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999年5月,以色列工党领袖巴拉克当选为以色列总理,7月组阁执政后表示要实现已故前总理拉宾所倡导的“勇敢者的和平”,使长期陷于停顿状态的巴以和谈出现转机。9月5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在埃及西奈半岛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协议》,巴以双方将于2000年2月达成最终地位框架协议,9月签署最后协议。1999年11月8日,以、巴最终地位谈判拉开序幕,持续近一个世纪的巴勒斯坦问题能否在短短的百余天内拿出一项永久性解决方案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戈兰高地是叙利亚的领土 ,位于叙利亚西南边境的库奈特拉省 ,是一块狭长多山的高地 ,面积 186 0平方公里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库奈特拉省原本并不出名 ,后因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被占领土而闻名于世。 196 7年“六五”战争中 ,以色列出兵强占了戈兰高地约 115 0平方公里的土地。 1973年十月战争中 ,叙军一度收复了部分戈兰高地 ,约 6 0 0平方公里 ,但很快又得而复失 ,以军大肆反攻重新强占了戈兰高地。现在以色列在戈兰占领区建有 30多个定居点 ,安置犹太人约有 1 7万。居住在戈兰的叙利亚居民达2万。申请去戈兰2 0 0 2年 9月 ,我作为高级访问学…  相似文献   

3.
巴沙尔执政后 ,为扭转不利于叙利亚的中东时局 ,调整了叙利亚对本地区的政策 ,与周边国家改善关系 ,加强与本地区大国的合作。伊拉克危机爆发后 ,叙利亚逐步卷入其中 ,先是对美国“倒萨”采取不合作立场 ,继续推进与伊拉克的和解 ,继而又在安理会表达强硬的反战立场。其用意则是借力伊拉克问题 ,凸显阿以冲突。伊拉克战争期间 ,叙美矛盾激化 ,导致叙利亚地区政治环境转趋恶化。虽然巴沙尔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使紧张的叙美关系暂趋缓和 ,但伊拉克战争后 ,叙美分歧依旧 ,叙以僵局、黎巴嫩问题等仍将是巴沙尔政府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巴以第二阶段自治协议的背景与影响李莉9月24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埃及塔巴就巴第二阶段自治问题达成协议。9月28日,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华盛顿正式签署这一协议。这是继《奥斯陆原则声明》和《开罗协议》后巴以...  相似文献   

5.
冷战时期叙利亚与美国关系长期冷淡,海湾战争后叙美关系得到较大改善;九一一事件后,在美国发动的全球反恐怖主义战争中,叙美在如何界定恐怖主义和由谁主导反恐斗争的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叙利亚坚决反对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但在美国的压力下给予了一定合作;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迫使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结束了“叙黎特殊关系”,叙利亚处境较为孤立;未来叙美关系仍将在合作中存在根本性分歧,但继续保持合作。  相似文献   

6.
一、“中东和平年”落空巴拉克1999年5月当选以色列总理后,曾许诺在15个月内与阿拉伯邻国实现全面和平,国际社会也对他寄予厚望,甚至把2000年估测为“中东和平年”。然而,2000年中东和平进程的进展却与人们的愿望相去甚远。巴以最终地位谈判未获实质性进展,9月底巴以冲突的爆发使和谈再次陷于停滞;一度被认为有望率先取得突破的叙以谈判随着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去世而搁浅;黎以谈判也未因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而出现转机。和平进程的脆弱性进一步显露。(一)阿以关系全面倒退,地区局势骤然紧张。中东和平进程2000年初开局顺利。根据巴以双方上年…  相似文献   

7.
1992年6月23日,以色列提前举行议会大选。拉宾领导的工党联合左翼力量赢得120个议席中的61席,击败执政的右翼利库德集团。7月14日拉宾正式宣誓就任以色列新总理,这是他第二次担任总理职务。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拉宾将为停滞不前的中东国际和会带来新的希望。一 1922年3月1日,拉宾出生于巴勒斯坦圣城耶路撒冷。父母是从美国和俄国迁居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拉宾从小不仅很少得到他们照管,而且还承担起全部家务。生活的艰辛磨炼使他变得性格倔强而自信。1937年10月初中毕业后,他考入下加利利地区卡杜里高级农校,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农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他的  相似文献   

