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忠良     
德为才先 “我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李嘉诚的话道出了做一个成功商人的秘诀。华人首富李嘉诚的这句话,平朴,却很有味道。凡事都有个先后顺序。先做好一个人,才能做好一个商人。把人做好是根本,商业成功是枝末,是结果。李嘉诚的话,透出了他的人生智慧,以及对企业、成功和为人的感悟。媒体的记者访问李嘉诚,都会问及如何才能做一个成功的商人,李嘉诚上述回答也基本上是标准答案。他说,尽管公司的管理流程是按照西方的,但是中国人的企业自然有中国人的精神:诚敬、懂得感恩、重视信用、富有人情味等等。中国文化的润泽、企业德行的修养是李嘉诚事业发展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迷茫、经济压力、政治浮躁等多重压力和互联网助推下,21世纪初叶的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两岸三地,某种程度上其同陷入了集体的焦虑与迷失之中。面对资本的焦虑—从李嘉诚被质疑说起 前不久发生的内地幼童在香港街头便溺的事件,原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却持续发酵成为两地经久不息的对骂和笔战,有内地网民发帖呼吁利用五一假期,带着孩童到香港街头便溺,演绎名副其实的“黄金周”。香港作家陶杰则在一篇评论中,半开玩笑半讽刺地将此对骂称作“粪战”。看清这场“粪战”和台湾“太阳花学运”的本质,也许还得拂去表面的喧嚣,从李嘉诚2013年底主动高调接受南方报业的集体采访说起。在《南方周末》那篇访谈里,李嘉诚敞开心扉,详谈撤资传闻、香港环境和政商关系。香港是李嘉诚的福地,50多年的艰苦创业,香港成就了李嘉诚富可敌国的今天。但是临到晚年,香港却似乎成为李嘉诚又爱又恨的地方—以前一直备受尊敬的“李超人”,现在却被抨击为魔鬼、万恶的资本家、地产霸权,说他垄断了香港经济。  相似文献   

3.
人物·声音     
《小康》2014,(12):14-14
李嘉诚建合资飞机租赁公司 亚洲首富李嘉诚将联手日本最大贸易公司三菱,创建一家规模为8亿美元的合资飞机租赁公司,三菱贡献40%股本,剩下将来自李嘉诚旗下主要投资机构长江实业。双方认为,廉价贷款和来自低成本运营商的强大需求将延续飞机租赁热。  相似文献   

4.
李嘉诚:双手托起汕头大学□江苏吴跃农李嘉诚是最近一次受到邓小平接见的香港著名人士。这位长江实业集团的舵手,在家乡捐建汕头大学,得到了邓小平的积极支持和高度评价。李嘉诚与邓小平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86年6月20日上午,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顾问委...  相似文献   

5.
品读李嘉诚     
林格 《创造》2008,(7):92-96
有很多年轻的读者向我提出品读李嘉诚,我觉得很有必要,我们应当向李嘉诚先生学习,学习他的哲学情怀,学习他的人生经营思想……他是东方人的骄傲,他的人格力量以及人生厚度足以和国家领导人媲美,希望他成为东方的比尔·盖茨。 但,品读李嘉诚是有难度的。我突然想,不如收录他的名言录,自然、流畅地展示他的精神内核,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近几年来在高科技领域大展拳脚,崭露头角。他创盈科集团,建数码港,兼并香港电讯,其身手和身价直追其父,被香港媒体誉为互联网时代的“小超人”。  相似文献   

7.
当事人     
《创造》2010,(9):16-16
李嘉诚:公众满意度最佳 《2010中国500企业家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报告》8月30日公布,世界华人首富、香港长江集团董事长李嘉诚以综合930.71的得分高居榜首。而深陷“学历造假门”的唐骏公众形象则惨遭垫底。  相似文献   

8.
谷夫 《人事管理》2001,(8):41-41
世界级的富翁对待金钱是什么态度?香港工商界领袖李嘉诚在今年2月份对中国西部六省八市展开历时9天的访问,随后,他宣布捐助3亿港元,实施“李嘉诚基金会西部教育计划”。这段时间,李嘉诚曾两度以“矿泉水瓶”作妙喻,道出他的金钱观。  相似文献   

9.
惜财之德     
胡强 《湖北宣传》2006,(9):12-12
李嘉诚有一次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的时候,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咕辘辘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捡。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见状,立即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诚把硬币放进口袋后,再从钱夹里取出100元港币递给保安作为酬谢。  相似文献   

