海权,直接促进俄罗斯实现崛起;19世纪,因政府特点和制度方面的原因,加之海洋地理环境的限制,俄国在海洋角逐中惨败,国家由此衰落;20世纪,苏联在工业化和强大的海上力量支撑下再度崛起,后因军事海权与经济海权脱节,领土扩张与国家安全冲突,国家再度走向衰落;进入21世纪,俄罗斯对过去海上争霸战略进行调整和改革,实行更加务实的海权复兴战略,适度地发展海上力量,更加注重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谋求重新崛起.  相似文献   

13.
海洋强国既是依托海洋实现国家崛起、强大的漫长过程,也是在海洋领域拥有强大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实现崛起的目标。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中国21世纪面临的时代命题,中国必须建设海洋强国以巩固陆地经济建设成果,制约美国海洋霸权主义,建设"国际和谐海洋"。在海洋强国崛起的过程中,中国既不受诸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早期欧洲殖民海洋强国陆地资源匮乏的局限,又能够超越美国海洋强国的霸权主义范式,同时能够汲取古代中国在海洋领域只"崛起"不"强国"的教训,从而建设海陆经济一体化、海洋权益得以维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海洋贸易通道畅通、海洋国际影响力扩大的海洋强国,开辟中国崛起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4.
总理温家宝访问欧洲,对西方学者提出"中美共管全球"的概念公开回绝,予以驳斥,并重申中国属于一个多极世界。世界由中美两国来共管?听来天方夜谭,其实学术有据"中美帝国"(Chimerica)这个字眼,是英国新进历史学家费格森首先提出的。费格森是英国右翼思潮的一位代表,曾著述《帝国论》(The Empire),为19世纪英帝国对现代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亚中 《法制博览》2009,(18):30-31
很多人听到“小国崛起”这四个字,总是会心一笑,然后问,不是只有“大国崛起”吗?其实,如果静下心来想想,大国由于人口多、土地广、资源丰,要崛起不是件困难的事。换句话说,大国本来就应该崛起,即使在国家发展上走错路,也还有机会从头再来。但小国人口少、面积小、资源稀,崛起所付出的努力绝非大国可比,更何况,对小国而言,如果没有好的方向与策略,轻则永远寄人篱下,重则亡国灭种。或许,还可以想想,很多历史上的“大国”,不都是由“小国”开始的吗?从这些角度看,“小国崛起”不是更值得我们探讨与研究吗?  相似文献   

16.
方亮 《南风窗》2008,(8):90-91
在光头党崛起的过程中,民族主义思潮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推动力。克里姆林宫的"民族主义化"为彻底解决光头党问题制造了障碍。  相似文献   

17.
概述1921年3月31日,英帝国属下的澳大利亚联邦正式建立了空军,5个多月后的8月13日,这支部队正式被授予“皇家”头衔,成为皇家澳大利亚空军(RAAF),这一天同时也成为澳大利亚空军的成立日。澳大利亚空军刚成立时,仅仅拥有21名军官,128名飞行员和153架飞机。二战时期,为了对抗太平洋上的日本军队,在美国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于9月20—21日在华盛顿举办以“中国和平崛起”为题的大型学术研讨会。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今后将会逐渐超越日本,在亚洲地区扩张其影响力。但是除非中国和美国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否则中国应该可以透过和平的方式崛起。布氏还指出,他相信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可能会与其它国家发生一些摩擦。不过,北京将在2008年主办奥运会,2010年世界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崛起及其对大国关系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崛起是其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内部改革、重视科技和国民教育之外,对大国关系的利用也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由于日本具备了崛起的物质技术与国际环境等有利条件,因此相对较早地实现了国家崛起,成为第一个非西方的现代化国家。但是,日本崛起后对邻国的侵略以及同欧美国家的殊死争夺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0.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夯实小康社会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正悄然崛起,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应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大力发展科教文化事业,促进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