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信息主要包括犯罪统计信息和犯罪个案信息。犯罪信息公开具有重要的刑事政策意义。当前,我国的犯罪统计信息和犯罪个案信息公开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必须予以改进。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构建犯罪统计机构体系、提高犯罪统计信息质量是完善我国犯罪统计信息制度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警情通报制度、规范媒体对个案信息的披露是完善犯罪个案信息公开制度的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2.
网络犯罪是计算机犯罪的下位概念。网络犯罪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者攻击对象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犯罪具有犯罪现场和空间的虚拟性、犯罪行为的隐蔽性、犯罪手段的智能性和犯罪危害的扩散性等特点。为有效遏制网络犯罪,应从刑法、行政法、程序法和犯罪学等方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3.
法定犯罪目的的实质是犯罪故意内的主观心理要素,它具有“法定性”,是定罪所必须查明的。法定犯罪目的贯穿于整个意志心理过程,指引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对法定犯罪目的的证明必须建立在推定的基础上,以客观方面的事实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的到来,世界信息化的深入,萌生了许多新型事物,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信息犯罪近年来成了社会关注的话题。信息犯罪案例近年不断增加,信息安全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本文从信息安全的由来出发,阐述当代信息安全的范畴和信息犯罪的主要形式,对如何防范由信息安全引发的信息犯罪提出若干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信息安全与信息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的到来,世界信息化的深入,萌生了许多新型事物,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信息犯罪近年来成了社会关注的话题,信息犯罪案例近年不断增加,信息安全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本文从信息安全的由来出发,阐述当代信息安全的范畴和信息犯罪的主要形式,对如何防范由信息安全引发的信息犯罪提出若干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汪璐 《法制与社会》2013,(9):272-273
在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的信息时代,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技术开发了新型的犯罪方式。网络犯罪侵害的领域愈来愈多,危害性极大。这种犯罪已经成为刑法所打击的一种典型犯罪。因此,对于网络犯罪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网络犯罪的概念、特征以及它与计算机犯罪联系都进行了说明,分析了各国网络犯罪的现状,并且就网络犯罪的应对做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的生活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近年来,利用互联网侵犯知识产权类刑事案件日趋增多。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过程中,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在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审查方面遇到诸多难题,完善电子证据的审查对打击犯罪至关重要,本文拟对知识产权犯罪中的电子证据收集和审查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兼与美国相关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菲 《犯罪研究》2005,(1):40-46
本文就中美两国对商业秘密犯罪认定的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力图寻找我国商业秘密刑事保护体系得以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雷 《犯罪研究》2008,(2):20-2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第一项全球性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专门法律文书;国际腐败犯罪是该公约确立的一种新类型的国际犯罪,构成了公约的基本内容.本文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对国际腐败犯罪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和阐述,提出了国际腐败犯罪的概念,提出了“国际腐败犯罪属于国际犯罪的范畴,具有国际犯罪的基本特征”的观点并进行具体论证,进而从犯罪构成要件的角度综合分析和论述了国际犯罪的构成特点.并且认为,这种新型的国际犯罪还必须转化为各缔约国国内法的犯罪形式,成为各国国内法律规制的一部分,才能有效地制裁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10.
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人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徐杨 《犯罪研究》2001,(1):20-24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网络犯罪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的新的犯罪形态.由于网络犯罪发生和存在的空间的虚拟性,伴随着网络犯罪而形成的证据也具有了新的变化,对网络犯罪中的证据概念也需要新的诠释.正确认识网络犯罪中的证据之概念不仅为其合理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奠定基础,对于查证和遏制网络犯罪,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信用卡犯罪看身份信息犯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修正案(五)》有关信用卡信息犯罪链的规定具有重大的立法价值。从身份信息犯罪链考察,可以将身份信息犯罪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概念。广义而言,就是指"与身份信息有关的犯罪",包括身份盗窃、身份伪造和身份欺诈。狭义而言,就是指身份盗窃和身份伪造,不包括身份欺诈。狭义的身份信息犯罪不以欺诈目的为要件。独立规制身份信息犯罪有利于从犯罪预备行为阶段遏制严重犯罪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单位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体系,独立规制身份信息犯罪也是打击网络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从将人作为目的的命题中不能推论出将一般预防作为刑罚目的必然将人仅仅作为实现社会目的的手段,因而得不出否定一般预防作为刑罚目的的正当性的结论;一般预防与报应之间是一种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基于两者的同一性、将一般预防作为刑罚的目的未必会导致严刑苛罚,基于两者的对立性,一般预防具有相对于报应而作为刑罚目的的独立的意义;一般预防与个别预防的关系同样是一种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解决两者冲突的正确途径不在于简单地舍弃一般预防而保全个别预防;一般预防否定论者所提出的否定一般预防正当性的任一理由均可用以否定其所赞成的个别预防,否定一般预防作为刑罚目的的正当性,必然陷入自相矛盾的逻辑误区。  相似文献   