8.
柳昀含 《西亚非洲》2006,47(3):69-73
在与以色列交界的阿拉伯国家中,埃及和约旦已分别于1979年和1994年与以色列签订了《和平条约》,实现了包括边界问题在内的双边关系正常化;而另外两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和黎巴嫩,与以色列尚未结束战争状态,致使以色列北部边界长期得不到确定。其中,叙以之间存在3条历史边界,即:1923年边界、1949年停火分界线和1967年6月4日线。在叙以和谈中,双方就此问题各有侧重,谈判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成为叙以和谈屡屡陷入僵局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叙以之间的3条历史边界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国际法地位该如何确定,叙以双方在和谈中的态度以及它们的法律依据又…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新总理内塔尼亚胡陈双庆年仅46岁的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袖内塔尼亚胡,今年5月31日,以0.9%微弱多数战胜了73岁的工党领袖佩雷斯,成为以色列历史上最年轻的、也是第一次通过全民投票直接选举产生的总理。由士兵跃升至总理内塔尼亚胡1949年10月生于...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 ,美国的制裁是叙美关系演变中最主要的破坏性因素之一。 80年代 ,在制裁的阴影下 ,受美苏争夺、阿以冲突 ,特别是黎巴嫩问题的影响 ,叙美关系以冲突与对抗为突出特征。以第一次海湾战争为契机 ,叙美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并在重新启动后的中东和平进程中平稳发展。但美国行政当局与国会的对叙策略不尽相同 ,美国对叙利亚的政策在合作与制裁之间摇摆 ,其核心因素之一是恐怖主义问题。“倒萨攻伊”战争以来 ,叙美关系急剧恶化 ,制裁因素再度“发酵”。  相似文献   

11.
9月9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以信件交换方式,宣布相互承认。9月13日,双方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主持下于华盛顿正式签署了巴勒斯坦人《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这是继1978年以色列与埃及达成戴维营协议之后,中东和谈进程中的又一重大突破。由于巴勒斯坦问题(巴以矛盾)是阿以矛盾的核心,这一突破将对中东局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今年9月13日,是《巴勒斯坦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奥斯陆协议”)签署5周年纪念日。8月下旬,挪威政府邀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前往参加《奥斯陆协议》签署5周年纪念大会。然而,内氏却推说因公务繁忙拒绝前往。以国内有评论认为,举行此次庆祝活动“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外交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塔尼亚胡就任以色列总理后,其外交在承袭传统的同时呈现出新的特点.内氏政府一方面将应对伊朗威胁提高到外交议程的首位,另一方面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采取拖延战术阻止巴勒斯坦建国,同时寻求与叙利亚开启和谈.内氏政府还注重与美国拉开距离,避免美国战略调整损及以色列的利益.未来一段时间内,内氏政府将会继续密切关注伊朗核问题的动向,巴以和谈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叙以和谈有可能出现突破,美以关系将走出磨合期而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总理拉宾,于1995年11月4日晚在特拉维夫向一个大规模的和平集会致词后惨遭枪杀,成为过去25年来第10位遭暗杀的中东领导人。其他遭暗杀的9位中东领袖是: 1971年9月28日:约旦首相瓦斯菲·塔勒,在约旦军队搜剿巴勒斯坦游  相似文献   

15.
巴以和平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开始的阿以和平谈判,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双边谈判首先取得历史性突破。1993年9月9日,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互换信函;宣布相互承认。13日,巴、以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宣言规定;巴、以将就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实行自治进行谈判。谈判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解决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首先实行自治;第二阶段,讨论在约旦河西岸扩大巴自治问题;第三阶段,谈判巴自治区最终地位、耶路撒冷、犹太太定居点和巴难民遣返等问题.又称“最终谈判”。…  相似文献   

16.
拉美要闻     
拉美要闻(1996年5月15日至9月4日)加拿大和中美洲6国反对美治外法权5月15~17日,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5国总统及伯利兹总理应邀访问加拿大,与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外交部长阿克斯沃西举行了会谈。在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公...  相似文献   

17.
中以关系与中东问题——以色列驻华大使馆采访记1996年1月24日是中国与以色列建交4周年,本刊记者乘此专门采访了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就中以两国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以色列与叙利亚和谈等提出问题。以色列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潘琦瑞女士(MrsIr...  相似文献   

18.
内塔尼亚胡当选的原因及影响任卫东素以对阿拉伯国家态度强硬著称的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在5月29日以色列历史上第一次总理和议会直选中,以50.4%对49.5%的微弱多数战胜工党领袖佩雷斯,当选为以色列新总理。此次大选是在中东和平进程处于关键时刻进...  相似文献   

19.
巴勒斯坦问题一向被认为是中东问题的核心,而耶路撒冷问题又关系到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成为“重中之重”。今年4月中旬,巴以和谈进入关键阶段,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亮出谈判“底线”,第一条就是“巴方决不放弃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1967年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阿拉法特还曾在多种场合表达了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的决心。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则再次强调以色列“拥有整个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作为阿以谈判中最为敏感和棘手的问题之一,重又被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0.
捷克新总理克劳斯任戚由瓦茨拉夫·克劳斯任总理的捷克新政府于今年7月4日宣告组成。这届政府是今年5月底6月初举行的众议院选举之后产生的。此次选举是1993年1月捷克独立后的首次大选。16个政党和组织参加了众议院200个席位的角逐,结果有6个政党获得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