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州》2014,(5)
清光绪刻本山东青州府昌乐县《郭齐刘氏族谱》,现藏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桥头镇刘润臣(郭齐刘氏始祖刘嵩二十世孙)家。《郭齐刘氏族谱》的发现,可以补充《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山东刘氏家谱目录之不足,为研究清代内蒙古赤峰地区移民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
《周易》号称“群经之首”,孔子晚年读《易》至“韦编三绝”;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也受到过《易经》思想的沾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易类序》指出,诸家各派无不“援《易》以为说”。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历次哲学思潮的策源,都有《易经》的功绩。这说明《易经》思想具有哲学原创性,是早期儒、道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黄爱平 《传承》2010,(16):36-37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它著录书籍3461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合计10254种,172860卷。《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4.
家谱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见证。我国的家谱撰写早在周朝就有,但多为官方所修,直到宋代,民修家谱才普遍繁盛。家谱在过去是一种家族制度的规范,它能够规范人论,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典籍汗牛充栋,要了解中国古代学术源流的概况,应该从古籍目录入手。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这三部由官方统一组织编修的综合性目录上看,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古代学术源流概况,领略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著录书籍的数量增多及其不断发展变化的大致脉络。  相似文献   

6.
华胄归宗寻根有路──访山西“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夏春平认祖归宗是人类的天性。只要推开这“天性”的大门,随之看到的将是一部生生不已的生命史。1977年,美国作家费利克斯的《根》风行于世。随之世界范围内兴起一场“寻根热”。居住在世界各地的新老移民及其后...  相似文献   

7.
越南是个多民族国家,有53个少数民族,其中最大的是岱依族,有91万人;其次为侬族,60万人。关于岱依族、侬族的族源,学术界已有定论为百越族属。但美中不足的是只有通过家谱、传说和风俗习惯的比较而得出的结论,缺少历史的证论过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说:“从侬人的自称以及他们的家谱和传说中,表明其祖先原居中国境内,与中国壮族中的侬人支系同源,与岱依人族源亦近。”此处虽未明言其族源,但已指出是与百越族属的壮族同类。《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权威性观点在学术界得到了普遍认可,故秦钦峙的《中南半岛民族》、世界知识出版社编的《世界各国民族概览》皆因此说。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民族研究所编的《越南北方少数民族》一书则明言“侬人在古代属百越中的岱——泰语族。”岱即岱依,可见侬与岱皆源于百越。但仍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8.
近日,日照市政协编纂的《日照文史》第十一辑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分18个栏目,45篇文章,16万余字,照片120余幅,主要记录了日照地区党的早期活动、名人先贤、家谱文化、干部南下、考古史话、书画艺术和方言特色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李见勇 《前沿》2011,(8):159-161
《四库全书总目》共收《老子》书目16部,在提要中,四库馆臣对《老子》研究过程中的老易合流、佛老合流、以道教解《老》的倾向都提出了批评,倡导务实的学风。本文对此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以便于把握四库馆臣的《老》学观,加深对《老》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警察技术》1995—1996(总40—47期)总目次《警察技术》1995—1996(总40—47期)总目次...  相似文献   

11.
邓氏溯源     
邓氏溯源肖华锟1988年,一位年逾七旬的白发老人邓威廉先生漂洋过海,从马来西亚来邓州市寻根问祖,并带回一部比我国最早的家谱《邓氏家谱》还早几百年的《邓氏家谱》。此后,又有许多海外邓氏家族来邓州市寻根问祖。那么,邓氏根祖是否在邓州市?笔者经几年粗略一充...  相似文献   

12.
走近委员     
正徐忆农,省政协委员、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图书馆研究部(国学研究所)主任、研究馆员。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任国家重大项目《中国古籍总目》编委,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积极贡献"个人荣誉证书。参加《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以及全国古籍保护督导,起草国家标准《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审议《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三五"  相似文献   

