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明娟 《法制与社会》2010,(28):247-247
网络给青少年带来成长、发展平台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指出正确认识网络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对策,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青少年罪犯思想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少年罪犯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青少年罪犯的心理不成熟、不稳定、教育内容、方法的滞后和教育主体——干警素质与知识结构的参差不齐,造成青少年罪犯普遍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罪犯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必须针对青少年罪犯的心理特点,改进教育内容,采取个案教育方法,才能杜绝青少年罪犯逆反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状况,加强青少年思想的引导与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当前的新形势,分析当前青少年思想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着手,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的路径与载体问题,提高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江维娅 《法制与社会》2013,(31):227-228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一个伟大的创举,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但长期以来,一些青少年信仰迷茫、思想不健康、对社会认识的偏见等,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对待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党中央早有明确指示:对绝大多数人要立足于教育、挽救和感化,对极少数犯有严重罪行的分子是要依法惩办的.惩处的目的也是为了教育、挽救绝大多数.做好教育、挽救和感化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工作,对于减少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同样,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也在发展变化,既可  相似文献   

6.
论对青少年罪犯的人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少年罪犯的人格教育和塑造是教育改造的重要内容。无论对青少年罪犯个体,还是对监狱和社会,具有健全人格是改造工作的前提。监狱监禁的因素使青少年罪犯与社会的联结状态出现偏离、断裂、失衡等现象,进而产生人格缺陷,或社会化的人格不健全。为此,要有意识地发展青少年罪犯的社会认知,促进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交流;强化青少年罪犯的性格塑造;尽可能地发挥他们气质中的积极面,克服消极面。使青少年罪犯形成悦纳、独立、理性、善良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7.
对新加坡“亚洲价值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政府继承和创新儒家思想,创造出具有新加坡民族特点的价值观——“亚洲价值观”。“亚洲价值观”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构建社会主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全社会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加强官德教育,带动社会整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少年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本文首先概述了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少年的消极行为表现和网络虚拟社会给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其次,从网络的特点、青少年自身原因、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角度分析了造成这些消极行为和影响的原因。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入了解网络,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大力加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云南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成功经验是:抓宗旨,广泛开展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教育,打牢教育改造工作的思想基础;抓保障,加大人财物的保障力度,打牢教育改造工作的物质基础;抓规范,巩固完善教育改造工作,创新工作手段和方法,提高整体水平;抓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改造队伍,增强教育改造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董晓梅 《法制与社会》2010,(11):232-233
近年来,频繁见诸报端、媒体的关于青少年的自杀、犯罪的话题和案例折射出社会长期以来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一个缺陷——对生命教育的缺失。关注青少年的生命健康,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以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的视角,通过审视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表现出的心理特点,透过对青少年自杀、犯罪行为形成影响的几个因素的剖析,进而尝试提出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以期望青少年热爱生命,使其向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11.
罪犯思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罪犯思想教育过程的理想模式是监狱人民警察——社会主导价值观——罪犯的线性模式,但由于三个要素之间矛盾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罪犯思想教育过程则表现为一个由各阶段性模式组成的三角形模式。通过模式化分析得到如下启示:社会主导思想价值观的确立是罪犯思想教育过程的起点;监狱人民警察实施教育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对罪犯思想的影响性及其自我教育的启发性;监狱人民警察、罪犯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等主体性因素可能影响教育过程及教育效果;罪犯思想教育过程的矛盾实质上是社会主导价值观和罪犯个人价值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服刑人员思想教育的内容除法制、道德、形势等常规内容外,还应包括心理健康常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广泛的内容,并根据服刑人员的不同改造阶段而各有侧重点;思想教育方法应灵活多样,具有针对性;思想教育教学课时要有计划,并安排固定时间;思想教育资源要对其整合与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不能正确认识犯罪原因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犯罪预防。犯罪心理研究揭示:少数具有重复犯罪倾向的犯罪人制造了多数的刑事案件,对于这部分人,刑事政策不仅具有处罚功能,还可以使用其隔离功能;相反,对于源于一种危险心结而犯罪的人,刑事政策并不具预防的优势,其犯罪预防重在社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即教育、救济与调解。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着眼未来,立足发展深圳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出现了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新问题:首先,深圳毗邻香港,东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汇碰撞,这对于思想观念还不十分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无异于一把“双刃剑”:既容易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又极容易受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诱导;其次,深圳是一座开放式城…  相似文献   

15.
白世平  魏建  金朝 《法制与社会》2011,(33):279-281
在对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教育保护方面,应考虑建立专门的办案机构,严格把握逮捕条件,强化相对不起诉和量刑建议,完善法律援助,构建谈话和亲情会见制度,进一步推进社会帮教和社区矫正。在对青少年被害人的教育保护方面,应强化对其的隐私保护、法律援助、国家救助以及适当的心理康复治疗。在对社会青少年方面,主要应通过调查研究推进青少年被害预防和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中指出:“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 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近年 来,我们认真贯彻教育法律法规,积极推进依 法治校,努力改善育人环境,注重青少年的法 制教育,为帮助他们树立初步的法律意识,强 化他们的法律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践 中我们主要开展了5种探索。 一、落实法制教育责任制 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犯罪 呈现上升的趋势,校园伤害事件也偶有发 生。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少年儿童分 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其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已是学校教育的一…  相似文献   

17.
1.环球旅游打思想教育名词一2.“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打思想教育名词一3.古币鉴赏打思想教育名词一4.终身甘袍打思想教育名词一5.冷眼红楼兴衰史打思想教育名词一 答案在本期找反腐倡廉谜语@陈嘉瑜!汕头  相似文献   

18.
希腊于2001年新起草的少年刑法草案吸收了当代心理学、社会认知学和生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将18至21岁这一年龄段虽已成年,但尚未成熟的年轻人纳入了青少年刑事司法体系,体现了当代青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趋势。希腊少年刑法特别注重教育思想,在司法实践中尽量避免适用自由刑,甚至允许将自由刑转换为罚金刑和公益劳动,视自由刑为最终手段。这对于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由于地区性的经济差异。大量外来青少年涌入大城市,成为“城市边缘青少年”,而城市的基础管理能力弱化,公共文化建设、教育资源不能满足每个青少年的需求,以及外来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城市就业困难等因素,使一部分追求物质享受的外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然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中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预防朱成年人犯罪的条款是否适用“城市边缘青少年”?我国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针对“城市边缘青少年”是否有效、可行?笔者建议:首先政府应当建立专门的预防犯罪机构,组织、协调“城市边缘青少年”预防犯罪问题;其次增强基层社会营控力度和广度,将“城市边缘青少年”纳入所在地社区管理。同时政府投入资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保障基础教育,解决“城市边缘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再是加强城市人口调控,优化城市人口结构和素质等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党十分重视对犯人的思想教育。新中国监狱成功地改造了第一代服刑人员。我国《监狱法》不仅在服刑人员能否改造这一命题上反映了服刑人员能够改造的观点,而且明确改造服刑人员是监默的基本职能,监狱工作应以改造服刑人员为宗旨。对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既是法制社会的常态性执法。也是秩序社会、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加强对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当强化思想教育在改造服刑人员中的核心地位,同时要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