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仁群 《法学评论》2021,39(6):119-129
《民法典》第997条与《专利法》第66条等三个条文高度一致,表明它指向的是诉前行为保全,但作为例外,对家暴行为应适用人身安全保护令."立法说明"对此也明确予以肯定.保全程序属广义的非讼程序.基于《民法典》第995条,当事人既可提起行为给付之诉,以获得终局禁令,也可在诉前或诉中,依《民事诉讼法》申请诉前或诉中禁令.当事人获得诉前禁令后并非总是要提起后续诉讼,但也不应期待通过极简的程序获得长期甚至永久禁令.禁令的主文应恰当表述,以使其有较宽的既判力客观范围.并非实体法中的每个规范都是实体规范.  相似文献   

2.
江锦  赵莹 《法制与社会》2011,(7):141-141
200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以下简称《审理指南》),其中第三章规定了人身安全保护措施,首次提出在婚姻家庭案件中可适用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对受害人进行保护。这一规定是我国在反家庭暴力中引入民事保护令制度的有益尝试。所谓保护令,是指在家庭暴力或虐待案件中法院颁发的保护配偶一方免受另一方人身伤害或子女免受父母虐待的紧急命令。  相似文献   

3.
代敏 《人民司法》2012,(6):29-31,1
从情理上讲,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可以寻求的救助保护途径很多,但实践中,各种途径的保护力度好似都不够。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出台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可以说是干预家庭暴力的司法担当。在此基础上,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多,裁定执行保障模式也不断完善。对家暴加害人适用远离令,在当下国内还是一种新颖的人身安全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证调研,其结果显示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并且当事人呈现出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特点.人民法院在涉家庭暴力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既有家庭暴力认定、举证责任分配、人身安全保护裁定送达、调解方法上的有益经验,也面临着防治家庭暴力立法及反家庭暴力联动机制不完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局限性、取证难等一些困境.建议我国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加强防治家庭暴力宣传的同时,明确规范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  相似文献   

5.
陈杨  沈小平 《法制与社会》2010,(24):274-274
当前,在民事诉讼中因当事人举证能力较差而导致败诉的情况较多,个别败诉的当事人将上述情况归咎为司法不公,到处上访甚至越级赴京上访。本文指出法院实行委托调查令制度,有助于提升当事人的举证能力,保护其合法权利。因此,文中就委托调查令的内涵、必要性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客运合同中交通事故若干法律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界融 《法学家》2005,(4):98-108
公路客运合同中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从法律上讲,是对他人人身健康权和物的所有权的侵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02条的法律性质,是对承运人科以保障乘客人身安全的法定义务,是以违反保护他人权利的法律规定的形态为表现形式的侵权行为.受害人,应当选择向求偿机会成本最小的主体主张权利,国家法律应当极力降低当事人选择求偿权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7.
通州区卫生局这次查处的自助透析事件很有意思.查处得合理合法,有理有据,行政效率之高,令国人刮目相看,几天工夫不到立马将透析机查封了.貌似一个完全合法的行政处罚行为,为啥引起网民这么大议论.第一,自助透析存在经营主体.第二,存在经营对象.第三,在在一定的交易行为.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当事人并不承认存在经营行为,并认为是自助或互助行为,而且所有当事人都是行为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这十几个人不是集资做透析,而是搭伙做饭.为了方便起见每个月大家交一笔钱,由其中一个人负责买菜.从性质上完全一样,同样是无照经营,同样不具备卫生条件,说得玄乎一点,同样危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特殊群体,保障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是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在校学生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章,谁是谁非,众说纷纭。从合同法的角度分析,学生入校时实际与校方签订了一个教育合同,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没有“教育合同”这一有名合同,但签订教育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仍应遵守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签订教育合同的主要目的无疑是为学生在学校获取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提供保障。学校作为一…  相似文献   

9.
兩高熱點     
最高人民法院7月12對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人身保護令申請的有關問題批復明確,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不收取訴訟費用,不需要提供擔保。最高法還就有關適用程序及復議問題作出了規定。人身安全保護令,是一種民事強制措施,是人民法院為了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親屬的人身安全、確保婚姻案件訴訟程序的正常進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  相似文献   

