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淮法治》2011,(10):12-12
在一片沸沸扬扬的涨价声中.4月20日.却有一位山东菜农因菜价低至8分一斤而绝望自杀,撇下老母幼子。听起来是多么令人心痛。一位菜农因绝望而自杀,还有多少菜农在绝望中挣扎呢?  相似文献   

2.
爱情,因真诚而灿烂,是人生旅途的安全港湾,而爱情诈骗案件中的爱情就像开在悬崖上风姿绰约、丽质天然的罂粟花,虽妖娆动人,但危机四伏布满险情。和罂粟的果实可以提取汁液做成毒品一样,爱情诈骗中的爱情结出欺骗和虚伪的果实,也充满了摧残和伤害。罂粟花开意味着毒品的诞生,而爱情骗局中的火花绽放则意味着一幕幕悲剧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方面正日趋成熟,但心理却十分脆弱和敏感,往往会经受不住挫折、考验、诱惑,迷失在求学路上,因疾病、自杀、犯罪而酿成一幕幕人生悲剧。去年某卫生学校有一位女同学因处理恋爱关系不当被其男友杀害此事,更加敲醒了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警钟。  相似文献   

4.
“官到能贫乃是清”吴智慧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因贪丢官判了刑,贵州省“第一夫人”阎健宏因贪被处以极刑,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因贪自杀丧了命,这些“官们”都缘于一个“贪”字,由人民的公仆变成了人民的罪人。而孔繁森为党为人民耐得清贫,成为时代楷模,人们永远怀...  相似文献   

5.
2017年9月,iOS应用WePhone的创始人、开发者苏享茂自杀的消息引爆舆论.根据目前媒体公开的信息,苏享茂通过某相亲网站结识其前妻翟某欣.翟某欣隐瞒婚史,并在婚后对苏享茂进行“勒索”,苏享茂无奈之下选择自杀.根据记者调查发现,“程序员自杀”悲剧的背后,暴露的是相亲网站的不规范,如无须实名制、简单注册,甚至虚构信息即可向其他用户发信息.  相似文献   

6.
域外     
印度每年2000余名女性因嫁妆自杀印度官方全国犯罪统计局表示,尽管政府已经通过反嫁妆制度的法令,但2006年与夫家发生嫁妆争议而自杀的女性有2276人,平均每4小时就有1名女性因嫁妆问题而自杀死亡。据统计显示,2005年有2305名女性因嫁妆自杀死亡;2004年则有2585人。  相似文献   

7.
领养骗局     
刘帆 《检察风云》2007,(18):28-29
无情的诈骗   几年前,比琳达·拉米莱茨在互联网的领养信息上,看到一对姓名叫劳拉·瓦罗斯和安东尼·瓦罗斯的纽约年轻夫妇,因不能生育而需要领养孩子.……  相似文献   

8.
韩莉 《江淮法治》2011,(2):25-25
发生在丽水的“QQ相约自杀”悲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英国互联网上的“死亡聊天室”.想到那个化名为“女护士”、真名叫威廉·梅查特·丁凯尔的死亡幽灵——在他的“感召”下。有数位青年自行结束了生命,而他的手法一无例外。都是通过花言巧语让时方相信:我会与你一起自杀!  相似文献   

9.
2月5日凌晨5时,广东省茂名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先进跳楼身亡.据警方称,刘先进本人近期严重失眠,疑其因健康原因引发精神焦虑而自杀. 近年来,我国官员自杀事件引入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共发生13起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仅12月,就有6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多数官员属于自杀.  相似文献   

