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充分阐明了党中央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和确立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描绘了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奠定了中华民族及信息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和远景目标,给我们电信员工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我们必须从"三个代表"的理论高度,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推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近三年间,相继制定了有关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一系列规划,明确了我市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  相似文献   

5.
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与迅猛发展的工业社会后 ,即将进入全面发展的信息社会 ,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工业化路子。”这不仅向我们阐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而且为我们指明了以信息化带动和实现工业化的途径和方向。一、信息化的内涵以及与工业…  相似文献   

6.
谢浩 《政策瞭望》2005,(1):42-45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加快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一当前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需要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尤其是信息技术。因此,迅速提高信息化程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成为缩小西部与东部地区差距的必然选择,也是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健所在。  相似文献   

8.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联系大连的实际,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我认为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正确认识和把握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在走新型工业化路子上有新作为。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从根本上明确了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发展信息产业,对大连这样一个老工业基地和沿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是党中央在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力加快人大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强人大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也是人大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晓峰 《前进》2003,(3):33-34
新型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方略之一。其核心是节能、高效,关键是科技与人才,基础是信息平台与发展环境。十六大报告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为我国在未来20年实现工业化指明了方向,也是我们山西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现状分析山西是资源大省,传统定位为能源重化工基地,曾为国家建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自身发展受到…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06,(23):55-57
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轴两廊”工业发展新格局根据我区的资源禀赋、工业基础和城市定位,“十一五”时…  相似文献   

12.
序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确立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推动首都信息化是发挥首都人才、技术和信息的资源优势,加快首都产业结构调  相似文献   

13.
一、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在胡锦  相似文献   

15.
罗崇敏 《创造》2003,(6):4-5
建设红河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工业。大力推进工业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红河州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新型工业化是富民兴州的必由之路自十八世纪中叶在英国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工业化事实上已经构成了各国经济增长的主题。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就在于实现了工业化,英国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产业革命率先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德国借助化工技…  相似文献   

16.
沈长富 《半月谈》2003,(21):32-35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必须通过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来实现国家现代化,而信息化则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移动通信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将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谈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型工业化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也不同于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它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崭新的发展道路,也是我国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一、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崭新的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新”在何处?具体说来,包括五个方面:1、科技含量高。我国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推进工业化,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并肩发展,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快发展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产业升级,加速整个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战略举措。这一战略的实施既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将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浅析信息化与我国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的重要历史任务,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全面推进信息化,将带动我国的工业化,有利于实现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进行信息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培养一支高质量的信息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0.
刘亭  应雄 《今日浙江》2003,(3):18-21
新型工业化:究竟"新"在哪里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为我国工业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理解,"高、好、低、少、优"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具体"新"在4个"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