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试论热奈特对互文性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涛 《湖北社会科学》2007,(10):120-122
互文性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文论概念,在互文性理论的建构过程中,法国结构主义文论家热奈特从修辞批评的角度,将互文性概念限定在精密的语言形式批评范围内,他对五种类型的跨文本关系的划分,对文本派生方式的分析,对读者与互文本关系的思考,特别是对文本之间关系图示的辨析,都可以看作是对互文性理论具有重大意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梁淑梅 《求索》2014,(9):120-124
互文性视阈下的翻译研究以文本的语言分析为入口,从狭义文本的微观互文逐步转向主体之间、文化之间以及文本与主体、文本与文化之间的广义文本的宏观互文,将共时因素与历时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其主体性贯穿于翻译的始终.一方面,译者在原文的互文性阅读和阐释,特别是译文的互文性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的是译者主体性的介入;另-方面,译者的主体性既受到语言形式及内容等狭义文本的制约,更受到原文作者、译文读者、源语文化、译语文化等广义文本的制约.由此可见,以“联系、影响”为核心要素的互文性理论能够辩证地看待和阐释译者的翻译活动,有效地避免夸大或抑制译者主体性的极端行为,因而能更科学地指导译者主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徐小霞 《求索》2012,(4):170-172
托尼.贝内特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将通俗文学与意识形态等同并排斥通俗文学的作法为问题意识,通过分析阅读接受的文本间性,重新界定通俗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多元复杂关系,有力批驳了对文学进行等级划分的传统观点。在此基础上,贝内特融合了文学阅读理论和互文性理论,建构出以阅读为核心,彰显意识形态和权力的文本与文本、文本与主体、文学领域与社会文化领域等交互作用的文学动态场域这一新型文学批评理论。这既是对英国文化研究受众理论的积极回应,也在理论方法上超越了受众研究和文学阅读理论。贝内特的文学批评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化诗学分析通俗文学现象具有一定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与政治关怀,是监狱文化的二重命题。监狱人文存在的意义.在于它的文明与进步。构成监狱的诸文化要素体现了文明性、进步性,则监狱便是人文的监狱。反之就不是人文的监狱。监狱人文所着意关怀的便是监狱内的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前景,这种关怀以现代文明为尺度.以监狱的人文精神重塑为当下诉求.以使不同文化群体实现共同发展进步为建构目标。监狱文化的政治关怀体现在监狱的文化政治向度之中。监狱文化政治既是把监狱的文化和政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立场和理论方法.也是监狱以政治为考量和指向的文化实践路径。当代中国监狱的文化政治在监狱意识形态、监狱文化认同和监狱文化的多元融合的互动、同构中展现内在要素、结构和运行机理,表征了中国式的“规训与惩罚”。  相似文献   

5.
从价值形态看“经世致用”观念李建盛“经世致用”一直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中的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的思想观念,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几乎成了人文知识分子的学术和心理基因,直到.20世纪,仍然强烈地表现在知识分子的学术文化观念里。就是在知识价值和社会形态发生了...  相似文献   

6.
陈静 《理论月刊》2007,(7):136-138
西方文学理论研究直到新批评开始才逐渐认识到文学文本的意义并不是以明确清晰取胜,文学真正的魅力在于含蓄多义。但是“多义性”的研究视野在不断转移,从新批评的文本内部的“悖论”、“反讽”、“张力”、“隐喻”等纯语义研究到巴赫金的小说的杂语性和复调研究,再到解构主义的文本之外的“互文性”的文化研究,文学文本的“多义性”从封闭走向了彻底的开放。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主体间性在网络文学中表现的探讨,归纳出主体间性在网络文学中的四大表征网络文学的自由本性网络文本的互文性;网络写作的交互性;网络传播的在线性。对网络文学的主体间性进行研究,使文艺学理论研究视野紧密联系当下流行文学的现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意为在编织时加以混合,它着眼于特定文本与其它文本的联系,"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和转化。"互文性强调语篇重新组合或转换的内部过程。"用典"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手法,它属于语源研究,即为解释某文本的意义而去寻找和确认与之相关的现存文献或文本的研究方法。所以,互文性的运作机制主要在于文本之间的拼凑?吸收和转化;用典的运作机制体现了对于"去边界"的追求,它借助于互文性的"吸收和转化"来实现的。本文就互文性与用典进行对比,以期促进古代诗学与现代文学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李敏霞 《前沿》2008,(12):178-184
《故事新编》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表征,通过《故事新编》在文本的互文性、独特的时空观和通俗化方面的现代文化意义阐释,显示出《故事新编》与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的惊人暗合,体现了《故事新编》超越时空的划时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互文性理论的提出、发展及建构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文论从结构向后结构过渡时催生出的重要理论概念。在巴赫金、克里斯蒂娃和巴特那里,这个概念被孕育、提出和确立,而后经由热奈特、里法特尔、米勒、布鲁姆等人的阐释和补充,它逐渐成为一个包含多重意旨、具有双重向度的文学批评概念。同时还需指出的是,文学批评的语言之维和历史之维是互文性理论得以建构的两个最重要的维度。  相似文献   