10.
万长红 《河北法学》2003,21(1):86-9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强化了当事人举证责任 ,弱化和规范了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职能。但当事人举证能力未得到相应强化 ,当事人举证往往非常困难。应在民事诉讼中赋予律师完整的调查取证权 ,推行“调查令”这种间接调查收集证据的方式 ,切实强化当事人举证能力。该司法解释尚有遗漏之处 ,应修改、完善 ,从制度上最大程度地防止法官滥用职权、枉法裁判 ,更好地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保护其合法权益 ,促进司法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11.
略论当事人的更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民事诉讼的目的,主要是用法律手段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和合法利益。保护的条件,就当事人来说,必须是合格的当事人。但是,在审判实践中,在当事人提起诉讼以后,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经常发现当事人是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对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应该怎样处理?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陈苇  段伟伟 《河北法学》2012,(8):27-28,29,30,31,32,33,34,35,36,37
通过实证调研,其结果显示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并且当事人呈现出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特点。人民法院在涉家庭暴力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既有家庭暴力认定、举证责任分配、人身安全保护裁定送达、调解方法上的有益经验,也面临着防治家庭暴力立法及反家庭暴力联动机制不完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局限性、取证难等一些困境。建议我国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加强防治家庭暴力宣传的同时,明确规范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  相似文献   

13.
1.2010年10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1号公布2.自2010年11月13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合同违法行为,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利用合同,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行为。第三条当事人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在查阅部分经济纠纷案件的卷宗时,发现调解解决的案件存在一个倾向性的问题,就是案件处理结果往往是有理一方当事人吃亏,有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却占便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法院应有的支持和保护。如某减速机厂诉某锅炉厂购销合同货款纠纷案,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例。此案的原、被  相似文献   

15.
现行法律对"第三者"的侵权行为和责任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应通过法律加以规范,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被害人是指因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损失的公民和法人。为了加强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规定为当事人。与此相适应,新刑法第六章第二节专门设立了妨害司法罪,以进一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然而新刑法并没有对在诉讼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被害人设立专门的保护条款。在司法实践中,我院曾受理过这样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钟某某因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多次殴打和威胁原依法报案的被害人,使其有家不能归,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在法律并无明确规定和司法解释也不明确的情…  相似文献   

17.
200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规定在涉及家庭暴力的婚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作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以保护家庭暴力的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及时总结这项在少数基层法院进行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试点工作的经验,有利于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度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期特刊发《关于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思考》、《人身安全保护裁定适用的回顾与展望》、《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在珠海的探索与实践》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合同准据法选择中的法律规避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1]是指当事人有意规避本应适用之法律的行为.反对法律规避的观点认为,当事人规避本应适用的法律之行为不应得到承认.在合同法领域,其表现就是否定合同当事人有选择支配其合同之准据法的完全自由.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合同当事人选择了一个与其合同没有明显联系的法律作为准据法,那么这种选择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规避作为一种现象确实存在于合同法领域.问题在于,法律规避能否作为一种制度而存在于合同法律冲突规则之中?  相似文献   

19.
当事人理论是民事诉讼中要研究的基本理论,是构成民事诉讼基本结构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民事诉讼当事人概念的影响,使得当事人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确立,致使法院在受理案件时,造成许多纷争无法立案,当事人的诉权得不到保护。本文将就实质当事人与形式当事人做概念比较,分析其利弊,并对正当当事人概念的引入做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英国司法审查规则——英国最高法院第53号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第一条(适合申请司法审查的案件)一、当事人申请①执行令、禁止令、调卷令,②制止令(制止某人实施任何未授权的行为),应按照本规则通过申请司法审查的途径进行。二、当事人申请宣告令、制止令(非前款提到的制止令),可以通过申请司法审查的途径进行。法院根据申请,并考虑到下述情况对于依司法审查途径发布上述令状是适当的和便利的,可以发布当事人所申请的令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