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庄 《小康》2007,(1):68-69
名目繁多的迎来送往已成为中国古代官场中的一大痼疾.这是诸多官员的无奈之举.更是众多官员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2.
官场小说近几年持续升温,在职官员逐渐成为创作的主力军。不少读者对作者的特殊身份充满兴趣,意图通过官场小说来洞窥官场文化,甚至将之奉为“官场教科书”。“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王跃文曾说,好的官场小说,其实就是在给官场和官员“祛魅”。然而,目前许多人心目中的“官场教科书”,实际上只是作者笔下的“假官场”。  相似文献   

3.
王春南 《人民论坛》2012,(25):78-79
在封建时代,很多官员都懂得,要立于不败,就要穿几套盔甲,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古代官场波诡云谲,险象环生,多少文武名臣遭人构陷,不得善终,令人扼腕。涉足官场的人,防范风险是必要的,谨慎从事也很重要。但很多官员从消极方面吸取了前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有的官员因为说了一句话,就丢官甚至丢命,而有的官员却因为一句话平步青云,志得意满。身处古代险恶官场,官员们为防祸从口出,练就了一番说话的技巧  相似文献   

5.
江岸 《小康》2010,(2):101-101
近年来官员整容的数量在逐年上升。据说热衷整容的官员年龄多在40到60岁之间,他们想变年轻,变美,变得潇洒干练,担心老态会影响自己的公众形象,更担心影响在上级领导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是古代对官员的起码要求。有的官员也许能做到不爱钱,但未必能做到不好色。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在色贿、美人计面前,前仆后继倒下的官员,真是数不胜数。操守坚正,洁身自好,能不为女色所动,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7.
前两天拿到一本杂志,浏览一下目录,发现一篇有关古代官场速信的文章,还真没有读过此类东西,很快翻到,此文写得真好,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作者对古代官场衙门的各种速信现象作了全面系统的批判性介绍。比如,很多衙门里都暗设有供奉精怪的大仙楼,有各种辟邪护衙的灵物,有因风水形成的吉屋与凶室,新官上任时选择什么样的时日,走什么路线,取什么方向,也有吉凶之分,进了官衙之后,还有一整套烧香路线,依次为社稷神、门神和灶神等。读了这些古代官场速信现象,你会感到很好笑,但因之史料丰富,你又会觉得很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5月20日“中国官员大变动.风水师生意大增”一文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官员大变动,使得风水这个古老行业再次找到新商机。”文章说,据广州《南方周末》报道,官员在找关系打通门路之余,重金礼聘风水及算命大师看相、烧符、改名或改迁祖坟,以达到升官、保官的目的,也构成官、商、大师铁三角关系.新型腐败因此而生。据统计,由2006年下半年党政换届开始.中国风水师的生意,由过往以商人为主转到以官员为主。  相似文献   

9.
官场政治秀     
《人民论坛》2012,(16):12-13
当今中国社会,政绩秀、听证秀、亲民秀、微博秀等官场政治秀频繁上演、日益普遍化和常态化,引发公众高度关注。秀是对英文单词show的直观翻译,具有展示、表演、表现等意思,故而,政治秀主要是指政治人物展示或表演个人的政策主张、技能特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新的朝廷诞生,或者会因为“起于山野”也曾获得官场上的短暂活力。然而,随着“打江山”者的死去,“打江山”时的朴素品性必然也会在官场上逐步地流失。于是,挑选新的治世之才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朝朝代代的统治者们需要认真慎视的一个问题,但结果始终未走出这个困境。  相似文献   

11.
冯道的确是一位长乐老。中国人说知足者常乐,冯道是有官就长乐;中国人说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冯道是无官不能活,有官万事足。冯道的一生,就是一部做官学,他本人就是一位官场常胜将军国学大师钱穆指出,中国古代最无耻的时期就是唐末的五代。确实,五代是一个纷乱的时代,在这乱哄哄的氛围中,各色人等都  相似文献   

12.
认清公共权力的性质,斩断公共权力与利益的结合与输送之路,压缩因官位越高自由裁量权就越大而引发的腐败空间,是降低、控制官员权力瘾的有效良方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两千市管干部被要求自觉申报房产。结果“惊人”,甚至有主动上报家庭房产十几套的官员。其中一个细节是,最初纪检部门打算对低价房优惠超过50万元的官员房子逐一审核.后因工作量太大不得不改成100万元……房地系统反腐牵一发动全身。  相似文献   

14.
文场与官场     
文场不是官场。文场又总是傍着官场。何以言之 ?有史为证。一是屈原 ,先生出身贵族 ,官至三闾大夫 ,虽遭罢官流放 ,投汨罗自沉 ,但还是被后人尊称“屈大夫”。二是曹操 ,阿瞒本系平民 ,跃寒门而登相位 ,殁后又因其子篡位追加皇冕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连毛泽东也只得从众 ,称他“魏武”。三是陶潜 ,只做了几十天的彭泽县令 ,受不了上司的窝囊气 ,辞职归隐 ,躬耕自食 ,纯粹一老农耳 ,人们至今尚以“陶彭泽”来称呼他 ,看来这顶他极为讨厌的官帽 ,千余年后还得戴着。诸如此类 ,还有许多。如阮步兵 (阮藉 ) ,如杜工部(杜甫 ) ,如韦…  相似文献   

15.
马宇彤 《小康》2011,(10):116
说着应景的话、吃着赶场的饭、喝着伤身的酒、见着无聊的人,官员们在这条业已形成的巨大应酬产业链中越陷越深。作为官场顽症,应酬之风必须遏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官场有许多惯例。这些惯例没有明文规定,外界感觉似乎很神秘,却又被官场默认接受,大家都心照不宣,照方抓药,乐此不疲。有的惯例老百姓都可以如数家珍,生活中我们也耳熟能详,不妨在这里举几例分析一下。惯例之一:部分低级别官员给高级别官员送礼。如一个小县的县长受贿案发后,浮现出一个个令人震惊的事实,给领导送钱的干部竟达近百名,仅正科级以上干部就达60多人,除纪检、组织部门外,县直单位主要领导无一免俗,这是谁都知道的惯例。惯例之二:站错队被淘汰出局,跟对了人就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矿难频出的山西省矛盾突出.中央频繁任免该省官员,以求治理之道。作为一位“学者型官员”,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是否能为山西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深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严强 《人民论坛》2012,(27):36-38
凡是染上这种官场病的官员,其行为大都具有三意的特征,即有意低调、故意低调、刻意低调,在三意的背后则是虚伪和世故把低调当作当官的首选准则并有意和刻意而为的风潮如果不断蔓延、扩张,甚至泛滥成灾,就会使得原先那种传统的、值得褒扬的谦虚谨慎、不事张扬的工作生活态度和格调异化成一种病症。故意低调是另一种官场病高调说话,必定嗓门大、声音响,让别人多远都能听到。说话的人为什么超过  相似文献   

19.
李光地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官员。他的晋升之路体现了官员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的要素:卓越的才干和领导的赏识;同时也集中体现了封建官场那些或明或暗的规则:认真、谨慎、察言观色、以退为进和对同僚关系的处理。李光地作为清初的高官,展现了封建官场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20.
几位在党政机关任职的朋友,总说忙得不得了。他们坦承,只为那点儿工作,不至于忙成这样儿,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应景的事情太多。例如下列这些被迫作陪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