14.
范刚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1):109-11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涉及到犯罪及其治理的众多心理学问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研究对揭露和治理犯罪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功用。犯罪心理学应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准确界定学科概念和称谓,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及与有关学科的联系沟通,以深化学科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刑法理论对应受刑罚惩援性一直停留在其是否为犯罪的特征乃至本质特征的争论上,这便模糊了应受刑罚惩罚性的犯罪论地位。应受刑罚惩罚性是否应为犯罪的特征乃至本质特征,应立足于其在区分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中的作用来解答,而立足于对犯罪成立的作用以及对刑事政策的贯彻的作用,应受刑罚惩罚性是否应为犯罪的成立条件乃至“总条件”这一问题也将得到解答。犯罪的特征乃至犯罪的本质特征与犯罪的成立条件乃至犯罪成立的“总条件”共同说明着应受刑罚惩罚性的犯罪论地位。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犯罪论地位最后是由其刑法价值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对国际犯罪的本质、国家法律责任性质、国家犯罪标准的不同认识,学界对国际犯罪主体的范围界定不一。基于国际刑法规范及惯例中关于国际犯罪的规定、国际刑事审判实践、国际犯罪构成理论特质、国际刑法保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宗旨以及国际犯罪新形态等国际犯罪主体的内涵性考察,可以明确国际犯罪主体的外延应当包括个人、组织或团体(单位)、国家、国际组织,并可以概括出这四类国际犯罪主体的本质和认定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一计算机犯罪概念要研究计算机犯罪,首先应该明确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同时使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对计算机犯罪进行分类。(一)计算机犯罪概念关于计算机犯罪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众说纷坛,主要观点有:美国司法部的计算机犯罪定义:“在导致成功起诉的非法行为中计算机技术和知识起了基本作用的非法行为”。法国安德鲁博士认为:计算机犯罪是(1)与计算机相关的犯罪;(2)与计算机有关的财产犯罪;(3)针对计算机本身的犯罪行为。台湾学者认为电脑犯罪是行为人滥用电脑或破坏电脑之犯罪行为,且须与电脑之特质有关。反之,行为人固以电脑…  相似文献   

18.
混合的犯罪概念之提倡——兼与陈兴良教授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式的犯罪概念的产生是大陆法系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而混合的犯罪概念则适应了我国建立现代刑事法治国的发展需要;形式的犯罪概念只能体现罪刑法定原则形式侧面的内容,混合的犯罪概念则满足了现代罪刑法定原则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的要求;我国刑法第13条之但书具有照应功能与出罪功能,且不存在逻辑上的前后矛盾。因而,主张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形式化的观点不可取,我国刑法应提倡与维护混合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19.
薛夷风 《政法论坛》2021,(4):116-130
作为近代实证主义犯罪学先锋的加罗法洛具有丰富的犯罪学思想,正如其代表作的意大利文版书名《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和犯罪抑制的方法》所揭示,其核心思想由犯罪原因论与犯罪对策论构成.加罗法洛基于心理学并以侵害基本道德情感为实质判断而提出社会学意义上的犯罪定义,据此划分"自然犯罪"与"法定犯罪",展开犯罪人分类,以及在刑罚个别化...  相似文献   

20.
论贪污贿赂犯罪初查证据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查是检察机关在正式立案之前对刑事案件的相关线索进行的调查活动,在查处贪污贿赂犯罪中,初查活动尤为重要.由于初查并非正式的刑事侦查活动,因而初查中所获得的案件材料不能直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而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初查证据能够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有的则不能转化.能够转化的初查证据,应该具备客观性和关联性特征,对于案件事实有证明作用,并且是通过合法方式取得的证据材料.不能转化的证据主要是不具有转化价值和严重侵犯公民权利的非法证据.贪污贿赂犯罪初查证据的转化方法主要有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可以直接转化的主要是物证和书证,可以间接转化的主要是言词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