13.
关捷 《新东方》2000,(6):34-35
一天,记者走进湖北黄州林家大湾文化室,人们向我介绍了文化室的创建者林丛安。此人系林彪胞兄林庆佛之子,已过55岁,中共党员(1968年入党,1978年开除党籍,1983年恢复党籍)。闲谈小许竟成朋友,兴之所至,这位林先生关上屋门,命家人捧出多年秘而不宣的《林氏家谱》任我一一翻检。  相似文献   

14.
近来社会史研究,倾向于关注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强调把人类聚落空间当成一个整体,从各个面向综合讨论。有鉴于移民族群在迁移过程当中,经历时间漫长,取得历史材料不易,家谱成为保存移民发展史的数据库。家谱撰写者为了垂训后世子孙,巨细靡遗地叙述开基祖艰苦创业立基的过程,内容包含家族历史以及开基祖从原生地到迁居地之后,建立移民聚落空间的历程。本文试以台中石冈《刘元龙公派下家谱》、苗栗铜锣《李氏宗谱史记》为讨论对象,探讨清代渡海来台拓垦的先民们,借由精神上血缘凝聚力与物质上的经济合作力量,以宗族为单位,建构生存空间,逐步地域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用人与买瓜     
罗鸿 《创造》2011,(8):99-99
《唐语林》,是北宋文学家王谠编撰的一部记载唐代政治史实、佚事杂说和典章故事的笔记体文史资料集,全书共8卷,仿《世说新语》体例按门类编录,《四库全书·总目》曾给予它很高评价。其中的《卷三·赏誉》篇,载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次,唐玄宗李隆基设宴招待翰林学士。席间,他问大诗人李白:“在用人上,我和天后相比,有何不同?”李白答:“天后用人,好像小孩买瓜,不择香甜,只拣大的;陛下用人,好像从泥沙里淘金子、破开石头找碧玉,寻求的是精华。”  相似文献   

16.
序今天我们看到的《世说新语》(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这部作品,它的原名、以及刘孝标作注前的情形,现在只能依据后世的资料加以推定。因此,宋代以后,许多人进行了考证并提出了种种假说。本文拟就近年发表的有关文章中的某些观点,作一探讨,希望能在现时阶段得出一个大致结论。一先从原名谈起。迄今较为有力的看法是:《世说新语》的原名即“世说”或“世说新书”。特别是认为,“世说新书”是原名的观点,由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肯定,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余嘉锡的  相似文献   

17.
正谢宾王是被收入《四库全书》的山左(山东)著名诗人之一。谭正壁著《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载:"谢宾王,字起东,山东临淄人……工诗,著有《兰雪堂诗集》。"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载:"《兰雪堂诗集》,三卷,山东巡抚探进本,国朝谢宾王撰。是集为未刻钞本,凡古体诗一卷,近体诗二卷……卷首题王士禛评选。盖山左谈诗之士罕不问津于士禛者,此亦其一也。"谢宾王当属清代全国知名诗人,其诗由清代诗坛盟主、神韵派宗师王渔洋(士禛)详加评定,  相似文献   

18.
正肥城藏书家、文史学者李武刚在工作之余编著的《泰山宗谱叙录》,是泰山地区的第一部家谱文献集成,填补了泰安市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该书38万字,收录编者自藏的历代泰山宗谱40部,述其版本、录其史料,兼述得谱感悟和读谱心得,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泰山文化和泰安历史提供了资料线索和学术信息,对于家谱文献和相关学术研究以及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家谱这一中国社会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的基础上,举例说明了我国地方文献中家谱与方志的特性,并对家谱与方志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世纪行》2016,(1)
正目前,家谱收藏和家谱文化研究交流,在国家层面和兄弟省市日益受到重视。重视传承家谱文化精华的目的,是希望弘扬家教优良传统,助推和谐家庭家风建设。一、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家谱文化现象1.家谱文化与每个中华儿女息息相关,源远流长。从周朝起就有专门记录皇族家谱的史官。封建王朝用家谱强化门阀制度,民间用以传宗聚族教化子孙。虽改朝换代历经几千年,但家谱修纂和家谱文化并没有随着朝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