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珏  李冬松 《人民论坛》2014,(2):184-186
拒绝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拒绝行为是交际者顺应认知语境作出的选择.汉文化礼貌原则是影响语境构建的重要因素.虚假拒绝行为和礼貌的诚意拒绝行为是交际双方遵循汉文化礼貌原则框架的结果.而冒犯性诚意拒绝行为是在汉文化礼貌原则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转变成的一种处理矛盾冲突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拒绝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拒绝行为是交际者顺应认知语境作出的选择。汉文化礼貌原则是影响语境构建的重要因素。虚假拒绝行为和礼貌的诚意拒绝行为是交际双方遵循汉文化礼貌原则框架的结果。而冒犯性诚意拒绝行为是在汉文化礼貌原则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转变成的一种处理矛盾冲突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及礼貌原则都是语言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礼貌用语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着手,探讨了它们在礼貌语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身势动作能够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中华民族习惯将身体动作有选择地投射到礼貌语言上,如"顿首、叩头、敬礼、鞠躬"等.汉民族身体动作礼貌语投射,需要遵循重要原则和美好原则.  相似文献   

5.
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一直是各国主要关注的问题 ,而证言运用的核心又在于证言的可采性问题。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角度 ,对中英两国刑事证人证言可采性标准及检测方法作了具体分析 ,认为中英两国刑事证明标准的不同 ,决定了两国证人证言可采性标准的差异 ,从而导致检测这一标准的方法也各异 ,并认为英国现行的刑事证明标准及由此决定的证言可采性标准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书信 任何一封信函除了程式必须规范外,还应尽可能做到礼貌、完整、清楚、正确和简洁,因这5点要求的英文词汇均以“C”冠首,故而被称为“五C原则”。礼貌:信文起首应用尊称,前段不可缺少向对方的问候,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这个历史性的文件确认,我国政府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同时在香港实行特殊政策,以保持其长期繁荣和稳定,从而妥善地解决了香港问题,消除了中英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历史性障碍,使我国在洗刷民族耻辱、实现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09,(2):27-27
政协委员参加涉外活动.除了应当掌握基本的礼仪原则外.还应当具备一些社交礼仪常识.特别是一些细节不可忽视。 仪态得体,在对外交往中体现个人修养、礼貌和学识,落落大方。  相似文献   

9.
在16世纪-19世纪中叶,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英两国海外贸易政策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贸易制度变迁方式不同,一个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一个是政府主导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什么他们的制度变迁方式不同,本文主要从传统观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语用模糊和语用歧义是两种言语策略,在具体的讨论中把两者混淆起来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语言结构的外围因素——视点来考察这两个策略,会使它们的生成原因及其之间的区别变得明朗起来。其区别表现在:语义边界的不同、语义确立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不同以及语义理解的方式不同。其在言语中体现着"礼貌原则"的语用顺应性、人价值观的趋好性和趋美性以及言语矛盾规律的艺术性等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