11.
鲜明的个性特点彰显监狱文化的内在魅力,对各种文化形态的包容和借鉴是监狱文化日渐成熟的标志.安徽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概括为六大区域文化板块.我们要树立新的监狱文化发展观,善于整合区域文化优势要素,提炼区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人文内涵,丰富监狱矫正教育的文化载体,协调监狱内外关系,激励罪犯参与文化创造,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监狱文化,使监狱文化以独立的姿态和丰富的内容与社会主流文化共荣共进.  相似文献   

12.
监狱的价值与存在离不开社会认同。社会认同的前提是监狱社会职能的有效实现。在表层物质文化、中层精神文化和深层哲学文化的三个领域,监狱给予社会公众最直观的是以监狱建筑等物质形态景观为代表的表层文化。它以威严、恐惧、不可靠近的特有的社会正义文化信息向社会公众传达社会治理秩序的规则、标准和执行的强制性。监狱建设必须充分考量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以鲜明的监狱物质表层文化发挥监狱的社会职能作用。当下监狱建设应当以现代监狱文化建设的价值内涵为基础,以现代法治要求为根本,认真分析监狱表层文化对于社会治理秩序的影响作用,准确定位现阶段监狱建设的阶段性指导标准,准确表达监狱文化的内涵,更好地实现现代中国监狱建设的社会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监狱警察文化是监狱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监狱文化体系中的主导文化。其基本内容包括:监狱警察工作宗旨、监狱精神、民警职业道德、监狱作风和礼仪、民警的科学文化素质、监狱民警公众形象。监狱警察文化具有政治性、法律性、道德性、规范性、价值性和主导性等六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铸就监狱人民警察核心价值理念;有利于建立监狱警察文化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形成监狱警察文化品牌;有利于政府、监狱共创优秀监狱警察文化;有利于建立融合性的可持续发展型文化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监狱标志性建筑作为监狱的"标识"、"标记",是一所监狱的名片,与其他普通建筑的根本区别,它在整个监狱建筑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显著,易为众人所睹;或其外型形象突出,识别性强;或其历史地位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成为体现其独特监狱文化属性的重要载体和符号。全国第一轮监狱布局调整结束后,新建或改扩建的监狱都建有标志性建筑,有必要就监狱标志性建筑作用、要求、应用等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监狱人民警察,在本质上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社会政治文化现象。人类社会创设了监狱警察现象.就相伴而产生了监狱警察文化。一部监狱警察的发展史,也就是监狱警察文化的发展史。从监狱警察文化的特质和实践看,监狱人民警察文化的基本构成可概括为:监狱警察精神、监狱警察职业道德、监狱警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监狱警察形象、监狱警察文艺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日文写作在殖民地台湾新文学发展中文化想象的变异.在中文写作的对照下,日文写作经历了文学主角由悲苦的民众转变为内心焦虑的知识分子、传统从被批判的对象过渡到民族的身份标记而被肯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被迫隐退、"日本想象"转向复杂的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表述等变化;民族自我想象有时会通过"日本想象"得以实现,知识分子的精神痛苦也随着殖民社会的演进呈现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特质、生活方式、社会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其犯罪行为具有群体上的倾向性,并有可能在群体的刑期上显现出异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职业、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省籍犯罪人的刑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犯罪年龄、性别以及城市居民与外来犯罪者之间,其刑期的差异并不明显,具有刑期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监区文化建设是监狱工作改革深化过程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通过对监区文化含义、特征的分析,内容的划定,提出在加强监区文化建设中应注意提高干警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强化罪犯的改造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后现代语境中,中国监狱正从“农本监狱”走向“都市监狱”、从“政治文化监狱”走向“知识文化监狱”、从“人治监狱”走向“法治监狱”。中国监狱文化的重构以“现代化文明监狱”为主题文化话语,在人的发展与监狱的进步、文化精神的突变与裂变、日常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巨变与悖论、技术理性的超级霸权等深层次的文化范式上进行话语分析,并选择争夺话语权、建构监狱文化霸权、关注监狱大众文化、张扬自由主义理念等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