10.
一、李嘉诚的育子之道李嘉诚先生已经连续六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称号。关于他缔造商业神话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这里仅就李嘉诚教育儿子经商的故事,看看能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儿子李泽矩、李泽锴放“单飞”之前,李嘉诚经常教育儿子做生意要稳健、重信用、守诺言。在接受《金融时报》的记者访问时,李嘉诚曾经很坦诚地说:“我喜欢友善的交易,喜欢人家  相似文献   

11.
人物·声音     
《小康》2013,(9):15
李嘉诚"抄底"欧洲最近一个多月,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相继宣告或将抛售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和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约410亿港元。另一方面大举在欧洲收购资产,英国媒体更称其要并购"整个英国"。点评:英国媒体是在欢呼么?  相似文献   

12.
精英     
李嘉诚 “2010华商领袖年会暨颁奖礼”在香港举行,香港长实主席李嘉诚成为唯一获颁“领袖人物·特别贡献人奖”的华商领袖。  相似文献   

13.
刚刚被美国《福布斯》杂志排名为全球第十大豪富的李嘉诚,面对记者关于“你最大的快乐是什么”的提问,很真诚地回答:“在没有人认出的情况下,一个人到公园去转转。”谁要以为李嘉诚这是故作娇情或玩笑调侃,那么不妨再听听世界头号富翁比尔·盖茨的由衷之言。那是在去年9月,在回答与李嘉诚遇到的记者提出的同样问题时,他说:“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在没人干扰的情况下,和妻子孩子一起到一个小餐馆就餐。”而英国王妃黛安娜生前也曾对人讲:“我的最大快乐,就是不需要特意化装,没有狗仔队的盯梢,舒舒服服地逛一天商店。”真可谓“大…  相似文献   

14.
助梦启程     
30年前,一颗种子,就此播下。 30年后,巨木参天,扶摇成林。 从1984年捐赠的200万港元起,到“八无”期间带有抢救性的白内障复明、聋儿语训、儿麻后遗症矫治手术的“三项康复”,再到“九五”期间省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李嘉诚先生与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始终联系在一起。而自新世纪伊始.“长江新里程”项目启动,李嘉诚先生与中国残疾人的善缘亦愈结愈深。  相似文献   

15.
地产新政使今年上半年的房价走出了一个“过山车”行情,就在大多数投资者和开发商犹疑等待之时,李嘉诚又要出手了。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06,(12):4-4
成立于1980年的李嘉诚基金会,在过去的26年已投入了大量现金和股票,资助了多项公益项目。2006年8月,李嘉诚又把其私人所持有的28.35亿股长江生命科技(8222)股份悉数捐予李嘉诚基金会。此外,曾将名下基金会称为“第三个儿子”的李嘉诚在集团业绩公布会上表示,基金会过去已捐出近  相似文献   

17.
胡柯 《小康》2014,(5):70-72
尽管李嘉诚屡次出面竭力否认自己并没有抛弃香港和中国内地,但是,李超人的资产转移报表却一次次地出卖了他。  相似文献   

18.
木子 《协商论坛》2009,(6):61-61
关于李嘉诚的工作习惯,最为著名的细节是他的作息时间: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59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  相似文献   

19.
一次在取汽车钥匙时 ,李嘉诚不慎丢落一枚2元硬币。硬币滚到车底。当时他估计若汽车开动 ,硬币便会掉到坑渠里。李嘉诚及时蹲下身欲拾取。此时旁边一名印度籍值班见到 ,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诚收回该硬币后 ,竟给他100元酬谢。李嘉诚对此的解释是 :“若我不拾该2元 ,让它滚到坑渠 ,该2元便会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 ,值班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用 ,但不可以浪费。”这件小事说明了李嘉诚的一种理财哲学 ,也说明了他的思维风格 ,这就是用社会总净值的增损来判断个人行为合理与否。只要社会总净值增加了 ,自己损失一点也不算…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 ,清朝戏在中国很是热播 ,每当我看到和口口声声对乾隆说 :“奴才在”时 ,浑身上下便不禁生起鸡皮疙瘩。有谁会想到 ,正是这个奴才 ,却巧取豪夺了相当于清朝盛世18年的财政收入 ,其家产少说也顶四个太监刘瑾。吴思在《血酬定律》一书中曾把明朝刘瑾的家产按米价折算 ,约153亿美元 ,而2000年《福布斯》杂志则说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家产约113亿美元 ,小心计算一下 ,和的家产少说也顶五个李嘉诚。根据会计工作的谨慎原则 ,不管怎样保守 ,和的家产还是把李嘉诚比了下去。但对这些天文数字的财富 ,我不怎么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