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冷战”是与真枪真刀的“热战”相对应的概念,是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提出的,意思是不用枪炮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推行冷战,鼓吹“核威慑力量”,制造紧张的国际局势,恐吓第三世界国家,维持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统治地位。冷战结束后,世界主流是和平与发展。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些人继续采用冷战时期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绝对对立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各种国际现象,主观上把社会主义当作天然的假想敌,看不到冷战的结束和两种制度的和平并存和发展竞争,只看见对抗和对立,就是冷战思维在现时代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论冷战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格局开始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交往中意识形态的因素进一步淡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交往的主流。然而,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国际政治领域却有一股冷战思潮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特别在冷战思维指导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不但带有明显的冷战色彩,而且开始把矛头指向中国,我们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3.
冷战在亚洲的结束模式,是美国的美日同盟政策的重要依据,而两极格局瓦解以来的美日同盟的发展集中地反映了冷战在亚洲结束的特点:历史继承性强、结束的标志模糊、时间长、竞争对象的分散性、目标的综合性;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日同盟发展是对冷战任务的部分继承和发展,建构并反映了冷战在亚洲的结束模式。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本刊特约评论员这几年国际形势有一些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还在继续深入发展。但总的来讲,两极结构,冷战以后形成的两个超级大国,两个军事集团对抗的格局,应该说是结束了。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局势仍然有很多问题,但是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  相似文献   

5.
媒体广场     
《人民公安》2010,(8):5-5
<正>《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4月15日核武归零?爱好和平的人们曾经将核武器控制视为当务之急。但在冷战早已结束的今天,许多人觉得它已是陈年旧事,不值得再为其付出努力了。但是核威胁并没有结束。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核武器库  相似文献   

6.
张殿军 《桂海论丛》2009,25(6):17-22
冷战结束后,随着文化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日益凸显,国际社会围绕文化主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文化冷战取代意识形态冷战成为和平与发展新时代国际社会的重要特征,它虽然是意识形态冷战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的延续和变种,但却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文化冷战是美国文化霸权同世界多元文化主张者之间矛盾不断加剧的必然结果。它反映和体现的不仅仅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更是国际关系中文化权力与文化权利的斗争。  相似文献   

7.
北约东扩各方矛盾析施鲁佳问题的缘起冷战结束后,由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组成的华沙条约集团宣告解散。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华约的对立物,由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国家组成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要不要随之解散?俄罗斯认为应该解散,因为华约和北约都是冷战的产物,既然冷战已经...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的美国亚太军事战略李庆功美国的亚太军事战略是其全球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军事大调整的进程中,始终将亚太军事战略的调整置于重要地位,其调整幅度之大、进度之快,令世人瞩目。经过冷战后四年多的评估和审定,美国亚太军事战略现已基本...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企图主宰亚太地区的安全。在欧洲实行北约东扩遏制俄罗斯,防止其东山再起;在亚太地区则以日美同盟关系为基轴,对付未来大国特别是中国的崛起。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今天,仍然以冷战思维来审视当今的世界,在国家关系中继...  相似文献   

10.
周建设  刘亚南 《湖湘论坛》2002,15(6):86-87,92
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里,由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国际军控曾经取得许多很有意义的成果。世界爱好和平人们对国际军控的前景,一度抱有乐观的估计。但是,这一良好势头在最近几年里急剧逆转。人们判定,冷战后时代已经结束,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动荡不安的时期,国际军控形势也因此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一、冷战后国际军控走势冷战后的国际军控确实出现过令人鼓舞的形势,但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化,国际军控进程因美国的一意孤行而陷入新的困境。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美国的霸权战略对现存的国际军控体制造成巨大冲击。进入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巴尔干———这个欧洲的“火药桶”。北约空袭南联盟,是实施北约“21世纪战略新概念”前的一个实验,它对南联盟的“焦土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和挑战联合国合法地位的体现,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变了调的北约成立于1949年4月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冷战标志性产物。随着华约组织的解散、柏林墙的倒塌和前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冷战宣告结束,人们纷纷揣测北约的去留。然而,冷战结束后至今,北约不仅仍然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而且还在北约的历史上开了…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国五角大楼和“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先后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两份年度报告,毫无根据地大肆宣染所谓“中国威胁论”,报告借题发挥,无事生非,对中国发展自卫的军力和对外经贸说三道四……。联系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的风风雨雨,这种论调时起时伏,无独有偶,这种声音也不时地在我国近邻的一个岛国上响起。冷战结束已经十余年了,为什么世界上总是有人死拖着“冷战思维”不放,别有用心地散布“中国威胁论”,它们的目的、企图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上热爱和平的人们必须引起警觉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民 《长白学刊》2002,(5):21-23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泛滥,产生了一些新特点。恐怖主义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国际秩序的建构都构成了威胁。因此,要认清其本质,联合打击,发挥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同时要放弃冷战思维,并坚持同一标准。  相似文献   

14.
江涌 《时事报告》2012,(4):73-76
自冷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建立起空前强大的自信。然而,眼下美欧旷日持久的债务危机以及愈演愈烈的社会危机,正销蚀着这一自信。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正加快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国际格局逐步形成;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基本特征;传统的安全概念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冷和平特征日渐明晰;国际安全形势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各国内部社会问题的尖锐化已成为国际安全问题的核心内容──国际安全形势的根本变化冷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格局逐步形成。国际安全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国集团对抗的局面结束,大国间不再相互构成直接军事威胁,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加强和裁军的发展,各国战争的愿望和客观基础都…  相似文献   

16.
万征 《时事报告》2009,(12):1-1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正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最大变局之中。对这个变局,我们喜欢用“三个大”来概括——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相似文献   

17.
《学习与实践》2003,(6):33-38
影响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因素郭隆隆 (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冷战结束后,世界“两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了并行发展的势头。从冷战结束后的现实来看,二者之间有相互制约的一面,但相互促进仍是主要的一面。各国利益上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国际安全环境中的敌友阵线已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泾渭分明。这一特征为当代的政治多极化进程提供了  相似文献   

18.
从葛兰西主义出发,可以清晰地看出:雅尔塔体制中形成的两极格局,在全球的运行具有不平衡性,尤其表现在东亚冷战格局上;冷战的分化促进了冷战的缓和,但没根本改变冷战本质;冷战结束是其主体间竞争的结果,更是社会主义阵营脱离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当代国际格局仍然处于两种趋势的三个基本力量的彼此消长变化中。  相似文献   

19.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意在为后“冷战”世界定调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文中提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已发生根本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对立与冲突已不复存在,今后的世界将进入“文明的冲突”的新阶段。在“文明的冲突”中,“...  相似文献   

20.
回顾冷战时期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并对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考虑与立场转变,以及20世纪90年代中期南海问题激化时美国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政策、行为进行分析、阐述,可以对今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及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理解并预测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战略意图与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