10.
隐匿式自杀中毒是指死者生前出于特殊目的 , 而隐蔽地应用毒物自杀的一种死亡方式 . 如果尸检中发现一定程度的机械性损伤、疾病时 , 由于其隐蔽性 , 而较易忽略中毒问题 . 当死者是由于生前因纠纷受到物质上、精神上或是肉体上的伤害 , 而出于报复的目的自杀 , 留下受伤害致死的假象时 , 则表现出嫁祸性 . 检案中如有疏忽 , 会导致责任的错误划分以致错误判案 . 现将本教研室近年来遇到的 10例尸检案件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11.
恶作剧变悲剧 2012年12月7日上午,供职于英国凯特王妃怀孕就诊的爱德华七世医院的女护士杰西塔·萨尔达尼亚被发现自缢于其寓所内。3天前,她因转接澳大利亚媒体一个恶搞电话而不慎透露了王妃的孕情。恶作剧曝光后,萨尔达尼亚不堪压力引咎自杀,成为丧生在媒体无形刀锋下的又一个幽魂。目前,涉事的两名电台主播已被停职,英国检方正考虑就护士之死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2.
常鸣  周万毅 《法庭内外》2009,(10):63-63
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以帮助购买经济适用房为名进行诈骗的案件。年仅25岁的北京女孩儿梁静因诈骗1240余万元被法院一审以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她的同案刘涛也因向梁静提供帮助而被法院以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梁静的男友王乐因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下年轻人,大多为独生子女,基本上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感情往往比较脆弱,一旦遭遇感情纠纷,特别是遭遇男女情爱挫折,极易情绪失控,甚至会走向极端。由此引发的悲剧,屡有发生。而男女情爱需要的是你情我愿,合分自由,不能强制。那么,如果恋爱中的一方因失恋自杀造成伤亡的,另一方是否有责任呢?这是一起因恋爱自杀身亡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带来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慧 《法制与社会》2014,(16):75-76
短信诈骗是一种新型的诈骗行为,其犯罪形态成为实践中认定的难点,本文试图对利用手机群发诈骗短信骗取款项,因逃避侦查丢弃银行卡而未实际取出的案件进行分析,认为行为人为了逃避侦查丢弃银行卡后,并未实际取得卡内款项的只能认定为未遂。  相似文献   

15.
新闻背景: 从四川到北京的18岁乡村少年廖珍平,骑电动车撞伤一个老太太,因为赔不起3万元的医疗费而自杀身亡。廖珍平自杀而去,而活着的人们却为了他的自杀打着官司。廖珍平的死,像一根针刺进了所有人的心。阳光男孩廖珍平已经远去。他的亲人还在悲痛之中,被他撞伤的老人还躺在病榻上。事已至此。本不该谈论孰是孰非,但我们必须通过这个事件的细节,冷静地去查找—下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学》2016,(6):87-96
侵权行为人是否应就受害人自杀部分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是侵权法理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在受害人因侵权行为影响而罹患精神疾病选择自杀时,加害人应就自杀部分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过失相抵规则是侵权法中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的重要规则,因自杀是受害人有意识的行为,应有过失相抵规则的适用,除非受害人自杀时无责任能力。但即便如此,加害人仍得以间接受害人的过失进行抗辩。这两种情形同时也影响了适用过失相抵规则时责任的具体分担。一般而言,在自杀者有意识时,加害人承担的责任轻于受害人;而在自杀者无意识时,加害人承担的责任重于受害人。  相似文献   

17.
余东明  江辉 《政府法制》2008,(12):32-32
“三元诈骗”因数额小,根本无法追究嫌疑人刑事责任。即便嫌疑人承认非法所得累计达到了追刑标准,但由于受害人众多而无法有效取证。  相似文献   

18.
刑法第269条规定的转化型抢劫罪其前提条件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在司法实践中犯诈骗罪转化为抢劫的事例很少发生,而因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并且处于未遂状态时的行为能否转化为抢劫罪的事例和引发的争论更为少见.本文借助一个极有争议的案例,具体深入地讨论因实施合同诈骗能否发生转化的刑法理论根据和实践应对措施,并就类似盗窃、诈骗、抢夺犯罪的类行为能否转化、在怎样的情形下才能发生转化的问题附带作一理论上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女性自杀现象普遍,在众多的社会问题中尤为典型.在对女性自杀原因的分析中,人们往往所看到的一般是外因,而外因一般在内因的基础上发生作用,真正决定自杀的是内因.人的行为方式总是受到内在精神思想的控制,外因只能通过激发和影响人的精神思想产生作用.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析女性自杀的原因是关键.然而女性自杀现象在当时很普遍,经济、教育程度的不同自杀原因也不同,本文主要以发达地区上海知识女性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东北未受教育女性为代表,以望较全面分析女性自杀的心理原因并对研究现今社会女性自杀问题产生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赵念国 《检察风云》2012,(21):31-33
每个自杀老人的原因不尽相同,巴黎昂布里奥斯医院的老年科穆里亚斯医生认为,这些老人身体日渐衰弱,处于孤独与沮丧中,现代医疗对精神抑郁症难以根治。法国:老人因孤独而自杀世界预防自杀协会(AIPS)拉响了警报,根据该协会统计数据表明,在法国,老年人自杀逐渐成了自杀群体中人数最多的"族群"。法国平均自杀率为17.1/10万,法国《十字报》报道,2009年法国自杀人数为10499人,65岁以上的老年自杀者年均3000人左右,占自杀总人数的1/3。在78岁至84岁年龄段的老人自杀者中,其比例为32/10万;84岁至94岁年龄段的老人自杀比例上升到4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