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空巢老人"(elder people living alone),是社会学家和老年学术研究者给60岁以上老年人不与子女共同生活而自己独立居住的一个形象称呼。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关于"空巢老人"的定义是指子女离家居住,家中也没有其他亲属,独身或者是与配偶、甚至是更年长的上辈居住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2.
胡艺 《人大论坛》2014,(5):57-57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摆在政府与社会面前的一件迫切任务。当然,政府有责任完善养老政策,提供周到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但是从亲情的角度讲,政府的责任不能取代子女的孝顺。  相似文献   

3.
王智 《民主与法制》2008,(18):23-25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自然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日益提高,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和重要。如今物质生活虽然提高了,但是许多老年人需要的却是精神上的慰藉……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法制》2013,(24):24-25
精神赡养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在审理过程中,要树立渊解优先的原则。精冲赡养类案件应优先采取调解方式处理,否则容易出现赢了官司却输了情感的现象。采取调解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凝聚亲情。在渊解过程中,将亲情感化与法律义务相结合,容易被双方当事人接受,从而既避免老人的诉讼之累,又有利于家庭关系的修复。因此可以在精神赡养类案件的诉浍程序中明确调解优先的原则,渊解不成,再及时判决。  相似文献   

5.
“我们不是亲戚,是一家人”春节过后,天气渐暖,天津市河东区万新村小区的居民们,又一次看到这样的场号:满头白发的尹升老人,搀扶着另一位老人出来晒太阳。被搀扶着出来晒太阳的老人名叫宫树震,今年91岁,是75岁的尹升老人收养的第17个“爹”。尹升赡养这位老人已经8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6.
7月1日颁布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并将“赡养人对老人的强制探望义务”这个原则确定下来,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即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该法颁布后不几天。重庆市长寿区就出现了全市首例以“常回家看看”为诉讼请求的赡养纠纷案。  相似文献   

7.
福建永定县紧紧围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积极构建维权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创建了职工“110”,建立了一个直接、快速、方便、高效的维权机制,取得较好的成效。一年来接待职工来电、来访、来信1156人次,解答和回复疑难900多人次。及时受理职工投诉150多件,协调、处理、转办、反馈了233起,有效预防了职工不安定因素。帮助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31万元,帮助302户列入“低保”,帮助608名特困学生就学,帮助286人诉讼代理等法律服务,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扶持265人度过难关,扶持150多人实现再就业。  相似文献   

8.
《协商论坛》2015,(2):63
有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6%。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办几年前就有过统计,结果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这么多空巢老人,显然不可小觑,怎么办?应该说,随着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近些年来,空巢老人正在显现出问题的严峻性和急迫性。显然,现代社会告别故乡,走向远方,已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正常选择,但囿于生活方式和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来,对涉老精神赡养案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处理引起了不少法院的探索。文章立足对涉老精神赡养法律条文之立法意义的探讨,以重庆市某基层法院对涉老精神赡养的个案审理为研究对象,结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分析,进而提出改进涉老精神赡养案件审理机制的建议,以期确保该类案件的审理在"情、礼、法"上得到统一与实现。  相似文献   

10.
《常回家看看》的歌唱起来动听,说起来也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甚至与孝顺与否并无直接关联。据1月5日出版的《山东商报》报道,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  相似文献   

11.
吴宇 《公民导刊》2013,(9):25-25
<正>"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1999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唱红了一首歌——《常回家看看》。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传唱了大江南北,也唱起了多少年轻人对父母无限的关爱和思念。随着"空巢老人"、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如何赡养老人,  相似文献   

12.
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无疑是孝敬父母的最基本方式,但将之写入法律草案,敬老义务居然要寻求法律来约束,其间的尴尬令人反思。今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常回家看看被写入草案。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消费者报社、法制日报社、国家法官学院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共同举办的“弘扬3&#183;15精神暨3&#183;15维权案例发布会”,3月14日上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3&#183;15维权案例办法(草案)》,首次发布了入选的六大维权案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部队官兵及其家属涉法问题逐渐增多。沈阳军区某高炮旅党委在坚持深化普法教育的同时,结合具体事例因势利导。教育官兵转变观念,科学合理地解决涉法问题.带来了涉法问题解决方式、方法的良性转变.该旅发现并处理的官兵涉法事件解决率达90%以上.经验被军区转发.  相似文献   

15.
据《新京报》的相关报道,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相似文献   

16.
翟景 《人大论坛》2010,(7):20-21
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正式施行,随着这一法律的出台,诸多法律空白得到填补,公民各项权力,获得了进一步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于丹 《人民论坛》2013,(16):20-21
我们精神迷茫程度比任何时候都重在有限时间里,谈"和"这个主题,是一个太大的主题,作为一个晚生后起,我想先从今天中国人的精神为什么不和谐做一个感性的分析,因为只有知道了问题出在哪,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方式。我以自己作为一个个案。我出生于文革期间,长于"批林批孔"的时代,我们这个年龄的人40几岁,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里面正承担着很多的社会责任。这一批人的精神成长是什么样的?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并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对基层党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指针。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实践,加大探索力度,把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一个多月来,全州各县市各部门按照中央、省委和州委的安排,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潮,州委决定举办这期专题培训班。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代表州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