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事求是”一词,源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做学问要根据实证求索真理。经毛泽东赋予现实意义后。实事求是成了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指导全党取得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文化大革命”使党和国家遭受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2.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回顾党的思想路线丰富和拓展的历史进程,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实事求是”一词,源于1900多年前的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文中对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写道:“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唐朝颜师古注“实事求是”四字,谓“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务得事实”指务必得到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每求真是”,指不断追求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特点。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实事求是”本意是指严谨好学,…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诠释的“实事求是”,成为一种典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其背后有着十分深厚的中国思想传统基础。“实事求是”最早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是汉代古文经学一派的治学方法,意为学者应该从真实的历史文献探讨客观的历史事实,体现了中国传统学术从社会生活的“实事”探寻实理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之路,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之路。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胜利推进,靠的就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引领。“实事求是”,语出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句。此处“实事求是”的意思是考证古代经典文本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5.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闻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相似文献   

6.
酒是陈的好。若是话题古老,则显得沉重。这话题若是古老而现实,就很值得沉思了。 那么,什么是我们说的古老而现实的话题呢?就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最早见于一千九百多年前东汉班固著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文曰:“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六百年后,唐朝学者严师古  相似文献   

7.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它贯串于毛泽东思想的全部理论内容,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富于特色的创造。而实事求是又是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原则,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什么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提法,在我国汉朝就已经有了。《汉书·河间献王传》中写道:“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是班固对献王刘德的评价,指的是一种根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实践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想同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他极具魅力、影响深远的实事求是的品德和性格。"实事求是"同"为人民服务"一样,是毛泽东又一个特别优秀的品德。"实事求是"来源于班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  相似文献   

9.
《汉书·景十三王传》载:河间献王刘德说:“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这是“实事求是”最早出现的地方。后人把说真话,根据实际情况办事,都叫做实事求是。讲真话,做实事,似乎并不难,每个人都讲过真话,做过实事。难的是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在“三讲”中,“讲学习”是前提和基础,这个前提和基础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三讲”教育的成效。那么,实事求是和“讲学习”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不仅仅是个态度问题,更重要是个能力问题。只有“讲学习”,才能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一、实事求是的两层含义实事求是这一成语最初出自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指的是古人根据事实求索真相,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治学态度。后来,实事求是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和引申,具体说来,实事求是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两层:一个层次是把实事求是理…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本是中国的一句古话。西汉时候,汉景帝刘启的三儿子刘德很喜欢研究学问,曾经搜集和阅读过许多先秦时期的古书,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认真从事研究和考证工作。刘德曾被封为河间王,谧号献。班固在撰写《汉书》时,为刘德立了《河间献王传》,在传中赞扬他的治学态度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他爱好研究古书,注意掌握大量事实根据,然后从中引出真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六个基本规范"。这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积累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经验。无论到什么时候,党员干部都应该牢记这些"基本规范",并用它约束自己的言行。其一"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一语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同志用它来概括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一次讲话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在中国,它因转化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要正确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使它始终奠定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坚实基础上。一、另四份“买回来显”囫n对住面u田大家知道,“实事求是”是我国长期流传的一句古训。它虽然已经流传很久,也很广,但在毛泽东以前,并没有一个明确、公认的解释。在它产生之初,说的只是一种做学问的具体方法(据《汉书》记载,汉朝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相似文献   

14.
西汉时,景帝刘启有十四个儿子,其中一个叫刘德,封在河间为王。当时,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原因,古文书籍比较少见。刘德到河间后,收藏了大量用重金收买来的古籍,并加以整理,用心研究。后来《汉书》的作者班固在评价刘德时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认真好学,研究学问,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5.
“不学无术”.源自《汉书》,《汉书·霍光传》载:“霍光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间……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相似文献   

16.
薛艳丽 《先锋队》2011,(11):51-51
《辞海》释“俗吏”为:“眼光短浅、不学无术的官吏。”《汉书·贾谊传》中则说,“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理。”可见俗吏一词,主要是对没有作为官员的一种品评。但如今,从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之高度,不妨要求各级官员一下——不做一介“俗吏”。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7,(21):53-53
“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汉书·枚乘传》均有记载。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十分盛行,成为宫廷中的高雅活动。宋代甚至成立了皇家足球队。  相似文献   

18.
陈克鑫 《湘潮》2013,(3):48-49
毛泽东在批示中、会议上讲历史,把读史、鉴史作为领导干部提升领导水平和思想素质的重要渠道。1965年,毛泽东在(《汉书》的《李固传》、(《黄琼传》上批示“送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一阅”,“送陈毅同志阅”。黄琼、李固都是东汉人,均以国事为重,并以耿直方正、忠言谏君著称,毛泽东推荐阅看他们的传记.意在为高级干部树立正气作借鉴。  相似文献   

19.
“奉”,《辞海》解释为“捧”,“进献”。《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历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奉献是无私的给予.是真诚的付出。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奉献: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也是奉献。奉献是一种精神境界和行为晶表、  相似文献   

20.
实事求是:特色理论的哲学基石王峻岩作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就从哲学的高度阐释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意义。他曾多次指出:“实事求是这四个大字,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邓选》(1975-1982年)第64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