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代会常任制是关于党代会本身如何实现"常任"的一系列制度与程序体系.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必然引发党内权力配置模式的变革.因此,以党代会常任制为分析视角,科学设计常任制条件下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之间的权力配置模式以及党代会、党委、纪委之间的权力配置模式是必须进行超前研究并从理论上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内权力制约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党内权力运行方面的最大弊端,就是实际存在的各级党委过于集中的权力长期得不到对等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其原因在于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配置不合理、不均衡,所导致的决策机关虚化,执行机关权力扩张,监督机关权力萎缩,党员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对于党内权力制约的研究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调整党内权力架构和配置,推行党委决策、执行和监督"权力三分".二是以党员权利制约党内权力.三是以道德制约党内权力.以德行政,发挥道德在权力运行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对于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而言,这三种制约机制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完善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是当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进行深入探讨的一项重大课题。必须以发展党内民主 为逻辑起点,以分权制衡为关键,以对"一把手"的监督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 密、制约有效的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春玺 《理论探讨》2015,(1):107-111
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问题,要从完善地方党的领导体制入手,重点是理顺"五大关系":理顺地方党的全委会与常委会的权力关系,发挥党的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理顺党委书记和委员、常委的关系,进行党委内部合理分权;理顺党委集体决策与党员群众民主参与的关系,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理顺地方各级党代会与党的委员会的权力关系,使党代会在重大决策中能经常发挥作用;理顺地方各级纪委与同级党委、上级纪委的关系,完善地方纪委领导体制和巡视组制度。  相似文献   

5.
对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党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党的代表大会只有实行常任制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常任制的逐步推行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党内权力科学配置。实行常任制是制度建党的重要方略。  相似文献   

6.
王树春 《理论探讨》2007,2(2):114-116
党内权力的科学配置必须以权力授予与权力制约相统一、民主性与有效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为指导,积极推进现行党内权力配置体制的改革,其路径选择主要是:以党代会为核心重新配置党内权力,并着力理顺党代会、党委会、常委会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党代会、党委会、纪委之间的权力关系,进而实现党内权力配置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9,(11)
新中国成立70年,反腐制度化、规范化在我国成效明显并取得重大突破,从科学配置决策权、加强党内执行权建设以及优化党内监督权着手,完善了权力结构的科学性。从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和权力边界的确定性明确了权力边界的有限性;从正当程序和权责任统一等方面加强了权力运行的规范性;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彰显反腐败过程中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等方面实现了权力监督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党的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的基本制度.它包括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等.一、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员行使自己管理党内事务权利的最主要的渠道.当前,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进一步确立代表大会在党内的权威地位.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党的各级最高权力机关是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它有权讨论和决定党内一切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组织问题;党的各级委员会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代表大会决议,  相似文献   

9.
辛宇 《理论视野》2010,(4):55-58
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和保障性建设。制度建设的核心是权力结构问题,科学配置党内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是我们党内权力结构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突破口在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在于调动党内一切成员的积极性,实行党内权力的有效配置和制约,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最大限度地维护党的权威和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1.
党委会制度建设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委会制度建设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委会制度在功能、结构、合法性三个维度均存在问题,应科学配置权力以强化党委会制度的功能建设;突破党内集权性权力态势以完善党委会制度的结构;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以提升党委会制度的合法性,三维一体协调发展是共同推进党委会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21,(2):83-89
权力配置作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阐发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时正式使用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权力的结构安排。从权力配置的思想脉络来看,大致分为非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大流派。非马克思主义权力配置思想大都包含对权力进行分解并彼此形成一定制约关系的理论逻辑。其最终以分权制衡思想模型而相对固定下来并被部分西方国家付诸实践,但其既存在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又存在无法确保权力运行高效化的弊病。与权力配置的分权制衡模型不同,马克思主义权力配置思想更青睐"权力属于人民"原则,主张实现代议民主与人民主权的辩证统一,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的权力制约实践拓宽了理论视野。就权力配置的原则设定而言,虽然马克思主义权力配置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权力配置思想存在理论分殊,不同国家的权力配置实践也无法简单移植,但是权力受限、权力法定和权力效能则是在以权力的科学配置来推进权力的有效制约时应当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界定权力边界当务之急就是要依法将各种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优化权力配置,让各种权力之间权责清晰、责任明确,消除制度腐败和制度失灵,真正将权力规范起来,使之合乎制度的要求。一是党内分权。党内分成决策机关、执行机关、监督机关三个不同的机关,还权给党员,党员就有了权力,党内民主就能存在,党内监督就能强化,党员就能成为各级党组织的  相似文献   

14.
控权与保权是党内监督的两个方面,党内监督既是对权力的控制,又是对权力的保有.既是一党执政体制下执政党自我的民主政治控制行为,也是党委领导体制下执政党维护权力的长效行为.作为下行武党内监督方式的巡视制度,以控权作为其制度设定的基点,同时亦维护党委领导体制的权威性,实现权力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5.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民主在党的领导体制中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基本途径和载体。而现行党代会制度存在的缺陷表明,它尚不能充分实现党员当家作主,也不能保证党代会成为党的最高权力和决策机关。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可以优化党内权力配置,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可以有效维护党员民主权利,真正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可以有效维护纪检机关职能,大力提高党内监督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的新要求.据此,以当代中国独具的人格化权力结构视角来分析党内民主的决策功能释放,以期为切实推进党内民主提供有益的启示.主要内容为:党委制及其优势的学理分析;当代中国的人格化权力结构与一把手政治分析;充分释放党内民主决策功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人格化权力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以来党的执政方式的完善呈现四个重要标记:"三个执政"的提出标志着执政方式理论的系统化,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完善中凸显宪法思维,发展党内民主成为民主执政的一大亮点,以构建科学的权力运行体系来保证科学执政.  相似文献   

18.
列宁依据党和苏维埃的监察工作经验,创立了党内监察思想。核心内容是构建科学的党内监察体系,重要任务是对党政最高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干部的监察,改革方针是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工农检查院相结合,其最重要的理论特征是权力制约。列宁首创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权力制约权力、以人民监督制约权力、以宪政制约权力的新模式。研究这个新模式有助于深入了解列宁有关党内民主理论的精华,有助于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党的纯洁性与党的性质、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等紧密相关,更与我们党内权力运行体制有着正相关的逻辑关系。党内权力运行体制对纯洁性的制度价值主要表现为纯洁性的保障和修复功能。当前和平时期执政条件下党内权力运行体制中的权力不对称性和过分集中性弊端对党的纯洁性建设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为此,要通过民主、科学价值取向的顶层设计,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质性的改革,对拟选任干部纯洁性由少数人把关到多数人把关的转变,以及党内权力运行民主化下的纪律检查系统监督制约的强化等,逐渐实现党的纯洁性建设由内在自律为主到制度他律为主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职责、关系与权力:关于党的纪检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纪检工作担负着"监督"和"协助"双重职责,由此决定了党的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在"双重领导"下,上下级纪委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同级党委与纪委既是被监督与监督关系,又是领导与协助关系;上级纪委与下级党委为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在"双重领导"下,应以方便纪检工作职责落实为原则、以各自所负有的职责范围为边界、以人事财权为重点划分上级纪委与同级党委在纪检工作中的领导权;以党委的全面领导、主体责任和纪委的协助、监督责任为原则划分同级党委与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职权;同时,纪委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还应该拥有了解情况、工作检查、专题调查、受理申诉、查处案件和工作保障等必要的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