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激发活力,求效重在务实.近年来,商洛市人大常委会辩证处理“多”与“少”、“督”与“帮”、“决”与“行”的关系,积极探索人大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建机制、抓落实,有力地彰显了地方人大的职能作用. 工作评议:瞄准监督“靶位” 如何实现人大有效监督、使人大工作不偏不空不走过程,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首要探索的问题.常委会领导班子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决定从改变工作方式人手,找准工作定位和切合点,全面统筹,务实求效,不搞“零敲碎打”,避免“虚走过场”,着重在开展专项工作评议上求突破,提高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近年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对“两院”行使监督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使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两院”的监督工作向着主动和深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两院”的监督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与宪法的规定和人民的期望距离甚远。那么,该如何加强和改进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两院”的监督呢?本文就其中若干问题作些探讨。一、正确认识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两院”的监督权在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两院”的监督权问题上,现实中还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3.
聂泽灿 《江淮法治》2008,(15):54-55
依法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然而,当前一些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中还存在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的现象,宪法和法律确定的职能还远没有发挥出来,监督实效不够理想。笔者认为,要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首先必须做到对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到位、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责到位、把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到位。  相似文献   

4.
审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方式。多年来,由于缺乏严格的责任制,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发言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美言”多,“挑刺”少。一些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甘于做“老好人”,肯定成绩时慷慨陈词,揭示问题时寥寥数语,有的甚至回避问题,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审议的“变味”,削弱审议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最基础、最重要和运用最广泛、最经常的职权。在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共同努力下,人大监督工作逐步加强,监督实效不断提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仍然存在监督不够到位、成效不够明显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软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实践中,我们主要是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  相似文献   

6.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但由于受体制机制和思想认识、工作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人大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便监督、不好监督、不敢监督、不善监督、不愿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如果行使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人大及其常委会其它各项职权的行使。因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必须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然而,当前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过程中,较为普遍地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一是法律有明确规定的行使得多,法律规定比较原则的行使得少;二是经济方面行使得多,其它方面行使得少;三是被动行使得多,主动行使得少;四是形式上行使得多,实质上行使得少。这使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对此,笔者认为,科学界定重…  相似文献   

8.
人大“个案监督”是人大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几年来人大“个案监督”在强化人大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保障人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人大“个案监督”的意义、宪法依据、性质和要素、存在的不足以及搞好“人大监督”的对策等几个问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内监督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但是现在党内监督存在“五多五少”的现象。一是表面监督多,实际监督少。这表现在不少监督一阵风,目的在应付上级,走完过场,监督就只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二是事后监督多,事前、事中监督少。这表现在偏重于事后查处,而忽视事前防范和事中约束。三是对一般党员监督多,对领导干部监督少。这表现在对一般党员的监督比较顺畅,效果较好,而对领导干部监督往往阻力大,效果差。四是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这表现在群众反映相当强烈的问题才引起党组织的重视,不能从小问题中看到倾向性引出监督。五是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农村基层组织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直选的方式产生了一大批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村干部。如何加强对这些村级组织“一把手”的监督,已成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对村级组织“一把手”监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上级党委监督力度不够。上级党委对村级组织“一把手”监督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其一,监督工作多,监督思想少。注重招商引资、税收计划等工作任务完成得如何,而对其所思所想不甚了解,特别是对一些深层次的思想问题掌握不够。其二,以领导…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地方的“一府两院”看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就是“唱对台戏”、“找茬儿”。因此,他们大多不愿意主动接受监督,即便是被动接受监督,也多是应付了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在司法监督工作中创新开展了组织代表旁听法院庭审、约见司法部门负责人、组织两院有关人员向常委会述职等一系列监督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当前人大司法监督工作中仍然存在监督方式不足、制度刚性不强、监督效果不佳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有效发挥人大监督司法工作作用,进一步提升监督实效,促进司法公正,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各地市中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司法监督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开创了全面加强人大司法监督工作的新局面,对加快推进法治渭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但长期以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一直存在着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和不会监督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人大的整体形象。如何提高监督质量,树立人大威信?笔者认为,关键要力戒“怕、虚、盲、懒”。  相似文献   

14.
1991年下半年至1992年上半年,我们全国人大监督法课题组的几位成员到南方十几个省市就地方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社会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下面就调查中反映的问题,着重谈谈目前地方人大对“一府两院”监督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对加强地方人大对“一府两院”监督工作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一是人大具有“执法检查”机制。执法检查是人大把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结合起来的一种监督形式,它就像法律运行的、‘探测器”,既能查出“一府两院”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从而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又能检测出法律、  相似文献   

16.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工作实施监督,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在监督实践中,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两院”的监督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具体工作和具体案件。对具体案件是介入还是不介入,是全部介入或个案介入,还是有条件地介入这个问题争论颇多。概括起来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宏观监督,即人大不应介入具体案件。认为,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全法律实施监督机制,加强执法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办理的跟踪督办力度,探索建立人大监督工作后评估制度.”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监督工作是地方人大工作中的“重头戏”.近年来,各级人大把加强监督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抓手,转变监督理念,创新监督方式,注重监督实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是,客观而言,监督质量不高依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程力 《公民与法治》2013,(17):20-21
法制监督工作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基层人大常委会对法制监督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对照监督法的要求,还存在相当的距离,现结合基层人大常委会法制监督工作的实践分析,对当前基层人大法制监督工作方面谈几点体会。一、当前人大法制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1、对公、检、法部门工作的监督存在“真空”。现阶段基层人大监督工作没有明确的工作要点,基本还是停留在执法检查、工作调研等传统监督形式上,每年的工作要点随意性很大,除了参考上级人大工作内容外,基本上参考县委工作制定自己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商洛市三届人大第十三次常委会对市政府科技工作报告的表决通过,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工作任务全部完成. 2013年,商洛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全市中心工作大局,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在监督中给力,在创新中发展,实现了人大监督工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监督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之一.它在人大各项职权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立法权、决定权、任免 权以及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都具有最基本的保障作用.监督工作已经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经常性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人大工作的整体中,监督工作仍然属于一个薄弱环节,普遍存在着重汇报、轻督办,重程序、轻实质,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致使人大监督力度大打折扣,有损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形象,无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